【岩湶号茶知识分享·016辑】做青——看青做青,看天做青

岩湶号 2024-02-24 14:21:54

在茶叶加工的过程中,做青环节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气候情况和茶青质量进行精细的做青控制,是确保茶叶口感和香气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着重介绍做青原则、环境控制和经验技巧三个方面。

1. 做青原则:

茶青在做青过程中气味变化主要表现为: 青气一清香一花香一果香;叶态变化主要表现为:叶软无光泽一叶渐挺、红边渐现一汤匙状、“三红七绿”。做青前期约为2-3小时,操作上应注意以茶青走水为主,需薄摊,多吹风,轻摇,轻发酵;中期约3-4小时,操作上应注意以摇红边为主,需适度发酵,摊叶逐步加厚,吹风逐步减少;后期约2-3小时,以发酵为主,注意红边适度,香型和叶态达到要求。

走水:指萎凋后的茶青,其水分从青叶梗脉向叶片输送的过程。青叶由柔软无光泽转化到叶挺泛光,呈“还阳”状态。

做青成熟的基本标准为: 青叶呈汤匙状绿底红镶边,茶青梗皮表面呈失水皱折状,香型为低沉厚重的果香型,手触青叶呈松挺感。

2. 环境控制

晴天、北风天的气候比较利于做青。除了气候影响,做青间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度及其三者之间互相影响结果)也决定做青的品质,因此需加以有效控制。做青室内温度应为20-30℃,以24-26℃最适宜;相对湿度范围应为40%-80%,以50%-60%为最适宜;做青前期温度和湿度均要求较低,随着做青进行需逐步增高;做青后期需要较高的温、湿度但应特别注意防止空气“污染”而导致缺氧;室内升温时空气湿度会相应降低但湿度过低又不利于发酵,有时会出现虽然温度较高但茶青仍然发酵不足的现象;室内炭火加温易造成缺氧,应注意适度通风。

3. 做青经验:

叶片较厚和大叶类的品种,宜轻摇,延长走水期,多停少动,加长静置时间,加重发酵;叶薄和小叶种需少停多动,加重摇青,到后期需注意发酵到位;茶青较嫩时,做青前期走水期需拉长,总历时也更长,注意轻摇,多吹风,防止出现“返青”现象(即做青叶到后期出现涨水,叶片和茶梗含水状态均接近新鲜茶青状,梗叶一折即断,无花果香,为做青失败现象);茶青较老时,做青总历时缩短;前期走水期缩短,需重摇,重发酵,少吹风;萎过重时,宜轻摇,重发酵;做青时间短,注意防止香气过早出现和做过头现象;萎凋偏轻时,用综合做青机做青可用加温补充萎凋,并注意多吹,多走水,重摇,轻发酵,并延长做青时间,调整好温湿度,需高温低湿,否则易出现“返青”现象;温度偏低时,应注意少吹风,提早开始保温发酵;湿度偏大时,有条件者可使用去湿机,并注意通风排湿,适度加温。

总之,做青过程需时时观察青叶变化,以看、嗅、触摸等综合观察来判断青叶是否正常变化,一出现异常现象即需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保证做青品质。

详论请参:邵长泉,《岩韵》(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年);侵删。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