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发现相对较晚(也称:首发未治疗间期DUP),由于精神分裂症目前被认为是神经发育障碍性脑疾病,而且在疾病发作期可能逐渐有脑神经变性神经微小损伤的病理过程导致认知功能不可逆损害和人格改变逐渐加重,只有尽早发现才能最大限度防止神经损伤,尽可能达到彻底临床治愈回归社会的目标。
而在精神病前驱期进行临床干预不但可以延缓而且可以降低转化为精神病性障碍的概率,所以能否在[前驱期]及时发现识别,进而采取干预,对延缓疾病发作,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
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指的是患者出现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前,出现异常精神和行为的阶段。
精神分裂症的高发年龄段是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多数患者在此阶段确诊。但是,约80%的患者在发病前的2~5年,会出现一些达不到诊断标准的精神、行为异常,比如情绪、感知觉、交流、睡眠等方面的障碍,这段时期具有症状不稳定、无特异性的特点,被称为精神分裂症前驱期。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只有部分有前驱症状的人最后发展成了精神分裂症,有的人则会发展成双相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也有人一直维持这个状态。
二、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症状有哪些
定义:前驱期症状是在精神分裂症的明显症状出现之前,患者经历的一个阶段。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通常是在疾病被正式诊断后才被回顾性地识别出来。
最常见的前驱期症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情绪改变
包括抑郁、焦虑、情绪波动和易激惹等。这些症状可能没有明显的原因,且持续存在。
2.认知改变
患者可能出现古怪或异常的观念和想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3.感知改变
对自身和外界的感知发生改变,例如对声音、光线或触觉等感知过度敏感或迟钝。
4.行为改变
如社交退缩或丧失兴趣,多疑敏感,职业功能水平下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爱好”,如痴迷某些抽象的概念、哲学和宗教迷信问题等。
5.躯体改变
睡眠和食欲改变、虚弱感、头痛、背痛等身体不适症状。
6.强迫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突然出现强迫症状,如反复洗手、检查门窗等。
三、如何在前驱期进行干预
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驱期症状可持续数年,尽早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理想的精神分裂症前驱期干预结果是,改善精神状态或延缓首次发作,改善病程。
关于精神分裂症前驱期的干预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多了解精神心理疾病相关知识,学习识别精神心理疾病相关症状,这样便于知晓自己或亲属的病情;
(2)如果您开始注意到自己或者亲属有前驱期的一些症状,应尽早到精神科就诊评估,并坚持长期动态监测和随访;
(3)心理治疗尤为重要,可将认知行为疗法作为首选方案,其他心理治疗方法也可以考虑(如整合心理治疗、支持性咨询);
(4)在不满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时,具体治疗措施一定要听从医生建议,切不可自行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于不满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不常规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但如果出现症状急速恶化、严重自杀风险、针对抑郁的治疗无效、易激惹及敌意增加、造成对他人的风险等情况,应立即医院就诊,接受治疗,可以小剂量短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具体治疗方案在精神科医生详细评估后协商制定。
(5)如伴发焦虑、抑郁、物质滥用等其他问题,可使用相应药物治疗。
(6)平时多吃一些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如ω-3脂肪酸)的食物。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包括:鱼类(凤尾鱼、鲱鱼、鲭鱼、鲑鱼、沙丁鱼、鲟鱼、金枪鱼等),植物油(紫苏籽油、胡桃油、亚麻籽油、菜籽油、橄榄油和大豆油等),坚果,也有一些含ω-3脂肪酸的保健品。
(7)其他:包括神经调控、经颅磁刺激/直流电刺激、正念冥想治疗、家庭聚焦治疗、生活综合干预、瑜伽和有氧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