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卫队创立始末,300人如何对抗冲锋队的400万人?

千历共婵娟 2023-02-04 10:47:22

谈起二战时期的党卫军,估计很多人都已经不陌生了,有些人干脆就把党卫军和党卫队混为一谈。可实际上党卫军不过是党卫队的下级组织,而作为党卫军的上级结构,党卫队在德国几乎可以被称为权势滔天,其势力渗透到政治、军事、情报、司法、警务、经济、文化等各领域,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么一个权势滔天的组织,其成立之初远非是因为什么宏伟的组织,而是因为纳粹党内部的权力争端。

党卫队的诞生

党卫队的德文写作Schutzstaffel,是德文里的护卫Schutz与团队Staffel组合而来的词汇。这个意思顾名思义,就是纳粹党自己的党派卫队,而有关于他成立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纳粹党内部乱成一锅粥了。

1925年1月希特勒刚刚从监狱里出来,而纳粹党也因为1923年11月8日的啤酒馆暴动失败正处于低迷期,原属于纳粹党的武装力量冲锋队也出现了权力更迭,作为冲锋队的组建者和第一任领导者的戈林被排挤了出去,罗姆成为了冲锋队的新任领袖。换句话说,希特勒回来后看到的是一个分崩离析的纳粹党,而且党内的组织结构和权力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对于希特勒而言,纳粹党进入低迷期并不可怕,虽然说纳粹党因为当年的暴动而遭到巴伐利亚州的制裁,可希特勒通过和巴伐利亚总理和解道歉解决了问题,纳粹党在1925年2月就恢复了合法地位。对希特勒而言最麻烦的问题还是在党内的权力纷争上。

如果说1923年时戈林领导的冲锋队还只是一个规模万人,对于纳粹党和希特勒绝对忠诚,纪律还算严明的准军事组织,那么1925年由罗姆所领导的冲锋队已经变成了一个恶性膨胀,无限趋近于一个流氓帮派,且只对罗姆及其亲信忠诚的组织。很明显,希特勒不可能信任这么一个组织,即便冲锋队仍旧是他打压其他党派的工具。

手里没兵,说话就不硬气,希特勒刚刚回到纳粹党时就面临这样的情况。而为了能够成功的制衡罗姆和他的冲锋队,希特勒必须另培养一套班底,一套能完全忠于他的班底。故此在1925年4月希特勒将自己的私人卫队改组为了本部卫队,对外宣称其将成为纳粹党的卫队,几周后改组为党卫队。此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不引起罗姆的抵触,因为在此之前罗姆的冲锋队承担这一工作,如果明目张胆的说要另起炉灶,保不齐罗姆当时就得和希特勒产生巨大冲突。

希特勒为了避免罗姆产生警惕心理,声称党卫队隶属于罗姆的冲锋队,也就是说早期的党卫队在名义上是冲锋队的下级组织。但在实际上党卫队只听从希特勒的指挥,而且他们的服装也和冲锋队不同。党卫队当时穿褐色衬衫配黑色领带,臂套镶黑边的卐袖章,头戴饰有银骷髅别针的黑色滑雪帽。服装的不同在形式上就给了外界一个印象——党卫队和冲锋队是两个组织,而罗姆本人在很长时间里都没认识到这一点,而原因则是党卫队的规模太小了。

壮大的党卫队

罗姆没认识到这一点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党卫队早期只负责保卫希特勒及其他纳粹领袖,维持纳粹集会的秩序,在权力上并不能和冲锋队分庭抗礼。更别说党卫队的扩张速度在1925年到1928年末都非常有限,1928年末都只有280人,如此一个微小的组织显然谈不上威胁冲锋队的地位,所以罗姆根本就没把党卫队当一回事。直到1929年1月希姆莱担任党卫队全国领袖开始,罗姆意识到冲锋队和自己面临一个巨大的麻烦。

希姆莱当时纳粹党许多高层一样,都曾经作为德国军队的一员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啤酒馆暴动时不是正式的纳粹党成员,但担任了啤酒馆暴动时的纳粹党旗手。1925年希特勒出狱后希姆莱正式加入了纳粹党,历任纳粹党下巴伐利亚-上普法尔茨区副领袖,纳粹党上巴伐利亚-施瓦本区副领袖兼全党宣传副领袖。1927年希姆莱任党卫队全国副领袖,1929年1月任党卫队全国领袖。此时此刻,希姆莱已经不满足于现状,他决心将党卫队打造成纳粹党内的一个精英团体,并且取代冲锋队在纳粹党内部的地位。

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时期,因为冲锋队在纳粹党内部权势滔天,彼时只有两百多人的党卫队显然不能直接对抗冲锋队。但希姆莱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决定从希特勒鼓吹的“日耳曼优越性”下手,将党卫队包装为纳粹党理论下的“日耳曼精英”标杆。

