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今日的1950年6月17日,由华北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南京国立音乐院和它设在常州的附属少年班、北平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燕京大学音乐系合并,在天津正式成立中央音乐学院。当时,许多音乐界著名人士都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的筹建工作。
1949年8月5日,中央决定调吕骥、张庚、向隅等人在北平工作,负责筹建国立音乐院等事宜。根据“文联”副主席周扬的建议和周恩来的批示,8月30日,中央发出通知,作出具体安排:南京音乐院、上海音专与华大、鲁艺等校音乐部分合并成立国立音乐院,院址设南京。马思聪任院长,吕骥、贺绿汀任副院长。上海音专改为国立音乐院上海分院,贺绿汀任院长。
由于南京无法解决校址问题,北平也难以安排。中央决定到天津去设法解决,天津市人民政府将位于河东区的“天津职工干部学校”旧址调拨给了筹办中的国立音乐院使用。10月中旬,东北鲁艺音工团、华大三部、北平艺专音乐系、中华音乐院等,先后陆续到达天津。12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将筹建中的国立音乐院正式定名为中央音乐学院,同时正式任命马思聪、吕骥、贺绿汀为正副院长。但此时一个很重要的组成单位南京国立音乐院,因校舍不够用,尚未到天津,学院并未正式宣告成立。
1950年4月,计划中合并组建中央音乐学院的六个音乐教育单位全部汇聚到天津。1950年4月18日,举行了汇合大联欢。1950年6月17日,举行了中央音乐学院成立典礼,正式宣布中央音乐学院成立。几十年来,中央音乐学院一直将1950年6月17日作为自己的校庆日。
1958年秋,中央音乐学院迁到北京。文化大革命中,中央音乐学院遭到严重破坏,停止正常的教学和招生,面临全面解体的局面。1977年底文化部宣布恢复中央音乐学院的名称和建制,中央音乐学院获得新生。现在它已经成为代表我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高等音乐学府。是我国唯一的一所国家重点高等艺术院校。马思聪、沈湘等一批造诣高深的前辈,在这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8年,在第60届奥斯卡上,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苏聪荣获了最佳原创配乐奖,填补了中国大陆电影人在奥斯卡获奖纪录上的空白。苏聪的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份量的配乐,非贝托鲁奇执导的《末代皇帝》莫属。为了给这部史诗片配乐,苏聪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走访许多专家学者,最后交出了一份令人过耳难忘的配乐佳作。贝托鲁奇这样评价苏聪的作品:“具有高贵、典雅而略带忧伤的气质,与《末代皇帝》的音乐风格是一致的。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苏聪学到了他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不到的东西。为了创作《末代皇帝》的音乐,苏聪做了不少准备工作:读文献、走访专家学者等已不在话下。但要写出符合历史人物,又具现代感并合乎电影导演贝尔多鲁奇胃口的电影音乐,仍是件难事。
这位国际著名电影导演对电影音乐的要求很苛刻。《末代皇帝》 没有分镜头剧本,更没有注明哪个片断有音乐。有时候贝托鲁奇只交给苏聪一个文学剧本,要他每天都参加拍摄,有时找他讲一下某些场景的音乐设想。苏聪只能在深夜进行写作。一段音乐写完,通过乐队排练、录成后,还要经过导演组审听。这次电影音乐的创作实践,大大提高了苏聪捕捉音乐形象的思维能力和即兴创作的能力。
中央音乐学院培养了数千名音乐人才,许多毕业生成为我国音乐艺术事业的骨干,苏聪等学生代表了中央音乐学院一批优秀学子,他们辞别母校,走出国门,在国际乐坛上争得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