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又下架的新冠口服药怎么了?钟南山:今冬明春面临巨大挑战

烨铭评健康 2023-03-10 20:04:01

11月18日,国产新冠口服药“阿兹夫定片”被发现在多个线上平台药店开售,均价350元-399元不等,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一些人甚至跃跃欲试,打算多买几瓶“囤着”,想着“有备无患”!

不过,11月19日,该药生产厂家在其微信公众号中通报,此次售卖仅为某知名药店个例行为。按照相关防疫政策和监管通知,该药只能在医疗机构线下销售。不到24小时,该药就在各线上平台下架,无法购买。

国产新冠口服药零售上演“一日游”!开售短短几个小时,就被叫停售卖,即刻下架。经了解是国家药监局,下发了阿兹夫定片立刻停止线上线下的销售。

实际上,阿兹夫定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国产新冠口服药,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此次阿兹夫定网售一天便被下架也是国家药监局及时发现,及时出手干预,目的也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和生命安全。

上架又下架的新冠口服药

阿兹夫定片是什么?

它是一款小分子口服药物,也是内地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新冠肺炎口服药物。

今年8月9日,阿兹夫定片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冠肺炎成年患者,每日一次服用5mg,疗程至多不超过14天。

阿兹夫定片每瓶35片,规格分为1毫克与3毫克两种,目前仅1毫克/片的规格获批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推荐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5毫克(即5片),疗程至多不超过14天。

此外,因存在基因毒性问题,阿兹夫定一直备受争议。专家强调,新冠药主要应该给高龄老人和其他有严重基础疾病风险的脆弱人群来备用,绝对不是给全民吃的药,囤药更没必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阿兹夫定也并非预防药,不存在预防效果。

合理备药

不要非理性“囤药”

正常情况下,医院和药店的药物储备都是充足的。但一旦多数健康人或感染风险较低的人群都一窝蜂地去“疯抢”某种药,短期内可能造成真正需要用药的重症患者买不到药。

虽然不建议盲目囤药,但合理地进行居家备药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我们常说居安思危,事实上,只有“合理备药”才能真的“有备无患”。

适合家中常备的药物有:

01

慢性病用药

如果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病人,则建议常备需要定期、长期使用的降压药、降糖药、降血脂药物等。

02

退热止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可以缓解儿童和成人因发热引起的不适,以及头痛、关节痛、牙痛等,是比较推荐的、安全有效的退热止痛药。

不过,不少复方感冒药中也含有这两个成分,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查看说明书,避免重复、过量使用。

注意:在新冠常态化防控阶段,一旦发热还是建议去发热门诊就诊,排除感染新冠的可能。

03

抗过敏药

对于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家里可以常备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

04

皮肤用药

炉甘石洗剂可以缓解蚊虫叮咬或荨麻疹发作时的皮肤瘙痒。而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地奈德、丁酸氢化可的松、糠酸莫米松)也可以缓解瘙痒、湿疹、汗疱疹、虫咬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

05

急救药物

硝酸甘油可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的抢救(舌下含服)。而阿司匹林肠溶片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和脑卒中(中风),但需遵医嘱口服。而且一旦碰到这种情况,建议先拨打120,在接线员、医生及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用药。

钟南山等院士:

警惕新冠和流感叠加流行

11月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022年“世界流感日”科普宣传与学术会议上表示:呼吸道病毒造成的疫情一旦暴发,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进而成为全球传染病中防控的重点。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指出:“今年6月以来,欧洲出现新一轮禽间流感疫情,同时美国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禽类感染H5N1疫情,存在极高的溢出并感染人风险。所以流感和新冠叠加,是我们今冬明春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

当然,新冠病毒在自然界规律发展下,逐渐进入稳定期,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也在逐渐降低。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11月18日在海口举行的第六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表示:在老龄化的态势下,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公共卫生体系,我们的诊断、治疗、疫苗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我们是有能力的,最终驯服新冠病毒。”

小编有话说

在八百君看来,比起期待“新冠特效药”,更重要的是打好防护的持久战,尽可能避免感染,才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重视起来,做到:

1.戴口罩、勤洗手、注意通风;

2.避免人员聚集,少去人多的地方;

3.接种疫苗(加强针),降低风险;

4.早起早睡多锻炼,提高免疫力。

对于普通人,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理性看待疫情,不跟风不起哄,保护好自己,不给国家添乱。

相信不久之后,我们就能看到春暖花开。

0 阅读:10

烨铭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