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西游记》:第三十七回-乌鸡国国王托梦

一森看文化 2024-03-20 19:26:53

话说唐僧坐在宝林寺禅堂,念一会儿《梁皇水忏》,看一会儿《孔雀真经》,一直坐到三更时分,欲起身歇息,刚把经书放进包袱,忽然听得门外“哗哗哗”刮起一阵怪风。

唐僧连忙拿衣袖遮住蜡烛,殿内忽明忽暗让他有些胆颤,不想又突然困顿上头,伏在案桌上合眼睡去。

半梦半醒中,门外隐隐传来一声“师父”,唐僧抬眼看去,见门外站着一个浑身湿淋淋的汉子,眼中挂泪,不住地喊“师父!师父!”于是欠身道:“你莫不是什么魍魉妖魅,神怪邪魔,趁夜深来此戏我?我是奉旨上西天拜佛的光明正大之人,手下有三个徒弟,都能降龙伏虎,降妖除怪!他们若见了你,定要将你粉尸碎骨,化作微尘!你最好趁早离去,莫来我禅门搅扰!”

那人倚着殿门:“师父,我不是妖魔鬼怪,也不是魍魉邪神。”

“那你是何人!为何深夜来此?”

“师父,你仔细看我一眼。”

唐僧定睛细看,才发现这汉子竟头戴冲天冠,腰束碧玉带,穿一身龙飞凤舞的赭黄袍,脚下踩一双云头绣口的无忧履,手执一柄列斗罗星白玉珪,顿时大惊失色,高叫道:“你是哪一朝陛下?请坐!请坐!”又上前搀扶,双手却如水中捞月般扑过掠影,可仔细再看,那人还是站在原地。唐僧回身坐下,问道:“陛下是哪国的君主?想是故土不宁,谗臣欺虐,半夜逃生至此?你又有何话说与我听?”

国王这才攒眉滴泪哭诉:“此处往西四十里远近有座城池,便是我兴基立业之处。”

“称作什么地名?”

“朕当时创家立国,改号乌鸡国。”

“陛下如此惊慌到此,却是所因何事?”

“师父,我国土五年前连年干旱,寸草不生,民不聊生,甚是伤情。”

“陛下,古人云‘国正天心顺’,想必是你不慈恤百姓所致?既有灾荒,你自该开仓济民,改过前非才是,为何要躲到此地?”

“朕国中空虚,钱尽粮绝,两班文武停俸禄,寡人膳食无荤腥......后来寡人效仿禹王治水,与万民同甘共苦,沐浴斋戒昼夜祈祷,如此一连三年,依旧河干井涸......不想正危机之处,突然从终南山来了一个全真道人,能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寡人携百官请他登坛祈雨,那令牌响过,顷刻间大雨滂沱,寡人看这干旱三尺雨足矣,他说久旱成灾,又多下二寸才止。朕佩服他才高仁厚,当即与他八拜为交,称作兄弟。”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那全真有此本领,要雨求雨,要金点金,当真是陛下之福!只是为何陛下又舍了城阙来到此处?”

“此后朕便与他同寝同食,一直当作亲生兄弟对待。约摸过去两年,一日阳春天气,文武退朝,嫔妃回院,朕与那全真携手去御花园赏玩,行到八角琉璃井处,不知他抛下什么物件,井里升起万道金光,他趁朕去井边观看,一把将寡人推入井内,盖上石板,又移栽一株芭蕉树压实......可怜我已死去三年,此时不过是个落井殒命的冤鬼......”

唐僧听闻这是个国王的鬼魂,顿时吓得手酸脚软,魂飞魄散,只是此时此刻无人在旁,只得战战兢兢问:“陛下,你这话却说不通。你既已死去三年,那文武百官皇后嫔妃为何不寻你?”

“师父,那道人的本领当真是世间少有,他害死朕,转身又变作朕的模样,占我江山,侵我国土,文武百官、三宫六院尽归他矣!”

“那妖怪倒是有些神通,变作你的模样,文武不识,嫔妃不晓,只有你一人心中明白。那你为何不在阴司阎王处具告,请他与你洗雪冤情?”

“师父, 那道人神通甚大,常与城隍会酒,龙王与他有亲,东岳(大帝)是他好友,十代阎罗是他兄弟,我无路可告!”

“你在阴司不能告他,为何会来阳世找我?”

“师父,我这一点儿冤情,怎敢找你叨扰?更莫说山门外还有诸天护法看护。只是方才夜游神一阵神风把我送进来,只说我三年水灾将满,着我来拜谒师父。又说师父手下有个徒弟叫齐天大圣,最能斩妖除魔,我此时志心拜恳,万望师父到我国中一去,擒住妖魔,辨明是非......我当结草衔环,以报师父大恩!”

“陛下是想请我那徒弟与你铲除妖怪?”

“正是!正是!”

“我那徒弟干别的事都不成,最好降妖除怪,好请!好请!......只是事理上有些说不通,那妖怪变成你的模样与百官、嫔妃言投意和,我那徒弟纵然有些手段,倘若轻易前去冒犯,反被安上一个欺君灭国的大逆之罪,却不是画虎刻鹄(好事办成坏事,画虎不成反类犬,刻鹄不成尚类鹜)?”

“我在朝中有人接应。”

“哦?甚好!甚好!想必是被外放的亲王侍长?”

“不是亲王,是我的亲生太子,储君。”

“那太子被妖魔贬黜了?”

“不曾,太子平日与学士讲书,与全真论道,只是这三年被封禁不得入宫,不得与娘娘相见。”

“这是为何?”

