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呼吁国际社会禁止自主武器。但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研发各种包含人工智能的军事系统。本文对这些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解放军目前拥有哪些人工智能能力,以及计划如何再战争中使用这些能力。还考虑了与美国相比,中国在发展特定类别的军事人工智能方面可能具有哪些优势。
当前的人工智能系统和未来计划
要想衡量中国分析他们目前正在建造和计划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建造哪些武器系统。尽管解放军尚未公布任何公开的军事理论,揭示其计划如何在未来冲突中使用人工智能,但根据官方正在开发的系统,军方显然将人工智能视为战胜技术先进对手的关键。中国正在积极研发自主机器人,既是为了提高现有武器和战术的有效性,也是为了获得全新能力。但解放军可能更渴望发展静态自主能力,即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军方相信,这些能力将能发现隐藏的敌方平台,将传感器数据转化为共同的作战画面,并通过充当指挥官的“数字参谋”来加快决策速度。迄今为止,中国似乎一直在避免建造无需人工干预就能识别目标、瞄准和开火的机器人武器系统,不过与美国一样,中国已经建造了几套系统,只需对软件进行简单修改,就能轻松做到这一点。
中国的隐形攻击无人机等高机密项目有可能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识别目标并开火--这种能力将使其能够在通讯中断的环境中作战--正如我们将在下文讨论的那样,如果此类系统不能在战场上学习或适应,那么根据中国提出的定义,它们很可能不会被归类为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中国已投入巨资开发蜂群无人机和无人水面飞行器。并非所有这些系统都是武器,但解放军打算将这些系统作“杀手锏”来打击高价值目标--当一个人可能指挥数十个或数百个武器平台时,就会令人质疑人类是否还能保持控制。中国在利用机器学习进行目标区分方面的研究表明,解放军正在积极寻求改进自主瞄准软件。更广泛地说,解放军正在开发的许多武器、平台和软件都符合其“体系战”战略,即在中在指挥官的控制下整合所有 ISR、打击和支援功能。
机载机器人系统.与陆地或海上系统相比,中国似乎更注重开发机载机器人系统。中国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利用自主性提高现有平台和战术的有效性。不过,中国也在开发更具创新性的系统,努力创造新能力,尤其是进行穿透性打击的能力。中国一直在努力使其无人机具备更强的自主操作能力,包括起飞、降落、根据地形规划飞行路线和识别目标等,但无人机似乎仍然需要人类授权才能开火。解放军还委托开展了许多项目来改进无人机硬件,包括电池、发电机、数据链和发动机。更有趣的是,从伦理的角度来看,中国正在开发类似美国X-47B 或英国“雷神”的隐形穿透式无人机。中国正在开发“暗剑”、“星影”和“利剑”等项目,用于执行攻击和空对空任务。虽然人们对这些系统的控制方式知之甚少,但考虑到其任务可能是渗透到通信受阻的环境中,
因此它们很可能是高度自主的,而且能够在未经人类许可的情况下开火也并非不可能。解放军还在开发用于 ISR、通信和打击任务的新型蜂群无人机。2017年12月,在广州举行的《财富》全球论坛会议上,中国以 1180 架四旋翼无人机蜂群飞行的炫目编队创造了世界纪录。近年来,解放军已委托开展了多项研究,内容涉及多类型无人机的蜂群作战、组织、编队飞行、避障、数据链以及任务和资源优化。这些研究既关注固定翼无人机,也关注直升机或四旋翼无人机。目前,正在努力在现有无人机平台之间建立数据链路,并改善它们之间的协调。未来,解放军显然计划开发空中发射和回收的协作机群,以同时监视、干扰和打击航母等高价值目标。中国还在研发智能型人工智能巡航导弹,或许具有类似洛克希德公司新型 LRASM 的航线设定和目标识别能力。
中国某科工集团先进制导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介绍认为,导弹可以升级,具备更强的能力,包括一定程度的认知、感知、决策和学习能力。与其他一些先进军事机构一样,解放军也投资研制了便携式隐蔽弹药。最突出的例子是 CH-901,这是一种便携式遥控管式无人机,可携带 ISR 吊舱或弹头。也生产了一种火箭或火炮发射的无人直升机,名为“天空之眼”。这种 ISR 无人机能够识别目标,用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标,自动识别目标是否已被摧毁,并转向下一个目标。虽然这架无人机没有携带致命有效载荷,但说明了非致命 ISR 系统在与致命资产连接时,自主性可能导致一些伦理危害。
地面机器人系统
