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葫芦画瓢式解读,驳南怀瑾“入静到极致”观点

践行的瑜 2024-02-08 13:41:56

曾看到过南怀瑾讲座的一个小视频,画面中南怀瑾盘腿而坐,闭目、口中说着“入静到极致”………。看象似在做静修师范的样子❗

南怀瑾的“入静到极致”是静坐的目标口号,这或就是流行版本《道德经》中“致虚极,守静笃”之词语,照着葫芦画瓢的字面解读❗

☞流行版本《道德经》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以前我也是以为此版本《道德经》为老子亲为,对其内容文字的正确性没有怀疑过。但接触了道家文始版本《道德经》后,再看这儒家王弼撰译的《道德经》,有如通俗的幼儿读物且有多处“挂羊头卖狗肉”的篡改❗

☞文始版本《道德经》十六章节:

至虚,恒也;兽中,竺也。万物方作,凥,以须复也。天道圆圆,名复归其尽。归其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恒也;知恒,明也;不知恒,盲作,凶。知恒谷,谷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

儒家版本的撰译者王弼,白面书生一个,不知修行就盲目的“照葫芦画瓢”地把“至虚,恒也;兽中,竺也”撰译成了“致虚极,守静笃”❗

南怀瑾读到了白面儒生王弼撰译的“致虚极,守静笃”,也是囫囵吞枣地、照本宣科地翻译成了“入静到极致”❗由此就可见南怀瑾的实修功夫也不咋地,体察不到差异❗

老子的“致虚,恒也;兽中,竺也”,是白面儒生王弼撰译的“致虚极,守静笃”的意思吗❓

我们解读一下“致虚,恒也;兽中,竺也”到底是什么意思!

古人把十五的满月,也就是最亮的月亮称为“恒”,经过一个月二十八天时间的轮回,才能迎来恒。

古人把捕捉的猎物 ,放在深挖的坑里训养,上面罩着竹编的盖子这叫做兽中,初始时猎物上窜下跳不安分,慢慢的才会安静下来,逐渐训化成了家畜。

老子以此比喻修炼的过程❗

✘人们是通过“参照物”识别来回的路径的,“老马识途”等动物都是靠本能感知识别路径的,南怀瑾连这一点都放弃了,讲什么“入静到极致”,能做到吗?还能回来吗❓回不来那可就是疯颠❗

2 阅读:42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