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你还在读小学,他已经发动政变杀舅夺权开创一代盛世

高旭评历史 2023-12-09 20:31:01

平定匈奴的窦宪威名大盛,以有大功于汉,愈加跋扈恣肆,同时提拔大量亲信,州刺史、郡太守和诸县县令,大多由窦氏举荐任命,达到了“刺史守令,多出其门”的地步。

永元三年十月,刘肇去长安祭祀汉家园陵,让窦宪与他在长安相会。

长安是西汉旧都,刘肇行幸长安时下诏寻求汉高祖功臣萧何、曹参的近亲,让他们继承封地,就是想暗示群臣效仿二位功臣,做大汉的忠臣!

事实却让他失望了!

窦宪到达时,居然有官员提出要向窦宪叩拜,伏身口称“万岁”。尚书韩棱大声音怒斥:哪有人臣被称为万岁的(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才止住了群臣的丑相。

但是这场闹剧还是对刘肇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汉家到底是谁的天下?

之后,窦宪的眼中钉袁安逝世,无人制约的他野心更加膨胀,在心腹耿夔、邓叠、郭璜的蛊惑下,开始策划谋害和帝。

窦宪有这个实力和资本:

宫中禁军都是他的人,穰侯邓叠任卫尉、邓磊任步兵校尉,女婿郭举任射声校尉。

洛阳附近的军队控制在他的盟友耿夔手里。

尚书台的首领太傅邓彪也是自己人。

别忘了,宫中还有窦太后坐镇。

刘肇敏锐地捕捉到宫中的阴谋苗头,年仅十四岁的他极其恐慌,想要和外臣接近但又恐消息走漏,举目四望,无人可助!

一旦信错人,刘肇相信,窦宪绝不会手软的。

怎么办?只能依靠身边最亲近的宦官,谁比较靠谱呢?

经过多次试探,刘肇发现中常侍郑众不谄事窦氏,此人谨慎机敏而有心计,便同他密谋,决定杀掉窦宪。

此时和帝才13岁,放到现代,还在小学读书,一个小学生就敢发动政变,谁敢想象?

有了“内线”邓众的支持,刘肇可以及时掌握窦氏的动态,然而具体怎么干,刘肇还是一头雾水,关键时刻,好兄弟清河王刘庆前来相助。

刘庆的经历颇为一波三折。

章帝刘炟第三子的他,由于生母宋贵人和马太后有姻亲关系,得到马太后的偏爱,建初四年,刘庆就被立为太子。

建初四年年六月,马太后崩逝。窦皇后暗示掖庭令捏造罪名,向刘炟告发宋贵人,刘炟本就对马家不满,马上把宋贵人打入冷宫,本着斩草除根的精神,窦皇后找了个小宦官蔡伦(是不是很熟悉,造纸术就是他发明的)去“关照”宋贵人,在蔡伦的折磨下,绝望的宋贵人最终选择自杀(遂出贵人姊妹置丙舍,使小黄门蔡伦考实之,皆承讽旨傅致其事,乃载送暴室。二贵人同时饮药自杀)

建初七年,刘炟下诏废黜刘庆的太子之位,改立刘肇为太子,刘庆被降格为清河王(七年,帝遂废太子庆而立皇太子肇。肇,梁贵阿人子也。今废庆为清河王)

刘庆虽然年幼,却懂得躲避灾祸,被废后,从来不提及自己的母亲宋氏。刘炟心有所愧,于是安排刘庆与太子刘肇同住。兄弟两十分友善,入则一同居住,出则乘坐同一辆车马。

刘肇继位后,刘庆甚至可以入宫,留下住宿(及太子即位,是为和帝,待庆尤渥,诸王莫得为比,常共议私事)

对这位好兄弟,刘肇还是相当信任,将计划告知与他,让刘庆帮忙从章帝长子千乘王刘伉那里去找一本秘籍,什么书呢?

汉书外戚传(帝将诛窦氏,欲得《外戚传》)

汉书是班固所著,按说皇帝想看什么书,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吗,刘肇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周章呢?

