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没有毛主席前三十年艰苦朴素的奋斗,哪有后来迅猛的发展?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4-10-19 11:24:43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自古以来便被无数先贤所倡导和践行,从古代的三皇五帝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他们都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份忧苦万民、勤俭持天下的宝贵思想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席更是秉承了勤俭节约思想的优良传统,他领导人民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和国家面貌。从革命时代的“红米饭南瓜汤”所体现的乐观无畏精神,到建设时期“勤俭是个传家宝,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烧”的生动号召,无不彰显着我党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的好传统。这一传统不仅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更是凝聚党心和民心的宝贵财富。

毛主席的勤俭节约思想不仅在革命时期具有实用价值,对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发展生产、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毛主席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发展生产。他明确指出:“反对任何人对生产生活资料的浪费,反对大吃大喝,注意节约。”他意识到,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因此他主张“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

毛主席深知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他坚信要使中国走上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勤俭办一切事情,执行节约的原则。他强调:“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他认为勤俭建国需要全民总动员,他曾说:“我们六亿人都实行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仅如此,毛主席一直亲力亲为、以身作则坚持节约。在经济最困难的五六十年代,他提出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俭口号。他的一件睡衣上密密麻麻地打着73个补丁,这既是他注重勤俭节约的历史见证,更映衬出他身体力行、艰苦朴素、勤俭治国的优良作风。

毛泽东主席的母亲文七妹,1867年2月12日诞生,1919年10月5日离世,她的一生是贤妻良母的典范。文七妹深信佛教,其教义中的“众生皆苦”、“慈悲为怀”、“普度众生”深深烙印在这位心地善良的女性心中。她不仅信奉这些教义,更以实际行动践行,尽己所能行善积德。尽管她的丈夫毛贻昌勤俭节约,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个铜板,并不轻易允许她将家中粮食施予他人,但她仍冒着被丈夫发现而遭受训斥的风险,时常接济乡邻。

毛主席曾在给同学邹蕴真的信中提到,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以及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而他的母亲正是那第三种人。毛主席深受母亲影响,倾向于她的作风。在学校时,为了接济穷苦同学,他甚至会将自己的午饭分与同学,自己则忍饥挨饿。文七妹发现毛主席每每放学回家都要钻进厨房找食物,便起了疑心,询问之下才得知真相。这位善良的母亲并未责骂毛主席,反而在第二天为他增加了午餐,让他能够继续分与同学。

这份深厚的母爱,让毛主席在母亲去世后,写下了言辞恳切、情深意厚的《祭母文》。其中,“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皑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他对母亲的深沉敬爱,也彰显了文七妹品德高尚、善良博爱、勤俭节约的崇高形象。母亲以谦和温厚之情养育了他,用一言一行教会了他如何爱人,让他成长为一个心怀穷苦农民的革命家。

事实的确如此,毛主席非常重视学习历史。在读及《南史》中记载出身寒门的陈庆之“俭素不衣纹绮,不好丝竹,射不穿孔,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时,他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毛主席也十分重视以我国历代王朝兴亡嬗替的历史经验告诫全党。194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前往北平时,毛主席对身边同志说:“今天是我们进京赶考的日子,决不做李自成。”

毛主席一贯秉持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原则,并且从自身做起,行动果决,雷厉风行。他曾严肃地指出:“勤俭节约和反对浪费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和优良传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有丝毫改变!”毛主席言出必行,行出必果,他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即使在全国解放后,他进入北京,他的工作精神和生活作风依然如故,坚守初心,不改初衷。他的衣物即使破旧,也总是经过细心缝补和洗净后继续穿着。建国后,出于礼仪需要,他仅制作了两套新衣服,并购买了一双圆头的黄皮鞋,这双鞋他一直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餐桌上,毛主席更是勤俭节约的典范。吃饭时,掉在饭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他都会细心地捡起来吃掉,他的饭碗里从来不会剩下任何一粒米。他对自己的孩子们要求严格,不允许他们在他的灶上吃饭,而是要和工作人员一起到大灶上去用餐。孩子们外出时,也不能使用他的汽车或公家的汽车,无论风雨,都坚持骑自行车。

为了使节约的方针更好地落到实处,毛主席又提出了“一切作长期打算”的口号和“实行精兵简政”的政策。他认为,只有做到了“一切作长期打算”,人们才不会只顾一时之需而滥用浪费,而是会处处注意节约。为此,他严厉批评了那种自恃富足、不肯节省、也不肯生产的错误思想,认为这样的态度很不好,将来一定会吃亏。“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主席进一步要求:“在推进解放区的各项工作时,我们必须十分爱惜当地的人力物力,任何地方都要作长期打算,避免滥用和浪费。这不但是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而且也是为了建设新中国。”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继续强调:“我们要处处从全国、长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一口号非常重要,要在全党全军中去广泛解释和宣传。”因为敌人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我们不能长期坚持这一点上,那么我们的对策就是把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同时在内部实行精简节约。各个边区要实行简政,降低生活水平,先从干部做起。对外贸易必须严格统制,不但奢侈品、非必需品不许进口,就是日用必需品在必要时也不许进口,而是要自己生产。

1936年,毛主席曾深情地致信叶剑英和刘鼎,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浪费现象,他语重心长地写道:“…经费甚是紧张,外面的开销必须节省再节省,千万不可过度花费。”。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我国农村经济遭受了严重破坏。在那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毛主席明确指出:“…节约是一切工作机关都应当重视的,尤其是经济和财政工作机关更需注意。”遵循毛主席的这一要求,各方面的负责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领根据地军民克服了财政和生活资料的困难,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将解放区困死的阴谋,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国后,在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中,毛主席将“国家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视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大条件之一。1952年2月,在全国准备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之际,他在政协一届三次会议上号召大家:要增加生产,厉行节约,这是我们的中心任务。在随后的“三反五反”运动中,为反对非生产性的过高标准,他着重提出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的关键问题,从而确保了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顺利完成。陈云曾说:没有毛主席前三十年艰苦朴素的奋斗,哪有后来改革的发展?

在“一五”计划期间,毛主席指出:“勤俭经营应该是全国一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针,也应该是所有经营事业的方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他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矛盾,并深刻阐述了勤俭节约的伟大意义。

他说:“在贫穷的中国搞大规模经济建设是一个矛盾,而全面持久地厉行节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方法。”他还生动贴切地打了个比方:“反对浪费如同批判其他缺点错误一样,好比洗脸。人不是每天都要洗脸吗?……这不但在经济上有重大意义,在政治上也有重大意义。”同年十月九日,他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又谈到:“我们应当教育全国城市、乡村的每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目标,有志气。大吃大喝,统统吃光喝光,这并不算什么志气。要勤俭持家,作长远打算,像红白喜事大办酒席这样的行为,实在可以不要。”在毛主席同志的正确领导下,我国胜利并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7 阅读:873

啸火谈明星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