尽管解放军在无人地面车辆方面的投入似乎少于无人机,但其为地面战开发的能力也表现出高度的自主性。中国的消息来源显示,这些系统与机载系统一样,在采取致命行动前需要得到人的许可,但这一点无法在所有情况下得到证实。创新平台包括“利爪-1”和“利爪-2”等系统。“利爪-1”是一种六轮、一吨重的遥控侦察车,“利爪-2”是一种较小的武装履带式无人潜航器。“利爪-2”的大小与美国“模块化先进武装机器人系统”差不多,能自主进行侦察、识别和跟踪目标,并在有人允许的情况下与目标交战。中国还致力于在现有平台上安装传感器和计算机,使其具备远程操作和自主能力,这些平台包括装甲运兵车、装甲地面侦察车和老式的59式主战坦克。与美国不同的是,解放军已经为坦克装备了类似雷神公司“快速杀伤”的主动防护系统(该系统有出口版本),而且解放军正在开发“低空卫士”激光防空系统。
与“利爪-2”一样,“低空卫士”也能自主识别和跟踪目标,但需要人类操作员的许可才能开火。为了开发更尖端的下一代系统,解放军于 2018 年 9 月举办了竞赛,面向全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征集地面实验系统。竞赛内容包括越野侦察、越野编队和运输、空地协同侦察、可跟随和支援部队的“步行无人机”以及能够在山区地形执行运输任务的无人机。这是解放军举办的第三次地面无人机竞赛(近 50% 的参赛者为民用公司)。竞赛优胜者将获得资助和项目奖励,以进一步开展研究。
海上机器人系统
中国海军也对海上机器人技术表现出兴趣,主要是为了提高现有舰队的效能。2018 年 2 月,中国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海上无人机试验场的建设,解放军海军还委托开展了多项关于 USV 在恶劣海况下导航的研究。据报道,解放军海军已经部署了“精海”号 USV,这是一种能够自主导航和避障的小型无人巡逻艇,主要用于南海的港口和舰队防御。解放军军舰还拥有类似美国“密集阵”的自动近程防御系统,该系统很可能可以完全自主运行,解放军陆军正在研发一种地面系统,该系统可以在多个单位和防空系统之间分配目标。舰射无人机和舰载无人机的研发工作也将有助于提高有人驾驶水面舰艇的效能。解放军海军正在研制各种小型水下无人机,包括水下滑翔机和深海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 ISR 或勘测任务,但公开的信息较少。
某智能是一家与海军关系密切的公司,该公司利用小型水文研究无人机进行了自主蜂群作业,这些无人机也已被用于(独立使用,而不是作为蜂群)在中国南海进行勘测。中国计划进一步发展武装 USV 的新能力。目前计划开发整个系列的作战 USV,其中最大的是30 米长的 D3000,该公司希望它能独立运行长达 90 天,航程 540 英里,并能参与反水面或反潜行动。与美国无武装的“海上猎人”不同,该平台将配备鱼雷、反舰导弹、近防系统和其他武器。中国还计划建造其他小型武装 USV,能够参与反潜战、舰队防御和巡逻。情报、监视和侦察与广域战场感知--无处藏身中国希望人工智能不仅能帮助其平台快速发现隐藏目标,还能自主地将多种情报来源(包括开源情报和可能的人类情报)融合为单一的共同行动图景。解放军已经委托开展了几个项目,利用深度学习提高图像识别能力,
并区分摄影、红外、雷达和其他传感器图像。这些项目将使计算机能够自主识别和区分民用船只、军舰和其他目标。虽然解放军海军对这一领域特别感兴趣,但所开展的许多项目可用于任何领域。有些项目侧重于单一传感器类型或平台(如雷达图像),其他项目则侧重于融合来自多个传感器甚至多种传感器类型的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来识别和区分电磁信号的工作也在进行中。解放军已委托开展多个研究项目,利用多个传感器输入(有时与自主收集的开源信息相结合)自主绘制或监控大面积区域。其中许多项目侧重于跟踪舰船和航运。
自主指挥决策
除了对自主机器人技术有明显兴趣外,解放军还希望利用人工智能帮助指挥官更快地做出更好的决策。虽然对于实际指挥决策应在多大程度上交给人工智能还存在一些争议,但许多解放军学者都认为,指挥系统的进一步自动化对于加快决策速度以进入对手的 OODA 回路至关重要。人工智能还被认为能够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类,帮助指挥官做出更加客观、科学的决策。解放军国防大学已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制定“红队”战略,即在兵棋推演中为对方制定战略,这一项目可以增加训练的难度和真实性,同时有可能为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指挥职能提供试验平台。尽管解放军对向现代化军队转型和运用人工智能能力很感兴趣,但许多人对人类在这一新系统中的未来角色表示谨慎。中国军事专家认为:“信任问题将是重中之重。相对于人类智能,解放军会更多还是更少地信任机器智能?
