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官宣!仅174亿生产歼20的军工厂就被收购,还是逃不过资本?

史海甄客百晓笙 2024-08-10 19:23:51
前言

歼-20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军事武器,可前些日子有传言却说,它的生产基地,仅仅以174亿的低价卖给了中航电测。

很多人当时就在猜测,这大国重器是否是被资本收买了?

如若不然,这其中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成飞集团易主

7月11日,深交所传来一则震惊业界的消息:中航电测以174亿元的价格正式收购成飞集团100%股权。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航空航天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要知道成飞集团可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支柱,从早期的歼-5、歼-7,到后来的枭龙、歼-10,再到最新的歼-20隐形战斗机,成飞集团的每一步发展都与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紧密相连。

这样一个国之重器,却突然被一个相对不太知名的企业收购,很难不让人怀疑这其中是否有猫腻。

以至于各种猜测和质疑纷至沓来,有人惊呼"蚍蜉撼大树",有人担忧"明珠蒙尘",更有人忧心忡忡地问道:"难道连国之重器也逃不过资本的魔爪吗?"

然而,事情真的如表面所见那般简单吗?

不起眼的"小虾米"还是潜力无限的"大鲸鱼"?

当人们听到"中航电测"这个名字时,第一反应可能是"这是哪路神仙?"确实,相比于家喻户晓的成飞集团,中航电测显得默默无闻。

但俗话说,"不要以貌取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企业,实则大有来头。

中航电测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一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航空电子设备、传感器、测试系统等领域。

虽然不像成飞集团那样光芒四射,但中航电测却是航空器的"神经中枢",为飞机提供"眼睛"和"大脑"。

至于为何没什么人了解它的名字,那可能是因为它曾改过名。

成飞集团的原名叫做西安飞机工业公司电测厂,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最早从事航空仪表与测试设备研制的专业化企业之一。

多年来,中航电测一直致力于航空测试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产品不仅应用于航空领域,还广泛用于航天、船舶、兵器等国防工业部门,以及石油、化工、冶金等民用工业领域。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是同一个集团的,为什么要收购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战略布局了。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次收购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远的战略考量。

174亿:一个令人费解的数字

174亿元,这个数字乍一看似乎不小,但要知道,成飞集团可是生产歼-20这样尖端战机的航空巨头。相比之下,这不就是卖白菜价吗?

然而,细究之下,我们会发现这个价格背后大有文章。首先,成飞集团作为军工企业,其许多核心资产和技术可能并不包含在这次交易中。

其次,军工企业的估值向来是个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市场逻辑来衡量。

更重要的是,这个价格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正如中国古语所说:"暗室不欺,岂可欺天下人?"在这场看似简单的收购背后,很可能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条款和约定。

事实上,军工企业的估值一直是个难题。与普通企业不同,军工企业的许多资产和技术都具有特殊性和保密性,难以用常规方法进行估值。同时,军工企业的利润率通常较低,这也会影响其估值。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这次收购可能只涉及成飞集团的部分资产。一些核心技术、重要设施或者涉及国家安全的资产可能并不包含在内。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收购价格看似偏低。

此外,军工企业的收购还可能涉及一些非公开的条款和约定。比如,可能有一些附加条件或者后续的资金支持承诺,这些都可能影响最终的交易价格。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174亿这个数字来判断这次收购的合理性。正如古语所说:"不可以一眚掩大德",我们需要从更宏观、更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次收购。

一加一大于二的战略布局

表面上看,这次收购似乎是"大鱼吃小鱼",但实际上,这更像是一次战略性的"联姻"。中航电测虽然体量不及成飞集团,但在航空电子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这次收购,可以看作是航空制造业上下游的深度整合。

俗话说"强强联合,其利断金"。中航电测通过这次收购,一跃成为航空制造业的"全产业链"玩家。而成飞集团则可以借助中航电测的资本市场平台,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发展资源。

这种整合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技术创新。就像古人所说的"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两家企业的优势叠加,很可能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具体来说,这次整合可能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协同效应:

首先就是技术协同,成飞集团在飞机设计制造方面的优势,与中航电测在航空电子系统方面的专长可以完美结合,有望推动更先进的航空技术的发展。

有了技术之后,生产也就能够随之提高,通过整合两家公司的生产资源,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既然已经能够生产处产品,那剩下的便是投入市场,这方面的市场也就吃到了一部分红利,资金方面也相应的水涨船高。

这种全方位的协同效应,将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正如古语所说:"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只有通过这样的强强联合,中国航空工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次收购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军民融合。中航电测虽然主要服务于军用航空,但其技术同样适用于民用领域。

而成飞集团在军用飞机上的许多先进技术,经过适当调整后,也可能在民用飞机上大显身手。

这种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正是新时代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正如古语所言:"兵民是胞,军国一家。"通过军民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国防科技水平,还能推动整个航空工业的创新发展。

然而,军民融合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平衡军品的保密需求与民品的市场需求,如何协调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的差异等。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除此之外,当这个看似"低价"的收购消息传出后,一件有趣的事情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个“交易”的好处——中航电测的股价不跌反涨,一度上涨超过12%。这种反应似乎与常理相悖,但细想之下,却又在情理之中。

投资者的热情,反映了市场对这次收购的积极预期。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174亿的价格,更是未来可能带来的巨大协同效应和发展潜力。

正所谓"明者见于未萌,智者见于未发",资本市场的反应,或许正是对这次收购深远影响的一种预判。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股价的短期波动并不能完全反映一家公司的真实价值。正如古语所说:"一叶易色,而深林不知秋",我们还需要关注这次收购在长期内能为公司带来怎样的实质性影响。

结语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变革似乎已成为常态。成飞集团被收购的消息,不过是这个大变革时代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航空工业在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方面的决心和魄力。

然而,任何变革都伴随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实现更大范围的协同效应,如何在推动军民融合的同时确保国防安全,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谨慎应对的问题。

这次收购,或许只是一个开始。在未来的道路上,中国航空工业还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但只要坚持创新、开放的态度,保持战略定力,中国航空工业必将在这场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向着航空强国的目标稳步前进。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歼20将登陆A股!超170亿并购成飞审核通过,中航电测一度涨超10%

4 阅读:3298
评论列表
  • 2024-08-10 20:17

    ……警惕

  • 2024-08-10 21:07

    扯犊子

  • 2024-08-10 21:15

    别想联想一样国有资产变成个人资产

  • 2024-08-10 22:25

    开玩笑,那个国家军工敢外资,战时全是国有!

  • 2024-08-10 23:08

    小编智商有待提高

  • yxcx 3
    2024-08-10 23:03

    事情来龙去脉都不明白不懂,就发文博眼球,信口开河搞习惯了吧,瞎混混而已!!

  • 2002 2
    2024-08-10 22:41

    这种事情用得着你在这胡说?

  • 2024-08-10 23:14

    拉黑

  • 2024-08-10 23:00

    严厉打击标题党。

  • 2024-08-10 22:54

    垃圾文章骗流量,大家一起举报!!

  • 2024-08-11 04:37

    怕什么,中航电测也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子公司,都是国企,成飞沈飞都是中航的子公司。这不过是央妈优化手里国有企业结构的正常操作,还怕飞了不成。

史海甄客百晓笙

简介:吾乃一介布衣,独爱历史,愿与众钟情于历史之人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