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和几个体制内同学一起喝茶聊天中,同学小王提出了一个令他不解的疑惑。小王是本县城某乡镇副镇长,他说随着干部年轻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他手底下已经无人可用了。本来一个副镇长手底下的人本就不多,年龄大的职工,晋升希望不大,已经进入躺平式工作了。你安排个非他人本职的工作,人家不是推诿就是敷衍,反正你也不能开除掉他们,真的拿他们没有什么办法。如果你态度不好或者强行安排,人家更加理都不理。
不仅是年龄大的职工躺平了,连年轻的职工也开始逐渐躺平了。年轻的职工有学历,有理论知识,但是工作经验却不足,而且不太愿意吃苦。特别是女性职工,甚至因为害怕大黄狗、不喜欢乱糟糟的环境而不愿意到农村里开展工作。这些年轻职工不能低下身子好好与村民交流沟通,没法与当地乡亲打成一片,许多事情本应该水到渠成的事情都不好解决,更不用说那些存在困难的事情了。
我们都很清楚,小王说的这些都是实情。尤其是70后的干部,真的是太难了,年轻的时候,输给资历,老了,又败给年龄。仕途无望,职位平平,奔五十的年龄,却干着本该二三十岁毛头小伙子该干的活,一辈子忙忙碌碌却又平平淡淡,无职无权,这就是体制内大多数70后职工生活现状和尴尬境地的真实写照。
我们都觉得干部年轻化要分情况,特别是乡镇的基层工作,主要有以下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干部年轻化应是一种常态,而不能是跳跃式。年轻本是人生轮回的自然规律,谁都有过年轻得时期,每个时段、每个阶段也都会有不同的年轻人。那么,年轻化应该就是一种常态,而不是一种跳跃式的安排。现在很多乡镇、街道甚至县区机关单位容易出现断档问题,某段时期不培养年轻人,使得单位老年化;可另一段时期又大量提拔年轻人,忽视年长的职工,缺乏单位发展中自然而然的组合与延续。
如此就会让一些干部的预期被打断,从年轻到年老,总是没有赶上趟。年轻时,说是资历不够;年老时,又说是年龄大了、不年轻。这样的事情发生使得单位不同年龄段职工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第二,干部年轻化不是切断年长干部的成长通道。这是基层干部反映最多的问题。有的乡镇、街道甚至县区机关单位为了提拔年轻干部,就一律一刀切的堵死了年长干部的成长通道。比如到了某某年龄就不再晋升重用,导致一些属于此年龄段的干部有意见,从而默认不再有晋升空间去选择躺平。这样的做法,既不科学也不符合单位年龄结构的优化,不利于单位业务工作的开展。即便现在实行的职务与职级并行,缓和了部分矛盾,但是大部分干部的晋升之路仍然存在瑕疵。
我们觉得应该引入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除了年龄之外,可以重点实行能力和业绩两个方面的对比。晒一晒、比一比,可以让人心服口服,让单位干部觉得这年轻干部选得准、选得好。其实,干部只要一天不到退休年龄,就要有平等的提拔机会,年轻不是资本,而是看工作能力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度。哪怕只是让年长的职工在退休前任职一天,但这也是组织对他工作的认可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让单位职工迸发出工作的激情,才有更多职工愿意发光发热直至退休最后一天,甚至退休后仍想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文章看到这里了,别忘了在右下给梁十七点赞、收藏、转发支持哟。
不愿意做让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