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中秋记忆

柔谈美食 2024-09-12 16:46:34

又是一年中秋。正值北方最美的季节,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却是少了点节日的氛围:街上安安静静地,也少见往年常有的月饼摊。而对很多都市打工族来说,中秋的意义,假期的属性大过节日的属性,除了例行公事般的吃吃月饼,日子如常地过。

这让人不由怀念起那些年度过的中秋,虽然年代久远,却依然历历在目。那时的美食远不如今天丰富,回忆起来却都是美好:生活清贫却有快乐,过节简朴却有团圆。

笔者记得童年里老家的习俗,八月十五除了吃月饼拜月神,还有偷南瓜的习俗:在月黑风高的时候,去人家的地里偷南瓜,再送给别家。这种风俗半大孩子尤其喜欢。偷南瓜自然要避开主人家,不过万一撞上也没事——据说这种习俗缘起于乾隆年间,中秋偷南瓜寓意为“祈子”,如把偷来的南瓜送给新婚夫妇,有祝福多子多福的含义;所以主人家遇上偷南瓜的人,也就相逢一笑。但对偷南瓜的娃娃们来说,偷瓜被发现是很没面子的事情,于是会仔细筹划一番,要勘测地形观察敌情。娃娃们还会互相比赛,看谁更快偷到瓜。中秋夜,就在这样欢乐的气氛中度过。

那时候过中秋,左邻右舍都会凑在一起,在院子里摆张大桌子,每家端出几个菜,大家一起吃饭、赏月、唠家常。当然少不了月饼,月饼是普通的五仁月饼,十里八乡都在供销社买的。月饼的外皮比较硬、多层,咬一口掉渣,内馅就是五仁加上白糖,个头大,吃一个就差不多饱了。过了十五剩下来的月饼,可以放在饭里一起蒸着吃,味道还不错。

中学的时候,笔者在县城上学。学校食堂平时的菜都少油水,到中秋这一天,食堂把养的猪杀了,寄宿的学生每人发一张券,免费吃肉。只是简单的大蒜炒肉,却十分下饭,香味至今难忘;学校也发了月饼,食堂做的,但记不清味道了。

到了大学,中秋最深刻的记忆,是同宿舍的姐妹们聚餐。我们从食堂里打来饭菜,再在附近的小吃街上买些卤菜、瓜子花生之类的,在宿舍里摆开团圆宴,一边吃一边聊天。眼看着窗外的月亮一点点升起,到月明星稀的时候,大家便一起去操场赏月;路上常会遇上同班的其他同学,于是大部队一起,热热闹闹共度中秋。

大学毕业后,笔者到了南方工作。这时月饼种类已经比较丰富,比如莲蓉、蛋黄、流心等不一而足。单位的合作伙伴送了很多月饼,第一年的中秋,笔者便尝遍了各种流行的月饼,吃得很过瘾。不过到第二年,就吃不动了。再后来,笔者在南北间流连,过节的氛围一年比一年淡,对于中秋的记忆也归于寻常了。

岁月回首,中秋从上古时代祭月起源、到汉朝普及到唐宋盛行,无论是庆贺丰收,还是团圆的期盼,始终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种向往,本来也是我们所有人奋斗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中秋是一种召唤,让我们在行色匆匆中,回望来时的方向,重温出发的理由。而那些往昔岁月的记忆,简单的快乐、平凡的幸福,也将永远温暖于心。

阅读原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