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厂的著名"龙套":小角色,大演员的艺术家们

凝梦娱娱 2024-09-02 01:28:06

在上影,曾经有一个众多老艺术家组成的不知名的"龙套"群体,长年累月在银幕上饰群众甲、乙、丙、丁。这并非他们演技一般,而是解放后一度电影产量锐减,许多明星几年才能熬到一部戏,那么这批原本不错的演员便只能不论角色大小,有戏便上。

龙套这个词,其实是一个戏曲专用词,又叫文堂,指的是传统戏曲中扮演兵卒、夫役等群众角色的统称。而现在影视剧、话剧等中出演群众角色的演员,也统称为“龙套演员”。茂路老师就是这"龙套兵团"中一员。

茂路老师参演的电影非常多,但基本上在电影中都是出演大龙套和大群众的角色,并且大多数都没有具体的名字,老观众还会记的,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见的茂路老师,在影片中演着农村大爷、卖艺老汉、地痞无赖、流氓乞丐等各类小人物,在老电影《燎原》、《三八河畔》、《柳暗花明》等许多电影中均有茂路"露脸"。

茂路在 1959 年鲁韧导演的《今天我休息》中饰演的旅馆服务员算是他表演生涯中的重要角色之一,1996 年拍续篇《今天我离休》时,电影厂又请茂路老师来重演那一角色。

解放后近三十年,茂路在电影厂拍片,只拿工资没有酬金,等到开始有"稿酬"时,他已年逾花甲,戏不多且又演群众甲匪兵乙,收入不高。老汉退休早,工资低,他又好强,不愿让子女贴补,所以生活节俭,精打细算过日子。有时候他出去参加活动,饭桌上有多余食物,他皆请求主办方同意他让服务员打个包,因为老伴没吃过这种菜,丢了也浪费,不如带回去让她尝尝。

茂路老师因病于1999年逝世 。

李季老师1921年出生于河北省,他在上影属于鲜为人知的绿叶老演员,一生跑龙套。李季老师从影大约在40年代末,早期从事剧务、场记之类工作,之后在群星电影制片公司、上海嘉年影业公司、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等参拍过《珠光宝气》、《人兽之间》、《再生年华》等影片,演的基本是乐队指挥、经纪人之类都是小角色。

李季老师北京典型的角色是老电影《渡江侦察记》饰演的侯七,在影片中,一盏灯笼悠悠晃晃而来,国军小军官侯登科边走边打着呵欠,李季老师客串的侯七在前头引路,在屋外“值班”打嗑睡,被俘后萎糜不振,强打精神领着小分队通过桥头封锁线。

据说,因为李季老师在解放前因参加过三青团等团体的历史问题,以致解放后被评为反革命分子、劳动改造了20年,如果是真的,那实在遗憾。

后来,李季老师参演了很多部电影,在《城南旧事》中跟郑振瑶饰演的宋大妈讨价还价,用小板凳换绿盆,走街串巷一晃而过的收旧货者;在《海上生明月》来回奔跑,匆匆忙忙安排歌舞团巡回演出的节目调度员;在《天朝国库之谜》自称知道宝物藏身之地,说话神神密密的街坊老者。李季老师在《鼓乡春晓》、《义侠黄飞鸿》、《恶梦情断上海滩》、《同归于尽》、《天涯歌女》、《我血我情》、《新火烧红莲寺》等片中都有演出,最后一部影片是新世纪初的《太空营救》中的爷爷角色。

上海电影制片厂老演员徐才根先生,1960年初入表演,在北京方言独幕剧《相亲记》,演男主角小沈。 1965年,参演电影《这是我应该做的》;1976年,参演电影《金锁》;1979年,他在《从奴隶到将军》中,成功塑造了陈大炮一角。这个角色,虽然也是配角,但胜在个性鲜明,徐才根凭借成熟的表演,将陈大炮的耿直豪爽,刻画的入木三分。1999年,参演电影《黑风寨》 ;2010年,参演电影《团圆》,在片中饰演陆善民一角,凭借此角色获得第47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奖,同时获得第28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2016年,参演电影《喊·山》,在片中饰演村长一角。

徐才根先生他觉得他演得最好最像的是农民,他总是以“银幕上老农民”这个称号来自居。在《舞台姐妹》中,扮演的是竺春花、邢月红在乡下搭班唱戏时的琴师金水。《舞台姐妹》这部电影,更多地让我们记住了谢芳、上官云珠和曹银娣,却并没几个人记得扮演金水的徐才根。

