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1890年-1948年),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浙江慈溪县二六市官桥人。浙江省高等学堂毕业,应上海《天铎报》之聘,任撰述,始用‘布雷’笔名。1912年3月加入同盟会,1920年赴上海,先在商务印书馆编译《韦氏大学字典》,后任《商报》主编。1927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政府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时事新报》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挥师北伐后,蒋介石很需要身边有支笔杆子,享有声望的陈布雷是理想人选。北伐军刚到南昌,蒋介石就派邵力子去上海邀请陈布雷去南昌晤谈。为延揽人才,蒋介石表现出谦逊姿态,陈布雷为蒋介石的"礼贤下士"所感动,不久即为他起草了《告黄埔同学书》。1935年后陈布雷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为蒋介石草拟文件。陈布雷作为蒋介石的"御用"笔杆子。
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又担任"总统国策顾问"及全国宣传小组召集人,是国民党政权在文化舆论宣传方面的"总参谋长"。他是蒋介石的首席侍从,如影随形地服侍蒋介石,专心致志处理党政机要,撰写书信文告。堆积如山的文件,矛盾百出的情报,一经他整理,很快就变成条理分明、言简意赅的汇总情报,供蒋介石审批、决策。蒋介石"著作等身",陈布雷是主要代笔人,虽然他是为蒋介石服务的,但是他对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始终恪守民族主义立场,尤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抗战时期是陈布雷人生的一个高峰,有许多篇文章得到普遍赞誉,在国内外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布雷任总统府国策顾问,他忠心耿耿于蒋介石,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服务是历史事实。但是陈布雷在蒋介石决策中不起主要作用,从陈布雷的日记来看,到了抗战后期,蒋介石越来越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因此对于蒋介石功与过,陈布雷在其中的责任比较小。他只不过是一名秘书,是一名蒋介石意志的执行人员而已。
蒋介石在陈布雷五十岁生日时赠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周总理曾写有“对他的道德文章,我们共产党人钦佩;但希望他的笔不要为一个人服务,要为全中国四万万人服务”的话语。
1948年11月13日陈布雷服安眠药自杀,结束了自己二十一年的从政生涯,陈布雷去世后,蒋介石追授陈布雷"当代完人"的称号。
陈布雷有7子2女,他严禁子女参与政治,长子陈迟成为农产品专家,次子陈过成为内科专家,三子陈适后来在武汉测绘学院任教授,四子陈迈任上海铁路局工程师,六子陈遂毕业于清华大学理工专业。
陈布雷与夫人子女的全家福
在陈布雷众多子女中,二女儿陈琏的经历最具传奇色彩。陈琏出生之时,其母即去世。陈布雷将丧妻之痛推归于小陈琏,把在襁褓中的她扔出窗外。幸而陈琏命不该绝,被窗外的天棚接住。外婆担负起抚养她的职责。后来陈琏一度跟随父亲生活,陈布雷对女儿心怀愧疚,因此对她格外关爱。然而,陈琏选择了一条与其父分道扬镳的道路。1939年7月陈琏在读高中期间加入了共产党,皖南事变后,宣布与家庭决裂。
当陈琏加入共产党后,想要和其他进步青年一样,前往革命圣地延安之时,有一个人匆匆赶到了车站,将她从车上拉了下来。这个人便是邓颖超,邓大姐当时拉着陈琏的手劝她:“现在是国共合作时期,你如果去了延安,你父亲陈布雷先生问我们要人,我们怎么办?我们只能请你再回重庆。陈琏啊,你既然已经加入了党,就要以大局为重,留在大后方,也有许多工作可做,免得你父亲为你焦虑。”
随后陈琏进入了昆明西南联大,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袁永熙。袁永熙也是一位官宦家庭出身的革命青年,其大姑父是“盛京将军”赵尔巽之子,二姑夫是前民国总统徐世昌之子,其父亲是营口海关负责人。袁永熙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了陈琏的上线。1945年抗战胜利后,袁永熙任中共“平津南方局”地下党负责人和中共北平地下党学委书记。
陈布雷在南京对女儿的婚姻格外关心,经详查,得知袁永熙人品才学出众,且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最终欣然接受。
1947年8月,袁永熙与陈琏在北平六国饭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后,他们以“陈布雷的女儿”身份掩护做地下工作。但不久,由于叛徒出卖,军统特务知道了北平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地点。袁永熙引起了特务怀疑,1947年9月,军统特务包围了陈琏夫妇的住房,刚刚度过蜜月的新婚夫妇双双进了牢房。但军统特务并没有搜出什么直接证据,也没有从他们口中审讯出什么,这就为陈布雷营救女儿创造了条件。在陈布雷的保释下,蒋介石确认他们只是“民青”成员而非共产党,陈琏夫妻重新获得自由。他俩遵照地下党组织的指示,继续潜伏在陈布雷身边,从事秘密的地下活动。
1949年1月,他们夫妇在中共地下党的护送下,秘密逃离上海加入了解放战争的行列,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陈琏女士
新中国成立后,陈琏任共青团中央少儿部部长,袁永熙先在团中央任职,后调到清华大学担任党委书记。担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期间,因为某些人对袁永熙被国民党逮捕坐牢的事情旧话重提,袁永熙被降职为校长助理。1957年,袁永熙稀里糊涂地又变成了清华大学党内"最大的右派",又一次被开除了党籍。他被撤销了一切职务,下放到昌平县的劳改农场去劳动改造。袁永熙提出,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除了离婚,别无选择,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破碎了。
“领导”出于对陈琏的"关爱",反复动员陈琏和袁永熙离婚。为了自己身边的3个儿女,38岁的陈琏离开了情深似海的丈夫,走上了自己独自抚养3个儿女的道路。
陈琏至死未再婚。
陈琏袁永熙夫妻
1960年,陈琏离开了团中央,调到了华东局,担任华东局宣传部文教处处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让出身于国民党高官家庭的陈琏在劫难逃了。“特殊十年”开始后,陈琏被定为叛徒,遭到批判。组织对陈琏和袁永熙的被捕问题进行了审查。他们被捕后都没有暴露党员身份,更没有泄露组织秘密,党的组织和工作未因他们被捕受到任何损害。陈琏很快通过了审查,但被保释出狱时未办任何手续。
1967年4月,华东局将陈琏列为重点审查对象,1967年11月17日,华东局宣传部召开全体大会,勒令陈琏交代“历史问题”。
令人痛心的是,1967年11月19日的早晨,陈琏穿着一身整洁的衣服,从上海泰兴路华东局宿舍11楼上飘然而下。人们从她的书桌上发现了遗书:同志们,关于我被捕的情况,我1949年的交代是完全忠实的,这一点你们将来总会明白的,然而我自己却等不到那一天了……
陈琏自杀身亡,年仅48岁。
1979年,陈琏被平反昭雪。
曾经同陈琏在团中央一起共事的胡耀邦同志为她题写了“家庭叛逆,女中豪杰”的挽联,对陈琏的一生做了很好的诠释。
1988年邓颖超大姐为陈琏的题词:“纪念共产党员陈琏同志”。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父女俩都以自杀作为悲剧性的结局,其命运令人感慨。两代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