为了做到这一点,希姆莱疯狂鼓吹种族主义,要求党卫队内只能有所谓的“纯种雅利安人”,并在相貌、身高和婚姻多角度上严格管控党卫队成员,不符合者不可加入,哪怕是旧有成员也必须被淘汰。

说实话,希姆莱的这个做法并不高明,甚至是非常可笑。但可笑没有关系,重点是纳粹党高层尤其是希特勒非常吃这一套,党卫队也渐渐变成了纳粹党对外宣传的一种工具。相比于热衷于在街头物理输出,行动突出一个无法无天的冲锋队,党卫队从建立之初就有更为浓厚的军队色彩,其成员有许多一战老兵参与,这就使其在纪律上远远高于冲锋队。虽然党卫队的规模在很长时间里都无法和冲锋队媲美,可德国大众对于党卫队的看法明显要好于冲锋队,也就是说冲锋队已经开始被纳粹党边缘化了。

反客为主的党卫队

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和冲锋队的边缘化,其实和纳粹党的自我定位调整有关。早年的纳粹党是一个热衷于街头暴动,想要用武力夺权的不成熟党派,冲锋队作为他们在街头打压其他党派自然十分重要。

可是随着纳粹党参与魏玛德国的政治选举,重心从街头暴动变成了政治斗争之后,冲锋队这种纯粹的暴力团伙就不再符合纳粹党的利益。这一点从经济萧条时期双方的人员规模和成分就能看出来,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党卫队和冲锋队都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可是两者的发展路线却截然不同。

1931年时的党卫队规模扩张到了1万人,1932年时就飙升到了3万多人,截止到1933年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后,党卫队的规模扩张到了5.2万人。与此同时,冲锋队的规模也开始极速扩张,1932年时冲锋队规模达42万人左右,到了1934年时冲锋队的规模飙升到了400万人左右,同时期的德国国防军也不过才10万人。

但请注意,冲锋队虽然人多,可是内部多是一些社会渣滓,缺乏纪律且崇尚暴力,而党卫队人员虽少却素质颇高。两者相较高下立判,党卫队自然也就能成为纳粹党对外的招牌,冲锋队不可避免的被边缘化。

需要注意的是冲锋队被边缘化和党卫军的扩大化,实际上和冲锋队自身的毛病存在关系。冲锋队曾经两次发生暴乱。第一次发生在1930年8月29日的柏林,希特勒不得不亲自前往安抚冲锋队。

这件事后希特勒立刻扩大了党卫队的权力,将其从纳粹党的卫兵变成了纳粹党内部的警察组织,虽然在形式上当唯独仍旧隶属于冲锋队,可希特勒明确规定了“任何冲锋队领袖均无权对党卫队发布命令”,也就是说党卫队和冲锋队之间已经彻底分离,两边正式形成了竞争关系。

1930年底党卫队的制服也改为了黑色服装,系黑领带,戴饰有骷髅标志的黑色大檐帽,佩黑肩章和镶黑边的卐臂章,此举进一步强化了党卫队和冲锋队的区别,双方的矛盾也愈演愈烈。1931年4月冲锋队再次发生暴乱,希特勒一面在纳粹党内部刊物上抨击冲锋队内的部分人士,一面调集党卫队镇压发生暴乱的冲锋队。

此事之后,希姆莱就开始快速扩充党卫队的规模,冲锋队也不甘示弱的招兵买马,双方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可以说,到了这一阶段党卫队已经正式和冲锋队撕破了面皮,而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高层也有意的开始将冲锋队边缘化,党卫队和冲锋队正式进入分庭抗礼的阶段。

结语

事实上,无论是冲锋队的崛起,亦或是党卫队和冲锋队分庭抗礼,这都是纳粹党内部的派系纷争造成的,而幕后的操作者正是希特勒。希特勒这个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只要一个人还对他有用,那么他就可以容忍这个人的一切,哪怕对他会造成一定的威胁也无妨。

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对他失去了价值,或是对他造成了威胁,那么希特勒就会毫不犹豫的踢开这个人。罗姆和他的冲锋队就是个例子,失控的冲锋队已经成为了一种威胁,希特勒培植党卫队就是为了对付冲锋队。

当然,这原本不至于变成一次残酷的清洗,至少最初组建党卫队时希特勒肯定没想过。但是罗姆暴躁的性格变成了一种催化剂,他不仅和党卫队势成水火,和代表德国传统力量的军官团也冲突连连,到最后他和纳粹党内部的高层冲突也日益加深,几乎所有人都希望罗姆去死,希望冲锋队就此烟消云散。

至此,罗姆的命运有了定数,冲锋队也即将成为历史的烟云,除了罗姆所有人都知道他死期已至,一切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只待长刀之夜的到来。

2 阅读:246
评论列表
  • 2023-02-14 18:52

    哪个长刀之夜,也是元首的能力,不然罗姆这个一战的老兵,要是让他知道那还得了,

千历共婵娟

简介:为大家分享制作精彩的图文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