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唯一一例,大授衔前十天他还在少将名单当中,十天后却成中将

凌瑶看趣事 2024-01-24 06:37:03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必究!

1955年秋季,为了表彰那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重要贡献的将领们,我军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授衔。这次授衔的主要依据就是资历、职务和战功,以此为基础产生了一千多名开国将帅。其中有一位将领在正式授衔的十天前还在少将名单当中,十天后却成了中将,这是为何呢?

这位将领就是吴先恩,他是湖北黄安人,出生于1907年,由于家境贫困,没有机会读书,7岁就开始给地主家放牛,每天早出晚归,吃的是残羹剩饭,住的是牛棚。14岁那年,吴先恩又当了挑夫,每天都要挑着沉重的货物走很远的路,肩膀多次磨破血,脚底板也起了厚厚的茧子。

1926年夏天,吴焕先回到黄安宣传革命,在他的影响下,吴先恩也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冬季,黄麻起义爆发,时任农军中队长的吴先恩率部从北门西侧攀梯而上,一举攻入城内,随后他又冲入县衙,活捉了反动县长。不久后敌人调集重兵反扑,起义队伍和敌人展开了浴血搏杀。

激战中,吴先恩胸部中弹,鲜血直流,部队又要马上转移,只得把他安排在山中一个姓刘的老乡家中养伤。由于伤势较重,整整休养了三个多月,吴先恩的伤势才逐渐痊愈。之后他辗转找到游击队,当了一名交通员。1929年吴先恩正式加入红军队伍,一年后升任营教导员。

上任后不久他就发现下属连队伙食管理不善,不少战士因此很有意见。吴先恩就指导各连制定改进措施,加强伙食管理。这些改进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部队的士气有了极大的提高。团长见吴先恩在后勤管理方面是把好手,就把他调到团里担任经理处处长,负责全团的后勤保障工作。

吴先恩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他上任后把全团的后勤供应工作做得滴水不漏。打仗打得就是后勤,后勤保障做好了,战士们才没有后顾之忧,部队的战斗力也会得到不小的提升。由于后勤保障做得好,吴先恩在全军都有了不小的名气,1931年冬季,他被调到四方面军总经理部担任军需处长。

当时军需处保管着不少大洋,还有一些黄金和首饰等贵重物品,战斗转移时这些贵重的财物都要靠几匹骡马来驮运。吴先恩认为这样很不保险,一旦出了问题,全军都要挨饿。经过仔细考虑后,他将军需处的人员分成了数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保管一部分财物,并对保管人员进行了专门的教育。

这些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向川陕一带进军的途中,数次和围追堵截的敌军激战,但军需处保管的6万块大洋和2000多两黄金却分文未失,吴先恩也因此受到了总部的表扬。到达川陕苏区后,四方面军又进行了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作战,吴先恩率领军需处筹措粮秣,组织民工支前,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由于在后勤管理方面表现突出,1934年冬季,他调任方面军总部兵站站长。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吴先恩跟随徐向前渡过黄河与马家军作战,由于多种原因,西路军最终失利。吴先恩一路乞讨,靠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历经108天的艰苦磨难后终于返回了延安。

回到延安后,他进入抗大学习。不久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吴先恩先后在八路军129师385旅和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任职,干得还是老本行,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抗战胜利后,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担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副司令兼供给部政委,当时的后勤司令由军区参谋长赵尔陆兼任。

1949年夏季,吴先恩调任湖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他离开部队从事地方工作,担任湖北省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他将无缘55年大授衔,因为大授衔时有规定,已经离开部队转到地方工作的将不参加授衔。但吴先恩很幸运,1953年1月的时候,他又重新穿上了军装,被任命为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副司令员。

此时抗美援朝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但李承晚不愿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还叫嚣要“单独北进”。为了给他一个教训,我军决定发起金城战役。吴先恩承担了往前线运送作战物资的重担,在他的精心组织下,15000吨物资、130万发炮弹和23万斤炸药在短短十余天内就被送到了战前,为金城战役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城战役结束后不久,停战协定就签字了。吴先恩并没有立即回国,而是留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直到1954年春季,他才回到国内,不久后出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一年后大授衔开始,在正式授衔的前十天,吴先恩还在拟授少将的名单当中。1955年9月16日这天,贺炳炎由中将改授上将。这样一来,175人的中将名单就空出了一个位置。

评衔小组经过仔细研究后,鉴于吴先恩在后勤保障工作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决定将他的军衔由少将提升为中将。十天之后,周总理签署授衔命令,授予廖汉生等175人为中将,吴先恩名列其中,并获得了非常宝贵的三枚一级勋章。之后他还担任过北京军区副司令兼后勤部部长,1987年吴先恩将军病逝,享年80岁。

0 阅读:0

凌瑶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