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中,国军先后成立了20多个兵团,这些兵团因为组成部队不同,战斗力也不尽一样。战斗力较强的兵团有隶属于东北剿总的国军美械王牌廖耀湘第9兵团,该兵团有国军五大主力占二的新1和新6军。而战斗力与之相匹配的则是关内国军隶属于徐州剿总的邱清泉第2兵团,同样也占五大主力两强的第5和74军。至于五大主力中的最后一个18军则属于当时华中剿总的黄维兵团。
而说到黄维兵团,其实在刚开始组建的时候的司令官人选并非黄维,而是悍将胡琏,那为何最后却变成了黄维呢?
黄维剧照
土木系最后的荣光12兵团在了解黄维和胡琏兵团司令官归属问题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12兵团究竟有多强,以至于让这么势力为了这个兵团司令暗自较劲。
将时间线拉回到1948年8月,在7月份的豫东会战的睢杞战役中,老蒋尝到了将主力部队组成机动兵团快速作战,相互支援的甜头,于是决定将关内部队根据战区规划成数个兵团,进行机动作战。其中刘峙的徐州剿总为4个兵团,分别是:邱清泉第2兵团、黄百韬第7兵团、李弥第13兵团和孙元良16兵团。白崇禧的华中剿总下属,张淦第3兵团、宋希濂第14兵团和12兵团。
在老蒋在对组成兵团的各军进行分配的时候,为了避免部队间相互扯皮造成友军有难不动如山的情况,也会根据国军内派系的特点,让同属派系的部队尽可能安排在一起。比如倾向于何应钦系的杜聿明第5军小团体,就以其核心基干第5军组成了第2兵团,孙元良则是继承其叔叔孙震的指挥官位置,指挥川军组成的16兵团。
而作为国军派系一哥的土木系,自然也要占据一个席位,于是老蒋和陈诚合计,以土木系根基18军(整编11师)为基干,调入的2个土木系军——第10和14军,组成第12兵团。
12兵团在行军途中
这3个军战斗力有多强?
土木系起家部队18军自然不用多说,陈诚最早的起家部队之一,很多土木系核心如林蔚、夏楚中、霍揆章等人都是出自18军,可以说想要获得陈诚的信任和重用,在18军待过是最基本条件。除了名气大,18军的战绩也不差,淞沪会战的宝山血磨坊、武汉会战、宜昌会战、鄂西会战和湘西会战都担当正面攻击日军之主力,到了解放战争中更是国军五大主力。
而第10军和14军相较于18军也不差。
第10军很多人知道,可是在名将李玉堂麾下以及衡阳血战日军王牌11军。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这个第10军(整编第3师)在起初这个第10军是顾祝同外甥所掌控,调入第3、42和预备第10师(190师)。但在羊山集战役中被刘邓重创让陈诚以总参谋长的名义趁虚而入,他先是将土木系的覃道善增调到第10军当军长(整编师长)同时将49师调出,调入土木系75师,其下属223团是国军王牌中的王牌,曾以1个团在淮海阻挡我中野9纵的进攻。
就这样在1948年1月之后该军已经实现土木化,隶属于胡琏的整编18军,在中原战场多次和我军交手,也多次从我军手上逃脱。
12兵团和我军血战双堆集
和第10军直到解放战争后被土木系控制不同,14军(整编第10师)从抗战开始就被土木系控制,该军所辖第10、83和85师,在抗战时期在河南作战,表现一般,为此陈诚调入了擅长调教杂牌部队的罗广文,直接对其进行控制,在解放战争中同样被编入整编18军在中原地区和我军作战。当初刘邓进入大别山后,该军就一直跟在我中野后面一直撕咬,并扫荡我桐柏山和信阳等根据地,给我军造成过不小的损失。
为了增加12兵团的战斗力同时为了制衡土木系,白崇禧以华中剿总司令官的名义直接越过老蒋将汤恩伯系的85军划归12兵团指挥,这样12兵团就有10、14、18和85,合计4个军,10多万人。
赶往淮海的12兵团
当然作为嫡系,这4个军的装备也是要超越其他部队。
正常我军评判国军部队装备强弱的标准都会以是否是美械部队来评定,而恰好这4个军都是美械,18军不用说,作为34年甲种军它也是是国军中首批13个美械军,其装备为清一色的美械。在1947年第二批美援30个师的装备到位之后,大公子新成立的青年军、傅作义绥军35军、桂系第7和48军;以及胡宗南的第1军还有就是隶属于12兵团的第10、14、85和100军等也都发展成为国军之美械部队。
而且除了4大主力军之外,老蒋还特地加强了国军第4快速纵队。包括一个重炮团、一个坦克营和一个600辆汽车的辎重队,这更加强了12兵团的攻坚和机动作战能力。
因此对于国军将领来说,非亲信之人不能指挥这一支全美械精锐12兵团。
12兵团汽车阵
除了陈诚,没人愿意支持胡琏在12兵团司令官的人选上,陈诚第一个跳出来,推举了担任整编18军军长的胡琏。
黄埔四期出身的胡琏,在抗战时期就展现了自己出色的指挥才华,在宝山战役中,身为旅长的他率领敢死队每次出击都能收获不俗的战果。在宜昌和鄂西会战中,胡琏所部11师也顽强挡住了日军的攻击,虽然所谓的石牌大捷和他关系不算大,但起码指挥是在水准级之上。