惧左右不敢使。

左右都是窦氏的人,皇帝看了什么书,马上就会传到窦宪耳里,窦宪会怎么想?

机敏的刘庆顺利完成任务,兄弟二人在内室挑灯翻阅,总算弄明白诛杀外戚的全套流程(乃令庆私从千乘王求,夜独内之)

大家脑补下画面:一个高中生和一个小学生,晚上研究如何政变杀人夺权的书。

古人的心智令我等汗颜啊!

根据书中指引,现在还差一把刀,一把可以替他杀人的刀。刘肇想起了一个人,袁安临死前推荐的太常丁鸿,直觉告诉他此人可以相信。于是安排郑众去探丁鸿的口风,刘肇、袁安果然没有看错此人,司徒丁鸿一口答应,誓死铲除窦宪!

介绍下丁鸿。

丁鸿,字孝公,颍川郡人。

丁鸿的父亲丁綝在王莽末年担任颍阳县尉。刘秀打到颍阳城后,久攻不下(世祖略地颍阳,颍阳城守不下)

刘秀一度打算放弃颍阳,丁綝说服县令投降,为刘秀立下大功,之后丁綝协助刘秀在河南攻城略地,拿下陈留、颍川二十一县,被拜为河南太守

刘秀开国后,大封功臣,诸将都想占据大县,只有丁綝愿封本乡。有人不解:人皆欲县,子独求乡,何也?

丁綝举了一个典故:从前孙叔敖嘱咐儿子,受封时一定求瘠薄之地,今我能薄功小,得到乡亭就很不错了。

对丁綝的谦让精神,刘秀十分满意,封其为定陵新安乡侯,食邑高达五千户!

看一组数据对比:在西域立下大功的班超,食邑仅千户。

刘秀的潜台词很清楚:都别给我邀功了,好好学习丁綝!

身为长子的丁鸿延续宽厚的家风,相比父亲丁綝的礼让,丁鸿干出了一件更猛的事。丁綝死后,丁鸿理应世袭受封,他不走寻常路,上疏朝廷,希望把封国让给弟弟丁盛,朝廷没有批准。等安葬好父亲,丁鸿直接把孝服往庐墓一挂,辞爵给弟弟。

这便是著名的“丁鸿逃封”的由来。

丁鸿后来远走东海,遇到莫逆之交的老同学鲍骏,两人曾一同拜大儒桓荣为师,学习《欧阳尚书》。鲍骏得知丁鸿的事迹后,向朝廷大力举荐丁鸿。

永平十年,刘庄下诏征丁鸿入朝。丁鸿一展平生所学,刘庄极为欣赏,任命丁鸿为侍中,丁鸿从此平步青云,数年内先后担任射声校尉、少府。

刘肇即位后,迁丁鸿为九卿之一的太常。袁安临死前,又极力推荐丁鸿继任司徒一职。

按说,窦宪不会批准这个申请,但是丁鸿在册立北单于一事上强烈站队窦宪(宪日矜己功,欲结恩北虏,乃上立降者左鹿蠡王阿佟为北单于,置中郎将领护,如南单于故事。事下公卿议,太尉宋由、太常丁鸿、光禄勋耿秉等十人议可许),窦宪被其误导,认为丁鸿与袁安已经决裂,唯其马首是瞻,遂默许此事。

士大夫、皇族、宦官,三大门派终于集齐,刘肇决定对窦家动手了!

恰巧窦宪出征在外,刘肇趁机做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人事调动,令丁鸿行太尉兼任卫尉的官职。卫尉负责统领南军,保卫宫门安全,刘肇由此掌握宫中的禁军指挥权。

考虑到窦宪手下控制着汉军的野战军主力,怕其兴兵作乱,所以暂且忍耐而未发动(宪在外,恐变生,不可),那么小年纪就知道谋定而后动,刘肇真不简单。

但刘肇此举也冒了极大的风险。

卫尉的变动自然瞒不过窦宪的心腹,有心人立刻向其通报消息,告知他宫中有变。窦宪得讯急忙赶回洛阳,一旦窦宪借太后旨意,反戈一击,以刘肇此时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对抗。

好在窦宪回京时天色已黑,刘肇做出了最关键的一个决定,传令窦宪让其明天入朝,窦宪只能暂待家中。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当天晚上,刘肇孤注一掷,下令立刻行动!