一个不给予自主权的军事是否接受人工智能系统的自主权?”此类事件在军中引起了反响。随着自主系统变得越来越强大和可靠,对权力下放的可能使其更倾向于部署高度自主的系统,这些系统能更直接地由指挥官控制,而不是由指挥系统中的下级士兵控制。不过,即使是最自主的平台也可能只有有限的自主权,受到军事指挥官监督。将领面临的关键问题可能是,自主系统和接受了思想教育的士兵,谁能更可靠地执行上级命令。许多中国评论家指出了人类决策相对于人工智能的优势。例如,国防部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虽然计算机系统 展示了如何模仿人类的想象力,但实际战争更加复杂,创新的指挥艺术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无法由机器完成。即使那些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接管某些战术或作战决策职能的作者也常常承认,人工智能很可能无法完全取代人类指挥官。
另一方面,解放军有时也会称赞人工智能在联合作战中的优势。例如,中国国防部将人工智能比喻为“不可或缺的数字化参谋”,可以帮助确定行动时机,识别敌人的主要方向,甚至为解放军部队设定主要方向。国防部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可以确定何时需要哪些部队,甚至能设定战役的持续时间。另外,国防部强调机构需要分析过去的事件,以改进未来的决策--这是人工智能的另一个明确应用。在对速度要求极高的领域,尤其是网络领域,自主系统也可能获得更大的指挥权,因为在这些领域,行动速度可能超过人类进行干预的能力。人工智能还能自动选择目标,比人类更擅长同时打击多个目标。网络战解放军也表示有兴趣在网络战中使用人工智能。在防御方面,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正在研究利用模式识别来识别和防御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并识别高级持续性威胁。
中国也开发了一种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检测网络入侵的方法。解放军强调利用网络攻击破坏敌方系统,再加上中国更广泛地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战略支援部队和其他解放军组织很可能正在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进攻性网络能力。然而,公开资料中有关这些活动的信息较少。
人工智能提高效率
解放军显然有兴趣利用人工智能改善其采购、维护和业务运营。解放军空军已委托开展一项研究,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来识别发动机螺旋桨/桨叶的裂缝。一个类似的、更广泛的应用计划是建立一个能够分析多达 300 个设备参数和维护记录的系统,以实现预测性维护,并对即将发生的机电系统故障发出预警。在业务方面,解放军已委托开展项目,利用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改进供应链模拟和管理,并为解放军业务部门提供行业信息支持。在装备生产方面,解放军海军已委托开展一个项目,为军舰创建“大数据智能制造系统”,该系统利用图像识别来识别舰体故障,并利用三维建模来设计舰艇,从而自主推荐舰载系统的布置。解放军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独特优势和劣势我们采访的主题专家提到了解放军在发展军事人工智能方面相对于美国的几个优势。
大多数人都提到了中国集中大量资金和资源开发人工智能的能力,这一观点在美国官员的公开声明中也得到了体现。总部空军负责ISR的副参谋长维拉琳·贾米森中将曾表示,2017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系统上花费了约 120 亿美元,到 2020 年花费约 700 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国防部 2017 年在所有新兴技术上的总支出约为 74 亿美元。我们的几位受访者指出,中国肯定要牵头资助此类研究,因为私营部门不太可能投资于可能没有回报的高风险长期研究。两位受访者认为,中央向地方和私营部门发出优先信号的能力是一个重大优势,其中一位受访者指出,2018年初发布的地方一级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和目标,是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总体规模目标的两倍多。
中国呼吁禁止杀手机器人
在国际论坛上,中国已明确表示对军事人工智能持保留态度。在2017年《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第五次审议大会上,以及在该会议于 2018 年召集的第一次政府专家小组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呼吁制定一项具有约束力的议定书,以规范或禁止 LAWS,类似 1995 年的《关于激光致盲武器的议定书》。中国在《特定常规武器公约》会议上提交的立场文件呼吁对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进行明确、协商一致的定义,以此作为重大讨论的先决条件。该文件还批评了美国的军事人工智能准则,认为“有意义的人类控制”和“人类判断”等概念过于模糊,必须以具体定义取而代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