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本人是比较喜欢医药企业的。小时候看电视,对神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起死回生”的事迹非常的崇拜。于是上大学时,我选择的主专业是医学。后来因为医学学习时间太长以及养家糊口的压力,不得已放弃医学改投金融。在商业世界中大部分行业都没有好名声。赚钱的企业,大部分都免不了“唯利是图”的指责。但是唯有医药行业,可以完美地把赚钱和救人结合在一起。医药企业很赚钱,同时他们又把赚来的钱重新投入进去,为保护人类的健康不断开发新的药品。
但是喜欢是一回事,投资又是另一回事。之前我分析过恒瑞医药,并重点提示了医药投资的难点。然后有读者朋友留言,希望能分析一下百济神州。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百济神州。
医药公司的核心能力
在进行投资时,我一直强调长期。这个长期一般来说要超过3年,但实际上时间并不固定,本质上要看影响趋势的力量发挥作用的时间。为什么我更关注长期呢?主要是短期的影响因素太多,很难分清主次,找不到逻辑关系。比如天气,长期看,我知道一年肯定有四季,而且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循环。但具体到某一天,某个时刻,是刮风,还是下雨,温度是高还是低,我就无法确定。如果依据不确定的东西进行操作,成功的概率就会小很多。当然,如果有人可以像诸葛亮一样料事如神,那么,投资完全可以做短线。
对于一家医药公司,长期来看,核心的竞争力是什么呢?核心竞争力这个概念听起来很高端,实际上,只要我们从基本的常识和逻辑出发,按照第一性原理进行分析,就能得出答案。假设我们自己开一家医药公司,生产和销售药品。想要赚钱,必须让病人买药。想要让人买药,除了乌七八糟的旁门左道,根本上还是得药效好,吃了药真能管用。想要药品管用,就得研发找到管用的化学成分,制作成药品。比如屠呦呦提取青蒿素。要想找化学成分,肯定得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人员,比如医学博士、生物学博士等。推理到这一步,我们就得出了答案。医药公司和医药行业,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储备。通俗地讲,就是高薪养人。
百济的核心能力
所以,如果投资医药公司,看研发投入就可以了。研发投入包括公司的研发费用、研发人员、研发管线、合作的高校、与其他巨头的联盟等。因为每个公司都会公布自己的研发员工情况,简单起见,可以直接通过对比研发情况来评判长期竞争力。根据年报,2023年百济神州的研发投入约128.13亿,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73.54%。研发人员数量3744人,平均薪酬约82.72万/年。其中,博士764人,占比21%。30-40岁研发人员1907人,占比51%,占多数。在研项目7个。
这个研发投入是什么水平呢?国外的医药巨头,比如辉瑞、默沙东、诺和诺德,研发费用动则上千亿人民币,研发人员少则上万名,博士一大堆,在研管线上千个。相比于它们,百济显然自愧不如。这里我插一句题外话。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很奇怪。不少基金管理公司都能投资全球,却偏偏买A股,或者资金出去了,也只买中概股,这不是自废武功吗?实际上,海外有不少行业的好公司,都在海外的证券市场上市,特别是美股。投资者如果有资金能够出去,并且保证安全,没必要把眼光仅局限于A股、港股或国内公司。
既然百济比不过国际巨头,与国内的头部企业相比如何呢?2023年,恒瑞的研发投入约61.5亿,只有百济的一半。但研发人员数量5110人,其中博士577人,未公布平均薪酬,但显然比百济要低。重要产品临床研究28项,比百济要多。看上去,百济神州的研发整体上要高于恒瑞医药。但有一个问题,这些研发投入并没有转化为成果。反而是恒瑞医药,以更少的研发费用,产生出更多的研发成果。
一个医药企业想要成长,不只是投入重金研发就完事了,关键在于不断开发出畅销的大单品。比如辉瑞的万艾可(伟哥)、新冠疫苗,诺和诺德的减肥药司美格鲁肽。但百济似乎还没有特别重磅的产品。
目前仅有的自主开发的产品有三个,分别为百悦泽、百泽安、百汇泽,均为治疗肿瘤的药物。其中,百悦泽、百汇泽为抑制剂类产品,用于化疗后抑制癌细胞生长;百泽安为抗体类产品,主要作用是控制癌细胞的逃逸,协助免疫细胞消灭癌细胞。2023年百悦泽、百泽安分别销售了91.38亿、38.06亿,增速很高,可能是因为纳入了医保。我在网上商场搜了一下三款药品,比如百悦泽,64粒一瓶的药,在京东上卖5400元,每粒约85元。百汇泽便宜一点,约50元一粒,60粒一瓶,约3200元。看购买后评论,有说效果好的,有说不管用的,无法确定真实效果。浏览网络上医生关于上述药品的评价,好像还可以,但这种评价很多都是虚应故事,或者广告宣传,可信度不高。
所以,虽然百济神州看上去很重视研发,但我不确定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隐忧
从上市以来,百济神州就一直在亏钱,净利润一直没有转正过。同时,不停地在市场上融资,先是美股融资,然后是港股,最后是A股。不停地融资烧钱,但迟迟未看到净利润,不免让人怀疑,公司能不能最终研制出有效果的、畅销的产品,需要打一个问号。会不会公司仅是一个普通的壳,融资就是未来给大股东和管理层发工资的。另外,由于创始人等均非中国国籍,且公司股权结构比较复杂,让人产生疑虑,管理层是不是在老老实实做企业。我能理解国内上市的医药公司老板们,纷纷跑出去,狡兔三窟,希望找到更安稳的享福之地。但这总是不让人放心,俗话说人正不怕影子歪,既然我们这些小股东都留在国内,陪着公司一起成长,大股东不更应该这样做吗?相对来说,恒瑞医药就是一个正面的例子。
结论是:百济神州还是让人有一定的担忧,作为投资者,我不太放心。
文章首发于2024年8月28日,同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