刘肇带着刘庆移驾北宫章德殿,从太后手中收了符印,断绝窦宪叛乱的合法性。

随后命中常侍郑众带着诏书和兵符令此时兼卫尉的丁鸿率兵封闭宫门,堵住窦宪和宫中的联系(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宫内虽然有窦宪的马仔,但是宫门被封锁,任何人都出不去,得不到老大的指令,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肃清宫内窦氏的亲信后,刘肇开始捉拿窦氏一党。

窦宪唯一的机会就是强打武库去武装自己在洛阳的嫡系力量,然后反扑夺回北宫控制权。但是大半夜的,窦宪又是刚回京,还在家休息,没反应过来!

高手过招,相差一步就输了!

窦宪的心腹,郭璜,郭举、邓叠、邓磊,皆下狱死。大局已定,刘肇派谒者仆射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信绶带,将他改封为冠军侯。

窦宪一看大势已去,遂放弃抵抗,束手就擒。因窦太后的缘故,刘肇不愿在洛阳处决舅舅,强迫他同窦笃、窦景等前往各自的封国(帝以太后故,不欲名诛宪,笃、景、瑰皆就国)

此举并不代表刘肇心软,对权力天赋异禀的他深吸斩草除根的道理,暗地要求封国的宰相威逼窦宪兄弟自杀,强大的窦家一夜之间全部覆灭(为选严能相督察之。宪、笃、景到国,皆迫令自杀)

窦氏集团仅有两个“幸存者”:窦太后、窦瓌。

窦太后虽然诬陷刘肇其母梁贵人,致其忧郁而死。但无论怎么说,她对刘肇还是好的,亲自抚养刘肇,视如己子,这个善举最终也救了她自己。

窦瓌是窦氏集团的另类,他没有和其它窦氏成员同流合污(检敕宾客,未尝犯法),刘肇对他网开一面,得已保全。

咱们做个推测:这是不是顶级家族的一个备选策略,两头下注,保存家族的根基,在后面将会不断看到类似案例。

窦宪倒台后,原先依附窦宪的大臣也遭到清洗。太尉宋由被指控为窦氏党羽,宋由大骇自杀;太傅邓彪虽是窦宪同党,但为人清白,看在他年老多病的份上,刘肇放他一马,让尹睦代替邓彪主管尚书事务。

比较可惜的就是编著《汉书》的班固,班固的确是史学大才,然而久在窦宪身旁的他,耳濡目染下,变得嚣张跋扈,不仅几个儿子不遵法度,连班家的奴仆也胆大妄为,竟然辱骂洛阳令种兢(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

洛阳令种兢畏惧窦宪权势,只能忍下这口恶气,由此和班固产生宿怨(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窦宪案发后,种兢借机罗织罪名,大加陷害。班固被捕入狱,同年死于狱中( 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班固的妹妹班昭继承哥哥的遗志,提笔完成了《汉书》。

一切到此为止,刘肇并没有嗜杀成性,这从后来他对窦太后的态度可以证明。

当初梁贵人死后,宫内保守秘密,没人敢告知刘肇是梁贵人所生。窦家倒台后,太尉张酺向刘肇报告了实情,刘肇伤感良久,却仍旧善待窦太后。

窦氏驾崩后,太尉、司徒、司空三府上书:依照光武帝罢黜吕太后的先例,贬去窦太后的尊号,不应让他与先帝合葬。

刘肇亲手写诏作答:

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朕奉事十年,深惟大义,臣子无贬尊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案前世,上官太后亦无降黜,其勿复议。

窦氏家族虽不遵守法律制度,但窦太后却常常自我减损。朕将她当作母亲,侍奉了十年。深思母子大义:依据礼制,为臣、为子者没有贬斥尊长的道理。从亲情出发,不忍将太后之墓与先帝之墓分离;从仁义考虑,不忍作有损于窦太后的事情。考察前代,上官桀被诛杀,而上官太后也不曾遭到贬降罢黜。对此事不要再作议论!

