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固仁(笔名)
《苏东坡传》的作者是林语堂,他的这本传记曾被余秋雨先生在散文《苏东坡突围》里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
在我看来,给苏东坡写传就是发自心底的最真实的触摸,包括他的神经、血管甚至是骨骼。给一个人写传记本身是发自内心对该人的高度崇敬和热爱,带着一份尊崇之情,笔下蘸着深情的墨水写出来的作品肯定不同凡响。尤其对于苏东坡这样“千年共享”的伟大文人。
苏东坡传封面
在写作人物传记方面,我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对人物书写饱含深情时有着独到的感触,他曾经这样动容的说:“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在太史公的眼里,孔子的一切都那么让他神往,看到孔子庙堂的东西竟然会睹物思人,以至于到了舍不得离去的境地,这种极其感人的人文情绪最终成就了司马迁写作史记最成功的原因。
孟子也曾慷慨激昂地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一句就点名了从事文化活动的同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作品的表面,要对“这个人”给予深度挖掘和理解,走入那个逝去人的内心,如此写出的相关作品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林语堂
林语堂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贫穷的牧师家庭。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 1976年在香港逝世。林语堂既有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又有很高的英文造诣,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的《苏东坡传》讲述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通过林语堂不断的打磨和用内心的感情去接近最真实的“苏东坡”,每当我们阅读这本传记时,仿佛就看到了苏东坡的那个人,而且塑造的这个“苏东坡”在很大程度上,完全符合我们内心的那个关于“苏东坡”的形象。
苏东坡书法
苏东坡的一生是传奇的、复杂的,他所经历人生的种种悲欢离合实在太多,有爱情的痛苦感触;有亲情丧失的悲凉情怀;有政治宗庙社稷的忧愁,有一眼看穿的达观和豪放。总而言之,苏东坡本身经历实在算得上“悲催无比”,但是他在面对超乎寻常的挫折的时候,表现的却是那样从容自适,这种达观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他以平凡的血肉之胎对抗强大无情的政治之后获得的新的生命体验,这种刚毅乐观的精神尤其到了晚年表现得更加明显,在生命的脆弱关头,几缕白发和那病弱之躯却能发出人生中最真实的笑声,他的“满肚子不合时宜”不是病态扭曲的心里,完全说明他的理想价值太过于超前,他本着公平、正义的处事态度,在那个极其复杂的政治环境里遭受打压、排挤也是一种必然。由于天性率直真实,得罪了所有政治派别,所以他是孤立的,但是当他一贬再贬,无地可贬的时候,所到之处的百姓那么欢迎他,那么喜欢他,就连朝廷都要对此妒忌。在人生所有的挫折之后,在饱尝了那个时代可以存在的所有苦痛之后,苏东坡彻底成熟,彻底将人生突围成功。这就是林语堂先生给我们讲述的一个真实的苏东坡,一个被让称作“可爱”文人的苏东坡。
苏东坡出游
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传记,从苏东坡的童年写起,这里涉及到了苏轼的家庭和整个社交环境,在此之后随着苏东坡人生内容的逐步放大,延伸到了北宋的政治层面和社会层面,几乎涵盖了一个王朝所有背影的面面观,毕竟苏东坡的影响力太广泛了,他牵动着一个朝代的脉搏,影响着当时北宋的政治、文化、经济建设等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一个完整的苏东坡不仅仅只是一个大文人,更是一个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热爱的一个好的旧制度最具良知的官员。在他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人性和人文力量,林语堂先生用最真实的感触和丰富扎实的史料写作而成,给人以一种是“苏东坡”自己在给自己写传记一般的最真实状态。
林语堂先生不仅仅是想通过给苏东坡写传记而写传记,他更多的是要还原这位杰出的文学家对社会的贡献和呈现他那永不暗淡的伟大人性力量,为千百年之后我们学习苏东坡的高尚精神品质;欣赏他杰出的文学作品,学习他永远向上的精神,提供了一个最完整的的模范榜样。
赤壁
“文以载道”,文学和文人的功用价值不仅仅只局限在学术领域,更多的是引领社会价值取向,激励一代代人向着美好的道路前进,这样的时候,像苏东坡这样最具人性情怀的文人就会感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何调节自我,如何奉献自我;如何认识自我都起到了一个极其积极的社会功用价值意义。
一本好书的存在必将是以服务社会,教育人民,引领导向才具备意义的,像林语堂先生这样的《苏东坡传》实在起到了一个最有贡献社会意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