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8人采野菜就被判刑?又不是珍稀植物,为什么不能随便采?

史海甄客百晓笙 2024-08-20 14:52:28
前言

你敢相信,这年头挖个野菜也会被判刑?!

2023年8月23日,内蒙古有八人带着工具去扒野菜,谁承想,没过多久警察就找了上来,不仅把他们所扒的野菜全收走了,还把他们一个个的都判了刑。

可这菜长得就跟头发一样,也不是什么珍稀植物,凭啥不让采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草原上的"淘金者"

2023年8月23日,八个鬼鬼祟祟的身影打破了蒙古草原往日的平静,悄悄出现在了名为“嘎查”草场里,暗地策划着什么“淘金”行动。

在他们之中,有些是远道而来的商贩,也有些是附近的居民,无一例外都是为了财富而来,想用自己手中特制的耙子,在草丛中搜寻名为“地毛菜”的野生生物。

这种东西虽然貌不惊人,却是他们眼中实打实的"绿色黄金"。

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了目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收获越来越多,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然而,他们不会想到,就在自己为即将到手的财富暗自窃喜时,远处突然传来了刺耳的警笛声。警车呼啸而至,打破了草原的宁静。

八个人顿时慌了神,有人想逃,有人僵在原地,但最终,所有人都难逃法网。

这一刻,他们或许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眼中的"淘金"行动,在法律眼里,竟是一场有预谋的犯罪。

一株野菜的传奇人生

或许这群"淘金者"怎么也想不明白,不过是采点野菜,怎么就犯法了呢?

要解开这个谜题,我们得先认识一下这种神奇的"野菜"。

它有个雅致的名字——发菜,学名"发状念珠藻"。

乍一看,它更像是一绺绺细细的黑发,而非常见的植物。实际上,它既不是我们常吃的蔬菜,也不是普通的草本植物,而是一种独特的陆生藻类。

发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相传,汉代名将苏武在北方牧羊时,曾靠着这种野生植物度过了艰难的岁月。从那时起,发菜就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发菜真正走红,是在近几十年。究其原因,可能是"发菜"与"发财"谐音,而正是这种谐音让它成为了象征好运和财富的美食。

在那时,每逢佳节,一道"发菜蚝豉"就是餐桌上的必备菜品。人们相信,吃了发菜,来年就能财源广进。

这种文化情结,加上发菜确实营养丰富,使得它的身价节节攀升。从最初的平民美食,到后来的每斤上千元的天价食材,发菜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发菜的走红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过度采集导致野生发菜数量急剧减少,甚至威胁到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不起眼的生态功臣

当人们还在为发菜的美味和寓意趋之若鹜时,科学家们却发出了警告:过度采集发菜,可能会引发一场生态灾难。

原来,这种不起眼的野生植物,竟然是荒漠和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它有着惊人的生存能力,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干旱或是盐碱,它都能顽强生存。这种适应能力,使它成为了荒漠化地区为数不多的植被之一。

更重要的是,发菜还是天然的"固沙专家"。它的根系能够牢牢抓住土壤,防止风沙肆虐。

在寸草不生的荒漠边缘,往往能看到发菜的身影。它们像一道无形的屏障,阻挡着沙漠的扩张。

不仅如此,发菜还具有固氮能力。它能够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形式,为贫瘠的土地提供天然肥料。

这一特性,使得发菜成为改善土壤、促进其他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然而,发菜的生长速度却极其缓慢。科学研究表明,发菜每年的生长量仅为现有量的6%左右,而其原因,可能是生长环境太苛刻了吧。

这意味着,一旦被过度采集,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这也就能够看出发菜的重要性,我们也明白我们不能只图一时口快就挖掉这样重要的东西。

那么,既然发菜这么重要,法律又是怎样对开采发菜一事进行限定的呢?

法网恢恢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威胁,国家不得不采取强硬措施,不过其实早在1999年,国家就已经将发菜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其身份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一级保护植物。

不过当时可能因为消息比较闭塞,很多人是对着法律充耳不闻,依旧我行我素的干着贩卖发菜的勾当。

相关部门很是头疼,国务院也就下场帮助,他们明令发文,声称如要有人再继续采购、收集、出售发菜的行为,都将收到法律的制裁。

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那8个在内蒙古草原上采集发菜的人,他们的行为在法律上已经被定性为非法采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然而,仅仅是法律的威慑还远远不够。由于利益的驱使,仍然有不少人铤而走险。

近年来,各地查处的发菜相关案件不在少数。有的人因为采集几十斤发菜而获刑,有的人因为收购发菜而被判处缓刑。

这些案例再次证明,在发菜的问题上,执法部门绝不手软。

面对如此严厉的惩处,有人可能会觉得过于苛刻。但是,如果我们站在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这种严厉是必要的。

因为每一株被采走的发菜,都可能导致大片土地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这种影响可能会被成倍放大,最终导致更大范围的生态灾难。

法律的严厉,正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侥幸心理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结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人类与自然环境是休戚与共的。为了一时的口腹之欲或经济利益,而去破坏维系生态平衡的关键物种,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8个在内蒙古草原上被捕的人,以及其他因采集发菜而获刑的人,他们的经历无疑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但也是一个推动全社会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契机。

所以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要学会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毕竟,真正的"发财",不是靠采集几株野菜,而是要用智慧和双手,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创造财富。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发财"之道。

0 阅读:34

史海甄客百晓笙

简介:吾乃一介布衣,独爱历史,愿与众钟情于历史之人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