“那妖怪使计策,怕他们母子相见,闲叙中相互印证真假,揭穿他的假面。”

“你的灾迍(zhǖn,困顿,失意)却与我有些相似。当年我父亲被水贼杀害,母亲被水贼欺占,三个月后生下了我,把我放在河里漂流,幸得金山寺恩师救我养我......此间你那太子失去双亲,可知他心中何等羞愧不安......你纵有太子在朝,我如何与他相见?”

“明日他会率三千人马出城狩猎,师父定能与他相见,你将此事说与他知,他自会相信。”

“太子本是肉眼凡胎,整日与妖怪共处,哪一日不叫上几句‘父王’?怎会轻信我几句言语?”

国王把手里的金镶白玉珪放于地上:“此物可以为信。”

“这是何物?”

“此玉珪我从不离身,那道人变作我的模样,唯独少了此玉,应是拿谎话蒙混过去。太子若见到,必然睹物思人,深信不疑。”

“也罢!此物我便留下,等着我那徒弟与你处置。——你却要一直等在此处?”

“不敢!我这便去央求夜游神再使神风把我送进皇宫内院,与我那正宫皇后托梦,叫他们母子齐心协助。”

“如此你便去吧。”

国王叩头拜别,唐僧起身相送,不想突然跌了一个跟头,突然惊醒,这才发现方才诸事竟是南柯一梦,连忙叫道:“徒弟!徒弟!”

猪八戒最先醒来,嚷道:“什么‘土地!土地!’?——当年老猪在福陵山做好汉,整日吃人过活,荤腥无忌,何等快活!后来偏偏来了你这个和尚,叫我们也做和尚保你走远路!原说做和尚也罢!如今你拿我们当奴才使!日间牵马挑行李,夜里务(暖)脚提夜壶!这么晚不睡觉又叫‘徒弟’作甚?”

“徒弟,我方才伏在案桌打盹,做了一个怪梦!”

孙悟空跳起身:“师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从想中来)。你未上山便先怕妖怪,又忧虑雷音寺路远不能到达,再思长安城不知何日回程,因此想多梦多,似老孙这般一心要去西方见佛,便没有一梦搅扰。”

唐僧把方才梦中乌鸡国国王一事说来,孙悟空笑道:“他来托梦,分明是要照顾老孙生意,想必有妖怪在他那里篡位夺权,等我与他辨个真假便是。”

“徒弟,他说那妖怪神通广大。”

“怕他个什么神通广大?老孙一去,定叫他走投无路!”

“我记得他还留下了什么物件做表信。”

猪八戒嚷道:“师父莫要再胡搅蛮缠,做个梦便罢,怎么还当真了?”

沙僧道:“‘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我们打起火开门看看便知。”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出自《增广贤文》,提防表面的正直和仁义。其实文中翻译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更合适。

孙悟空开门查看,只见月光下台阶前当真放着一柄金镶白玉珪。猪八戒上前捡起:“哥哥,这是个什么东西?”

“这是国王手中执拿的宝贝,叫作‘玉珪’。师父,既有此物,料想此事也是真的,明日降妖之事包在老孙身上。只是你也有三桩事儿要做,顶缸、受气、遭瘟......怕是要连累你造化低了。”

猪八戒叫道:“好!好!好!你做个梦便罢了,还要告诉师兄,师兄最会捉弄人,这可不就连累你造化低了!”

唐僧不理猪八戒乱言,问:“哪三桩事儿?”

“也无需讲,我先给你两个物件。”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叫声“变”!变作一个红漆木匣,把白玉珪放进去递给唐僧:“师父,你把此物拿好,天亮时穿上锦澜袈裟去正殿打坐念经。我先去乌鸡国打探清楚,若有妖怪,便当场打杀了算得一场功绩,倘若不是妖怪,我自也不敢闯祸。再说那太子,若不出城便罢,若当真应梦出城,我定当引他来此见你。”

“正是!正是!只是见了太子我该如何搭话?”

“太子到来时,我提前与你报知,你把木匣打开些,待我变个二寸高的小和尚藏进去。太子进寺,必然来大殿拜佛,你任他如何拜佛不要理睬。他见你坐这里碍事无礼,必然下令拿你,你仍不要理睬,任他拿你、绑你、杀你......”

“呀!那太子斥下军令,当真杀了我该如何是好?”

“师父放心,有我在哩,到那紧要关头我自会保护你。——他若问话,你便说是东土大唐往西天取经进宝的和尚,他再问什么宝贝,你便把锦澜袈裟拿出来,只说这是三等宝贝,包袱里还有一等、二等宝贝。再问,你便说木匣里有宝贝,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过去未来一千五百年之事皆尽知晓,接着把老孙放出来,我与他讲知梦中之事,他若信了,我跟他去擒拿妖怪,替他父王报仇,咱们落个名节。他若不信,再将白玉珪拿与他看。”

“徒弟呀,此计当真绝妙!只是这宝贝一个叫锦澜袈裟,一个叫白玉珪,你变得小和尚该叫什么名字?”

“就叫‘立帝货’吧。”

结合前后剧情,“立帝货”可以理解为“重立帝王之人”,不过我翻了一些资料,有解释为“Redeemer”的音译,也就是基督教中耶稣的称谓——“救世主”。

基督教于唐贞观八年传入中国,那时传教信徒提及耶稣时,多半是“立帝货怎样怎样,立帝货怎样怎样......”



0 阅读:0

一森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