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102:不得人心丨安禄山叛军直逼潼关,哥舒翰被强令出战

绿茶纵横看历史 2024-07-30 13:46:49

不得人心(bù dé rén xīn),意思是得不到大家的支持拥护。成语出自《旧唐书·哥舒翰传》,“先是,翰数奏禄山虽窃河朔,而不得人心,请持重以弊之,彼自离心,因而翦灭之,可不伤兵擒兹寇矣。”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起兵叛乱,迅速攻占河北地区。唐玄宗得知消息,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驻守洛阳,另以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领兵攻打安禄山。

然而,由于唐玄宗外重内轻的战略部署,朝廷精兵皆在边境,以至于高仙芝、封常清只能在长安、洛阳临时募兵,结果非但没能平定叛乱,反倒被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攻破洛阳,封常清、高仙芝被迫退守潼关。

唐玄宗得知洛阳失陷,听信宦官谗言,以“失律丧师”之罪将封常清、高仙芝处斩。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唐玄宗闻讯,立即起用兵废在家的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命其统率河西、陇右、朔方、奴刺等十二部二十万大军驻守潼关。

哥舒翰虽然能征善战,但此时毕竟已经是位五十多岁的老将,再加上因嗜酒如命和纵情声色,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更是在一年多以前因中风落下半身不遂的毛病,一直在京城养病。虽然身体抱恙,但皇命难违,哥舒翰在多次婉拒无果后,不得不领兵出发。

哥舒翰到任不久,安禄山便派儿子安庆绪进攻潼关,但面对重兵布防的潼关,最终战败而走。此后,哥舒翰分析了敌我形势,多次上书唐玄宗说,“安禄山虽然占据了河北,但却不得人心,请允许我稳扎稳打的对付他,等到其内部分裂了,便可以不战就抓获他。”

哥舒翰的建议固然是稳妥之法,但他的建议却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一是安禄山起兵以来,朝廷军队屡战屡败,安禄山在洛阳称帝,更是对唐玄宗的正统地位发出了挑战,朝廷急需一场大胜挽回军心士气;二是洛阳作为唐朝东都,不仅地位特殊,战略地位重要,而且还担负着长安的粮食赋税供应,唐玄宗急需收回。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哥舒翰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杨国忠并不希望他继续留在潼关。

外戚出身的杨国忠,在担任宰相之后,所作所为可谓天怒人怨,朝中大臣对其多有不满。哥舒翰在击败安庆绪之后,其部下王思礼便曾劝说哥舒翰,效仿汉景帝诛杀晁错之策,“留兵三万守关,悉以精锐回诛国忠”。(“七国之乱”时叛军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汉景帝杀晁错使其出师无名。)

虽然哥舒翰没有采纳该计策,但杨国忠听说后却是后怕不已,遂以“抵御叛军”为名,经唐玄宗同意后招募了三千精兵,日夜训练以保护自己,又招募了一万军队交由心腹杜乾运统领,驻军灞上以防备哥舒翰。

哥舒翰担心杨国忠算计自己,上书请求将灞上军队纳入自己麾下,并以商讨军情为由将杜乾运诱杀,吞并其军,杨国忠和哥舒翰的矛盾由此全面爆发。

安禄山在攻打潼关失败后,命令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示敌以弱,而将精锐部队隐藏了起来,想要引诱哥舒翰弃险出战,虽然此计被哥舒翰识破,但朝中却并不知情。

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由于上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接连取胜,唐玄宗在得知叛军“兵不满四千,皆羸弱无备”后,为了尽快平息叛乱,遂以“贼方无备”为由命令哥舒翰出战叛军。

当时,郭子仪、李光弼分析形势后,认为哥舒翰有病在身且年迈,再加上麾下军队乃是匆忙集结,各军互不统属、难以力战,再加上潼关乃京师门户,绝对不容有失,因此上书唐玄宗,请求让哥舒翰固守潼关不要出兵,由自己两人攻取河北叛军老巢。

然而,杨国忠因为担心哥舒翰算计自己,不想让其继续留在距离长安太近的潼关,因此不断在唐玄宗面前煽风点火,劝说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关收复陕州、洛阳,唐玄宗最终没有听取李光弼和郭子仪的建议,强令哥舒翰出战。

从天宝十五年(756年)五月开始,唐玄宗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战,一时间使者“项背相望”,甚至有人说突骑施哥舒部出身哥舒翰拒不出兵乃是对朝廷有异心。六月初四,实在承受不住压力的哥舒翰“恸哭出关”。

当时,哥舒翰因为身体原因,让行军司马田良丘主持大局,田良丘又因资历不够难以服众,便让王思礼主管骑兵,让李承光主管步兵,结果这两人互不服气,再加上各军互不统属,以及哥舒翰统军“严而不恤”,潼关守军虽众,但却士气低落、人无斗志。

结果,哥舒翰在勉强率兵出关后,旋即因叛军伏击而损失惨重,哥舒翰亦因部下背叛被俘,潼关随之告破。身陷敌营的哥舒翰,最终被安庆绪所杀。

0 阅读:0

绿茶纵横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