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是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一种特殊状态,患者应该怎么办?

石佛山下小医生 2021-10-29 10:50:27

2013年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7多万成年人调查发现,糖尿病的患病率在10.9%左右,而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在35.7%。如果按照中国人口11亿计算,糖尿病前期的人数大概在4亿左右。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这些人都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糖尿病前期是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

1、什么是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又叫做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以及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正常人空腹血浆葡萄糖小于6.1mmol/L(空腹指的是不进食8个小时以上),当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时,称为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则是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

正常人糖负荷后2小时(OGTT试验)后血糖应该小于7.8mmol/L。

糖耐量异常的人,空腹血糖小于7.0mmol/L,但是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但是小于11.1mmol/L。如果大于11.1mmol/L,则可以确诊糖尿病。

2、糖尿病前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是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糖尿病,在确诊糖尿病之前都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

病人已经存在糖尿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比如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这个阶段时间会比较久,但是血糖还是正常的。

随着病情进展,出现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最后发展成为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要怎么办?

处于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能不能恢复?我想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很遗憾的是,想要完全恢复正常是很难的,不排除有些人控制的很好,可以恢复正常。

虽然想要恢复正常很难,但是通过适当的生活方式干预是可以延迟或者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的。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1、中国大庆研究

中国大庆研究,选取500多名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干预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干预组包括推荐患者增加蔬菜摄入量、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量,鼓励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减肥。增加日常活动量,每天进行至少2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

中国大庆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干预6年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糖尿病发病时间推迟3.96年,平均寿命增加1.44岁。糖尿病发病风险持续下降39.0%,心血管事件下降26.0%,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33.0%。

2、芬兰糖尿病预防研究

生活方式干预推荐个体化饮食和运动指导,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和阻力锻炼,目标是体重减轻5%,脂肪摄入量小于总能量的30%。

该研究平均随访7年,可以使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43%。

3、美国预防糖尿病计划研究

推荐患者摄入脂肪含量小于25%的低脂食物。在该研究中,干预组50%的患者体重减轻了7%,74%的患者可以坚持每周运动150分钟。

该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3年可以糖尿病前期的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下降58%。

以上3个研究都证实了,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前期是可以推迟甚至一直不进展为糖尿病患者的。

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以上3个研究都提到了生活方式干预,虽然略有区别,但是大同小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饮食方面

减少总能量的摄入,每天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kcal,增加蔬菜的摄入,减少酒精和单糖的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占总脂肪酸的30%以下。

2、减轻体重

主要是针对超重或者肥胖人群,超重或者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减重的目标是使BMI(BMI=体重/身高的平方)接近24kg/㎡,或者体重至少下降7%。

3、坚持运动

坚持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星期至少150分钟,也就是每天半小时,每星期至少运动5天。中等强度运动要求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最大心率=220-年龄。

运动好处很多,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研究表明,规律运动8周以上可以将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下降0.66%。坚持运动12-14年的糖尿病患者,病死率显著下降。

总结:

我国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人数众多,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关键是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贵在坚持。不但患者自己需要加油,家里人也应该多鼓励、多监督。另外,平时也应该定期监测血糖。

4 阅读:5914
评论列表
  • 2021-11-20 22:29

    为何我每天搬砖十小时还会有呢

  • 2022-06-21 11:49

    写的不严谨,空腹太久 血糖也会升高,小编咋写是空腹8小时以上是空腹呢?8-10小时还差不多!

石佛山下小医生

简介:医学科普,健康知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