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绩上不去,这样的办法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高级教师侃教育 2022-10-22 16:16:44

三四天来,接连听了将近20节课,只听得我头晕眼花,腰酸背痛,大脑麻木,同时也令我感慨万千,心头沉重。所以然者何?近年来,有的地方、有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有效突破并提升,怎么办?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并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延长教学时间外加题海战术。

当然,延长教学时间和题海战术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粗办法,笨办法,蛮办法。如同种地一样,我们的亩产量实在太低,没办法,就拼了力气去开荒种地,广种薄收,比苦力,比蛮力,你种二十亩地,我就种五十亩地、一百亩地,看看谁能拼过谁!

这样的现象就是当前教育界的“剧场效应”、“教育内卷”,其结果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越来越苦,越来越累!问题出在哪儿啦?到底应该怎么办?

其实前些年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就已经很突出很严重了,三十年前,吕叔湘先生就批评中小学语文教学普遍是"少、慢、差、费"的状态。一些教育专家名师为此提出了“向课堂要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全新的教育理念。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从我近几年所接触的课堂教学来看,大体还是过去的那种传统模式,教师纯粹是一个传声筒,搬运工,把教参、课本上的知识或者别人的答案稍加整理变形或者直接搬运到课堂上来,灌输给学生,课堂教学成了知识的简单堆砌罗列。有的教师的课堂看似有问有答,但是同样是碎片化、静态的问题的罗列。

近年来课堂教学还有一大进步就是多媒体走进了课堂,改变了以往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于是乎有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就变成了课件展示,还有的播放音乐,播放视频等等,不一而足。外行看皮毛,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看技巧。恰当的多媒体课件有益于教学活动,但是过度地依赖多媒体就有害无益了。

我以文科的课堂教学为例。比如有这样一节语文课,授课内容是《诗经》里面的《关雎》。课堂上教师开始播放了好几分钟《关雎》的歌曲,接下来介绍关雎,介绍荇菜,介绍《诗经》,解释“风”“雅”“颂”,解释赋比兴,介绍《诗经》的地位,介绍《关雎》的地位,完了才开始读课文,教师串讲课文,总结课文,最后再次播放歌曲《关雎》,结束教学。

这样的语文课看起来内容丰富,知识全面,实际上是一节大杂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当前,有的语文老师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唯恐遗漏了一丁点所谓的语文知识。其实不然,比如《关雎》这篇课文,入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

如果课堂上大讲特讲《诗经》《关雎》的艺术特色和地位影响,放在大学的话,未尝不可,但是对着初中学生讲授的话,实在是有点对牛弹琴了。还有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说句老实话,成年人对此理解起来都有难度,更何况那些理性思维尚在萌芽阶段的八年级的孩子。

更要命的是,对于这首诗歌的阅读理解,几乎全部是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对别人阅读理解的复制和粘贴,看不到教师自己的的阅读体验、发现和生成,更看不到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发现和生成。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肤浅的,是空洞的,是贴标签,是讲答案。这样的语文课堂,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靠什么培养?靠什么提升?

课堂教学效率太低,效果太差,学生的能力无法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培养提高,自己的一亩三分责任田产量上不去,只能延长劳动时间,只能拼命开荒搞题海战术了。

再举一节历史课的例子。授课内容是《宋代经济的发展》,是一节同课异构课。内容主要有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一位老师完全是照着课本内容讲述了一遍,另一位老师是用若干问题串联成双边活动。当然,两个人都用了多媒体课件,一键展开式教学。

如果历史课仅仅是照着课本内容讲述一遍或者提问一遍的话,就完全用不着辛苦老师了,学生完全可以自学的,而且上课这活别说专业的老师来做,就是一名高中学生稍加培训都可以胜任的。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打造高效课堂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不是一块耀眼的招牌,而是一点一点、踏踏实实、润物无声的伟大实践。只有课堂效率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得以提升,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真正减下来,我们的教育才能远离“剧场效应”和“内卷化”。

怎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本人总结了16个字:化远为近,化死为活,培养能力,训练思维。

对语文课堂而言,不能把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大卸八块,机械僵化地传授所谓的知识,而应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出生入死,阅读、体验、揣摩、发现、生成。比如《关雎》这首诗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反反复复地诵读课文,在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师生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提升素养。

再比如那节历史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年代久远,知识枯燥,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多少兴趣,怎么办?化远为近,化死为活,贴近学生,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喜欢的方式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一个人要活下去的关键因素就是要有饭吃,要有饭吃就要种地产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地里要多打粮食的话该怎么办?

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学习起来不枯燥,有兴趣,而且教学活动不再死气沉沉,师生轻松快乐,省时省力,教学效果好,教学质量也会稳步提高。

照本宣科,知识搬运,苦干蛮干,死干硬干,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依然停留在死记硬背的死胡同里,思维不活,能力不强,教育教学质量徘徊不前。

去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政策,针对学生课业负担、成绩排名、考试次数、睡眠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形势下,叠加唯成绩论的评价体系和家庭孩子升学的压力,可以说国家的“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政策就是一纸空文。

不知道大家对于学校为了提高考试成绩采用延长教学时间和题海战术的方法一事有何看法,有何建议,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想了解更多内容,就请关注“高级教师教语文”吧!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 2022-10-23 15:28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 2022-10-23 14:50

    当你接触到新东西,或者想学新东西, 或者想要更多更好成长,都离不开你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你自己有好奇心,你自然会有去刻苦学习原动力。尤其是孩子,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比他们学到多少知识要更有价值!#爱是个动词#

  • 2022-10-23 15:37

    那你认为什么难度合适哇?中考的压轴题是摆设呗?就我 我那一届中考我们市有50的人都去职高或

  • 2022-10-23 15:35

    按照你比方,就是种不好。

高级教师侃教育

简介:潜心教书;静心读书;凭专业的高度走向生命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