满朝皆服,此乃仁君!

有罚自然有奖,三大功臣得到居上。

诛杀窦宪后,刘庆被赏赐无数珍宝。刘肇甚至到他府上问候,亲自喂以药膳,关怀甚切,在位期间,无论大小政事,都常和刘庆商议(及即位,政之大小,与庆议之。庆逾益畏慎,夙夜战栗。及大将军窦宪诛,庆出居邸,赐奴婢三百人。舆马、钱帛、帷帐、珍宝、玩好充仞其第,又赐中傅以下至左右钱帛各有差。)

宦官郑众因为诛灭了窦氏,立有大功,被升为大长秋,为鄛乡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窦家倒台后,按照东汉特例,六大家族势必有一家回来顶替窦家的位置,按血亲关系怎么也该轮到梁家。

刘肇了解当年的详情后,立马为梁氏雪冤,母梁氏以隆重的礼仪改葬,谥“恭怀皇太后”,追封梁皇太后之父梁竦为褒亲侯。封梁竦的儿子梁棠为乐平侯,封梁棠的弟弟梁雍为乘氏侯,封梁雍的弟弟梁翟为单父侯,全都位居特进。

然而梁氏的崛起还要在等等,只因六大家之一的邓家出了一位女皇。。。。。。

27 阅读:14511
评论列表
  • 2023-12-11 10:51

    十七八岁我们还在备战高考的时候,霍去病已经带兵大破匈奴,封冠军侯[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 2023-12-11 16:08

    你家十三岁还在读小学,什么小天才

    小白蔡 回复:
    十三岁六年级,很多啊,当地七周岁以上才能读小学
  • 2023-12-18 05:10

    东汉皇帝自刘秀始与世家共治,没有得到西汉霸道之术导致大族尾大不掉。所以说论治国刘秀还不如刘邦呢,更别和武帝比了!有哪家外戚敢在武帝之前做乱的?

    劝尔别做狗 回复:
    他就是靠世家得天下的,世家只要不谋逆基本不会去动他们的,动他们也要伤筋动骨的
    忆絮 回复:
    汉武帝还是算了吧,他杀了几个人匈奴?不是卫青、霍去病给他撑起的排面?你要真论武,就这个被逼死的窦宪都能吊打刘彻,人家起码是真的勒石燕然,光武帝刘秀也是马背上的皇帝,当初骑着青牛冲杀,后来带着几千人冲击四十万王莽大军何其壮哉,刘彻就别碰瓷了,早年靠大将晚年全暴露了,逼死儿子妻子,这样的人没有给个灵或者昏都要偷着乐了,不去给卫霍磕几个都说不过去,而且顺带补一句,是窦宪把匈奴彻底赶走的南匈奴投降,卫霍其实只能算是重创,只不过故事比较传奇才流传的比窦宪广
  • 2023-12-11 19:13

    [汗]十三岁还读小学,感觉你说的是于谦,为了老师,蹲了十年

  • 2024-03-12 19:15

    还有一个人十一岁就干了这些事,汉灵帝还是地方诸侯,更没根基

  • 2023-12-18 22:15

    现代13岁的人才更多,只是天地封禁,不能修仙了[得瑟]

  • 2024-02-16 16:34

    不然人家凭什么君临天下

  • 2024-05-04 23:25

    刘邦呢!48岁失业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没灰心丧气,才开始重新创业,。

  • 2023-12-15 11:02

    他们是专科天才。

  • 2023-12-25 10:34

    牛逼

  • 2023-12-12 01:59

    汉朝皇帝的质量还是很高的。有的人名声好,有的人名声不好,但是真正掌握实权的皇帝还是很多的

  • 2024-01-04 18:35

    多年后梁家也被团灭了[呲牙笑]

高旭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