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病,走路便知?忠告:走路出现3种姿势,警惕是疾病先兆

宁哥评健康 2023-06-27 00:51:00

走路越快,寿命真的更长吗?

57岁的赵阿姨,前一阵子在网上看到一篇研究,说平时走路快的人身体好,寿命比走路慢的人长15年,她觉得挺有道理的,于是走路的时候就下意识的加快速度,每天的饭后散步运动也改成了快走。

就在上周,赵阿姨饭后照例到小区公园进行快走,一阵子过后,赵阿姨忽然胸闷得厉害,心口也一阵一阵的疼痛,随后她就捂着胸口一脸痛苦的倒在了地上,路人随即拨打了120,将她送到了医院。

医生紧急检查发现,赵阿姨是出现了心梗,经过手术之后,赵阿姨才转危为安。据了解,赵阿姨原本就有冠心病,体重也比较胖,这次就是长时间快走,导致心脏射血功能减少,诱发了心梗。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说过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但是究竟是快走好,还是慢走好,很多人争论不休。不过,在医学界还真的有不少研究指出快走的人似乎健康状态更好,那么这是否就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快走更好呢?

走路和寿命有关,速度越快寿命就越长?

老话说“走路就是免费的长寿药”,走路简单易行,几乎没有任何成本,还能提高身体素质,在研究中,很多医学家也发现似乎是快走运动更具有性价比。

2019年,英国莱斯特大学在《梅奥医学诊所》上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通过对47.5万人的步行数据分析,他们发现走路快的人平均比走路慢的人多活15~20年。

2022年,英国莱斯特大学再次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走路越快,人体细胞端粒更长,走路快的人衰老得更慢,到了中年的时候,生物年龄可以年轻15岁左右。

难道走路的速度,还真的能预测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吗?可以说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能一概而论。走路看似简单,却需要调动身体70%左右的肌群,还需要神经系统、骨骼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支持。走路快,通常说明身体基础素质比较好,有强大的骨骼、肌肉、心肺等组织器官支持他们快步走。

走路慢,除了个人的习惯之外,其实也有可能说明一个人的身体的一些组织器官有损耗,难以支撑起快速的生理消耗。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心肺功能不好,可能走几步就喘了,一个骨骼不好,也可能走几步就膝盖疼痛难以坚持,更别说能加快速度了。

如果反过来说,快走就能促进长寿,这又正确吗?快走的运动强度比慢走高,更加符合有效运动的标准,对于燃脂、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的效果,也强于慢走。但是不能一概而论,如前文中的赵阿姨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快走,有些情况也会取得反效果。

对于冠心病患者,医生一般会建议做一下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以便于确定患者的最高安全心率和心脏功能容量,根据检测的数值来建议运动。有些病情比较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并不适合走路,比如冠脉严重狭窄、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快走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让病情恶化。

对于有关节炎的人来说,走路也不宜过快。快走会扩张腿部毛细血管,如果比较激烈,还可能会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加剧炎症。

腰椎间盘突出最好选择对腰负担小一些的运动,比如游泳、小燕飞等,减少快走。人在直立快步走的时候,椎体反复受力,椎体中间的椎间盘也会反复受到压迫,可能会导致突出的情况更加严重。

总而言之,走路的速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素质,而快走锻炼效果也优于慢走,只不过快走也并不适合所有人,需要理性看待。

除了走路的速度值得关注之外,其实走路的姿势也能反映出人的健康状态如何。

走路出现这些姿势,可能预示健康在亮红灯

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走路要像风一样轻快,标准的走姿应该是昂首挺胸、双眼直视前方,两臂在身体自然摆动,自我感觉舒适良好。但是在生活中,大家走路的姿势千奇百怪,有弯腰驼背的,有外八字的,还有顺拐的......

