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姜萍

灵眼相加 2024-07-05 06:39:35

文/伊人 图/网络

多日没动笔了,沸沸扬扬的“姜萍事件”吸引了我的好奇心。

赞美的、质疑的、支持的、诋毁的,各种声音铺天盖地,此消彼长,且愈演愈烈。让我不由得想起四年前的那场“日记风波”。

也许是巧合,虽然二者的内容和缘由不一样,但争论、开战的焦点和关键词是基本相同的,那就是真和假。真实和虚假,真考和作弊。

“日记风波”的是是非非早已时过境迁,也不想关注眼下的这场无谓的争论,更无意站队任何一方。

因为一是不懂(当年高考数学仅考了16.5分的人,没有质疑的资格,也缺乏支持的底气)。至于开卷考试如何作弊、如何界定作弊?更一窍不通。

二是不屑。一个普普通通的比赛,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初赛得了个第12名又能如何?不是说真金不怕火炼,纸包不住火吗?等待时间的见证好了,何必自寻烦恼?还嫌这个社会不够乱吗?

于是,和许多静观此事人一样:让子弹再飞一会;和更多理性的看官一样:两个月后看决赛结果不就真相大白了?

然而,事情走向看来不那么简单。

支持、赞美姜萍者义正辞严,质疑诋毁江萍者也言之凿凿。一些业界大佬、学者、教授也纷纷站台,各执一词。

还有宁愿拿500万下赌注质疑的,还有发万字长文指责作弊的;还有对垒双方相互诋毁互揭老底的;还有怀疑江萍与辅导老师有不正当关系的;还有背着长枪短炮到涟水中专和姜萍家刨根问底的;还有先支持后质疑、先质疑后支持立场摇摆的……

一时间,唇枪舌剑,剑拔弩张,闹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与4年前那场同样势若洪水的“日记风波”何其相似乃尔!是非浑浊,认知撕裂、真假难辨……

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社会的戾气?抑或和我一样懵懂的好奇心在作祟?

抛开立场认知不说,我突然觉得那个17岁的少女姜萍,好可怜!

可怜她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凭中考分数完全可以读高中,却自愿选择学费低的涟水中专;为了便于就业还选择了服装设计专业。

她不想上大学跳出农门吗?当然想,委曲求全而已。

可怜她内心的大学梦不灭,理想的学校是浙江大学。为了接近梦想,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高中、大学数学,其中的艰辛刻苦不难想象。每个经过“独木桥”的莘莘学子子或做父母的人都懂的“十年寒窗”不易,更何况一个服装专业的中专生要挑战大学三四年级的课程?

可怜她一不留神,在国内外学霸云集的考场上脱颖而出,取得第12名并进入了决赛。本该庆幸鼓劲的时候,却招来泼天的质疑、打压和诋毁,吓得她一个星期不敢露面,一家人不堪其扰,可见她的压力能有多大?

可怜她在置身如此大的风暴漩涡中,她的家乡涟水教育局的官方发声却不阴不阳,尽显“甩锅”之态。还有人造黄谣,说她和老师有一腿,开卷考试题目是老师帮她写的云云。

扪心自问,假如这个未成年少女是你的女儿或者姐妹,你怎么想?你心疼吗?你愤怒吗?不会连一点慈悲心、同理心都没有了吧?

可怜她遭遇“相煎何太急”的沼泽。网传聚集国内外名校同样参加阿里竞赛的39名高材生联名状告姜萍作弊,来势汹汹,却没有一个实锤证据,令人匪夷所思。虽然未必是“同根生”,也没必要如此落井下石吧?况且这39人中也不乏寒门学子。

认同这两句话:可怜姜萍,不完全是因为她的贫穷和无助,而是她平白无故地陷入了一个低级无趣的舆论漩涡;“没有人去探讨阿里竞赛的规则和新颖性,也没有人去关注这场竞赛的前瞻性,”而把心思放在去质疑一个中专生是否作弊?有什么意义呢?

另一句是,无论姜萍有没有作弊,都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对推动数学事业发展毫无裨益;到头来无非留下学历歧视,立场先行,打压底层少女的无聊话题。

据说,姜萍6月22日如期参加了决赛,又微笑地走出了考场,当然也有人说她没有参加决赛。不争论,8月见。

有人问我怎么看?我说,我相信,我相信相信的力量。因为我看到了一双眼睛的清澈而坚毅。

不畏浮云遮望眼,人间正道是沧桑!(2024.6,29)

*作者︱伊人:开封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0 阅读:0

灵眼相加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