到了解放战争中,胡琏的指挥更是得到了升华,在对我军的作战中曾多次对我军造成困扰,在1947年的南麻战役,靠着一手子母碉堡和环形防线顶住了战神粟裕的进攻,让粟裕在解放战争开始后遭到了第一个大的挫折。在中原战场上,他在大别山地区对刘邓的压迫式清剿,一度让我军损失不小,到了豫东在战役中他带领整编18军,更是再次突破中野防线,让粟裕围歼黄百韬兵团的计划功亏一篑。拥有敏锐的战场嗅觉,让我军将其称为“狡如狐,猛如虎”
12兵团副司令胡琏(剧照 )
而且,胡琏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12兵团是其在整编18军3个土木系军的基础上扩编而成,作为军长的他自然是兵团司令的第一顺位,隔壁徐州剿总不也是让整编第5军军长的邱疯子,担任第2兵团司令官;孙元良也是以整编47军军长当上了16兵团司令官。
因此从战绩或者能力,以及国军兵团司令的继承上来说,陈诚让胡琏担当12兵团司令官,确实是没有任何问题。况且胡琏一直是土木系中的大将,想要控制12兵团,必须要让熟悉12兵团各军的嫡系担任司令官。
参加南麻对胡琏作战的我军
不过陈诚却忽略了反“胡”联盟的阻力。
第一个上场的是华中剿总司令官白崇禧。
暴脾气的胡琏,碰上执拧的白崇禧两人自然不会有和谐共处的可能,根据杨柏涛回忆录记载,胡琏经常因为如何进攻刘邓和白崇禧争论,事实上白崇禧一直想借着陈诚在东北败退下野之际,将势力渗透到陈诚的土木系中。
当时白崇禧在划分兵团的时候利用其身为华中剿总之便,下了一个套,他将汤恩伯集团的85军放在12兵团中,就是让汤恩伯和土木系死磕。虽然汤恩伯和陈诚虽然表面上和和气气,甚至在豫湘桂战役期间陈诚还为其求情。但涉及到地盘问题,汤恩伯哪肯轻易相信,因此对于将85军放到12兵团一直耿耿于怀,更让汤恩伯不能接受的是,陈诚居然还点了胡琏的将。
汤恩伯
要知道在华东战场的时候,胡琏就一直好汤恩伯不对付,因为在孟良崮救援张灵甫的作战中指挥不力,汤恩伯成了众矢之的。国军内部自然考虑接替人选。当时担任整编十一师师长的胡琏,居然深夜去到当时负责华东战场的陈诚家中,举荐自己老乡关麟接替汤恩伯,两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因此汤恩是坚决反对胡琏担任12兵团司令官。
而不让胡琏上,白崇禧心中也有一个人选,那就是和胡琏一样同出土木系的罗广文。
当时罗广文在土木系中的地位很微妙,在土木系中因为不是黄埔系出身,且是半路就加入虽然担任过18军军长,但一直不被陈诚所重视,地位还在孙连仲、吴奇伟这样的旁系之下,而且陈诚每吞并一个杂牌军,都会让罗广文去当军长,其地位要弱于黄埔出身的土木系。
罗广文及其家人
在1947年陈诚被白崇禧和何应钦逼的远走宝岛之后,罗广文就明里暗里要慢慢转向担任国防部长的何应钦。而何应钦别看是黄埔系的话事人,但实际上他和李白二人的关系一直就很不错。因此相对于胡琏,白崇禧是百分百支持罗广文的。
而罗广文和胡琏关系处理的也很差,早在鄂西会战中两人就经常闹得很僵,根据18军参谋长赵秀昆回忆
鄂西会战后,军长一职由罗广文升任,副军长遗缺,由第11师师长胡琏升任,罗广文私下对我说,准备保我接任第11师师长……我绕道三斗坪回到常德附近部队后,知道在此期间,部队人事又起了很大变化,原因是第11师师长胡琏升任副军长后,师长遗缺,罗广文通过方天、郭忏极力向陈诚保荐我升任,胡琏则极力反对,认为我作战经验少,在第18军资历浅,实质上是胡琏忌我与罗广文关系较深,怕合起来对付他。
因此在国军的一众大佬中,白崇禧、何应钦和汤恩伯都不希望胡琏来指挥。
老蒋和何应钦以及白崇禧合影
很多人问老蒋的意思?
其实对于胡琏的能力老蒋是认可的,要不然也不会在转进宝岛之后对其一直很信赖。但在当时老蒋对于上胡琏并没有过多的坚持,这主要原因是老蒋为了避嫌,要知道在豫东会战前后整编18军在河南开封和洛阳的军纪确实堪忧。老蒋在南京的时候,就被很多从河南逃难过去国军大员投诉18军的丑事,因此在这个敏感的节骨眼上,老蒋更愿意让胡琏学杜聿明,以副职协助正主官指挥部队。
所以,在陈诚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而老蒋为了避嫌,同又想到今后不得不倚仗白崇禧和汤恩伯等人,因此也不能太坚持用胡琏。但胡琏不能用,罗广文自然也不能用。
就这样双方一妥协,土木系出身,和白崇禧等人关系不差的黄维,自然而然成为各方都能接受的兵团司令官。
被我军俘虏的黄维
雨田君说说实话,黄维虽然担任过18军军长,但实际上已经远离一线部队指挥,更多是在军校上认任职,很多时候12兵团各军军长,包括胡琏在内对其命令也是阳奉阴违,对于部下缺乏约束力和威信的黄维,很快就在淮海战役中被反饬,最终兵败双堆集。
从12兵团司令官位置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中,我们不难想象,即使是国军嫡系内部相互征伐之事依然不能禁止,就这样部队又怎能和众志成城的我军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