值得警惕的是,一个人走路的姿势和习惯有关,但是有些人走路的姿势就和疾病有关了。

1、踮着脚走路

民间常常说“踮脚走路是鬼相”,鬼走路都是脚尖先着地,而踮着脚走路的人也是“短命鬼”。这个说明有一定的道理。在正常情况下走路,一般都是脚后跟先着地,然后控制骨骼和肌肉,将重心向前脚掌转移,随即全脚掌触底,然后脚后跟上抬,脚趾往后蹬,腿整体向前运动。

如果走路的时候脚尖先着地,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代表大脑和脊柱出现了损害,比如脑瘫、脊髓空洞症,导致下肢肌肉紧张,走路不协调。

2、快速的小碎步

如果家中的老人走路越来越快,但是步幅很小,并且不太稳定,身体不由自主的前倾,最好到医院检查排除一下帕金森。帕金森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大脑控制运动功能的紊乱,患者可能会出现僵硬、行动迟缓、步态异常的表现。前文中快速的小碎步表现其实叫做“慌张步态”,在中国的帕金森患者中,出现的概率大约为23.91%,十分常见。

3、冻结步态

冻结步态也常常和帕金森有关,超过一半的患者会有这种表现。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质层运动控制有密切联系,而帕金森造成的病理改变恰恰是基底神经节内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和死亡,导致运动出现异常。

所谓冻结步态就是走路走着走着忽然就停止了,双脚如同冻结在地上一样,尤其是在拥挤的环境、时间紧迫的时候(如等红绿灯、门铃被按响、听到电话铃声等)出现症状比较频繁。因为步伐停止得很突然,身体可能会因为惯性的作用,继续向前扑倒,所以具有很大的跌倒、撞伤风险。

大部分人每天都在走路,建议在走路时留意一下自己和身边人,看看有没有垫脚走路、快速小碎步、冻结步态等表现,及时到医院检查,这些不一定就是疾病导致的,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及时揪出也能早干预,提高预后。

日常走路其实并不能替代运动,现在走路也成为了一种锻炼方式,不少人会专门抽时间到公园、健身中心、林道等地方步行锻炼身体,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走路的姿势,也是错的。

想要走路健身,2种姿势不可取

地上爬、水里游、杠上转......人们锻炼的方式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走路锻炼的姿势也是五花八门,下面给大家介绍2种典型的错误锻炼方式,说不定你就已经踩坑了。

首先就是倒着走路。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公园里走着走着不经意间迎头就撞倒了倒着走路的大爷大妈,面临“扶不扶”的世纪难题,可谓是飞来横祸。为啥很多人都喜欢倒着走路呢,不得不说,这样确实有好处。

倒着走路的时候,人无法通过眼睛观察前行的方向,为了保持平衡,身体会变得更加敏感,能锻炼大脑的协调和平衡能力。而且正常行走的时候,很多人处于脊柱前屈、骨盆前倾的状态,倒着走路重心会不自觉向后,能调整脊柱的姿态。

虽然有好处,但是不建议!因为倒着走路很危险,正是因为不能很好的观察前进的环境,很容易撞伤他人或者公共设备,甚至摔倒。如果频繁扭头看路,颈椎的负担也会加重。另外倒行时,人的应激反应也会增多,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加重,一些老年人原本就存在心脑血管问题,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或者大脑缺血的情况。

背着手走路也有隐患。

一般情况下走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双臂会随着步伐自然摆动,但是很多人上了年纪之后,就喜欢把手放到身体,背着手走路,这样的姿势有健康隐患。

背着手走路的时候,肩部会不自觉的往前倾斜,此时人体上半身重心前移,如果本身就存在弯腰驼背的情况,身体前倾的情况会更加明显,加重驼背的问题。另外如果碰到坑坑洼洼的地方、忽然转弯等情况,没有摆动双臂来保持平衡,人还可能会摔倒造成损伤。

总结:

走路是小事,但是也有大学问,走路的速度能反映出身体的健康情况,而姿势也和健康息息相关。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掌握走路的正确方法,走路好健康。

目前走路可遵循“357原则”进行,即每次走路30分钟左右,一周进行5次步行锻炼,步行时心率+年龄要达到170次/分钟。

参考文献

胡月,李琳,洪音,徐俊.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研究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9,33(10):1028-1032.

欧汝威,郭晓燕,商慧芳. 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慌张步态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研究[C]//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出版者不详],2014:379.

林寒.散步遵循"三五七"原则[J].中华养生保健, 2015(10):63-63.

0 阅读:30

宁哥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