徐才根先生78岁时,获得了在电影《团圆》中扮演陆善民一角的机会。这一次,他搭档的是国际影星卢燕,两人共同在银幕上演绎了一出感人肺腑的人间悲喜剧。徐才根凭借真实、质朴、动情的表演,而获得第47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提名,并获得第28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2021年徐才根先生因车祸在上海去世,享年89岁。

朱莎这个名字大家觉得很陌生吧,在上影厂,朱莎老师也是一位老演员,论资历,她不算深,论名气,她也排不上号,因此在人才济济的上影厂,就只好成为配角和龙套演员了。1928年,朱莎出生于天津。朱莎年仅14岁就开始演戏,那时,她长得美,气质清纯,表演也有灵气,所以很快就凭借在话剧《雷雨》中演四凤,而声名鹊起。

1948年,成为专业电影演员,所扮演的角色也是各种各样,其中有富家小姐,也有官家太太等。新中国成立后,她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先后在《三毛流浪记》、《失去的爱情》、《婚姻大事》、《太太问题》、《家》、《不夜城》等电影中出演角色。影迷实际上对这个演员并不十分熟悉,也情有可原,因为第一她演的电影并不多,而且所扮演的,也大多都是一闪而过的小角色,稍微令大家印象深刻的,也许就是《红色娘子军》中那个给洪常青唱琼戏的大丫头,还有《不夜城》中的茅金凤了,其中戏份较多的,是电影《阿诗玛》中的阿诗玛母亲。

朱莎老师在《阿Q正传》中扮演赵太太

上影厂有位著名龙套演员叶小铿先生,叶小铿先生在多部电影《挑战》、《义胆忠魂》、《乐魂》、《大捷》、《紧急迫降》、《小城之春》和上百集电视剧《三毛流浪记》、《使命——保卫刘少奇主席》、《痴心如火》、《电影春秋》、《莲花童子——哪吒》、《正德演义》、《贞观之治》等影视剧中扮演了间谍,流氓头子,校长,东海龙王,古今代高官等等不同角色。特别是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影片《绝境逢生》,上影和德国合拍的影片《上海大饭店》及上影与澳大利亚合拍的电视剧《光明世界》中均扮演了说英语的主要配角。2003年三月因在电影《小城之春》中扮演黄工而被提名为第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内地最佳男演员之一。

上影厂知名演员方伯老师,在《南征北战》中客串敌军官、《红日》中饰演敌吴团长,虽然镜头不多,但只要他一露面,那“大块头”则一定让人忘不掉。

五十年代,是他演艺生涯的重要时期,其间,他先后饰演过《大地重光》中的敌大队长、《上饶集中营》中的胖教官、《南征北战》中的敌军官、《山间铃响马帮来》中的王司令、《宋景诗》 中的士兵甲、《小白旗的风波》中的冬娃、《铁窗烈火》中的伪狱警等。六十年代之后直到1980年,方伯先后参演了《满意不满意》《血碑》《渡江侦察记》《祖国啊,母亲》《小字辈》《巴山夜雨》等电影。

1980年,方伯因病去世,享年刚刚60岁。

在上影厂,于明德老师自认为是一个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末名演员,当然这是他自谦,但他总在电影中跑龙套,这也是事实。如《鸡毛信》中的黑狗、《一场风波》中的社员、《51号兵站》中的服务员等。

在老电影《铁道游击队》中打票车那一幕,他演了一个陶醉在东不拉琴声中的鬼子,短短几个镜头,他就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

于明德老师在80余部电影中扮演过角色,用他自嘲的话说:“是些'三房'(门房、茶房、帐房)'六客(吃客、赌客、嫖客、掮客、说客、门客)”,全是不起眼的小人物。

我们致敬这些小角色,大演员的艺术家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每一位可敬的老演员们。

那个年代的演员,才能真正称为艺术家,现在稍演两部片子的就称什么著名演员,比起那时的演员差得太远了。当下的大牌,干不过以前的配角,原因就是细节不行,或者说就根本没有细节。你从他们演过的戏里,能发现一处能让人印象深刻、画龙点晴的细节吗?没有。

8 阅读:406
评论列表
  • 2024-09-03 06:33

    致敬小演员🌷,更致敬小角色🌷。

凝梦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