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地区切花芍药种植新技术,高效又省力

秦柳钱 2024-07-29 03:04:13

菏泽地区切花芍药种植新技术,高效又省力

宋新德等

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Hall.)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大色艳,观赏价值极高,约有 4 000 年的种植历史,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目前,芍药作为一种较为流行的观赏花卉,在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和销售,尤其是其鲜切花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

我国芍药鲜切花产业起步较晚,芍药鲜切花作为新兴商品花卉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菏泽地区是我国芍药鲜切花主产地之一,每年生产销售的芍药鲜切花约占我国芍药鲜切花市场的 1/2 以上。该地区芍药鲜切花生产多采用传统的露地栽培模式,切花芍药的自然花期多集中在 4—6 月,采切期较短,难以满足市场对芍药鲜切花产品的需求 。

采用促成栽培技术有助于缩短芍药鲜切花生产周期,加速土地利用周转率,是实现切花产品周年供应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促成栽培措施有地膜覆盖、搭建风障、温室栽培等,其中利用温室大棚进行切花芍药促成栽培的经济效益最为显著 。由于菏泽地区切花芍药温室促成栽培起步较晚,在品种选择、设施建设、栽培管理等方面标准不一,芍药鲜切花产品质量差别较大。基于此,本文对菏泽地区切花芍药促成栽培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以期为提高切花芍药促成栽培的管理效能和栽培质量,推动芍药鲜切花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1 栽培品种及种苗筛选

芍药鲜切花生产具有周期性,芍药品种及种苗选择是生产优质切花产品的先决条件。

1.1 品种选择

芍药鲜切花生产要综合考虑植物生物学特性、生产管理成本和商品价值等因素,适宜切花的芍药品种一般要符合以下多种条件:①成活率高,生长势强;②分蘖力强,花枝长,直立性好;③抗病性强;④耐修剪,耐储藏,耐运输;⑤开花率高,瓶插时间长,观赏价值高。当前,菏泽地区用于促成栽培的切花芍药品种主要为国外品种及部分优良国产品种,如荷兰红、红富士、弗莱明、巴茨拉、莎拉、珊瑚魅力、大富贵、红色魅力、桃花飞雪等。其中,四倍体芍药品种的植株茎秆粗壮、抗逆性较强,鲜切花质量及商品性较高。

1.2 种苗筛选

苗龄不足 3 年的芍药花型较小、茎秆较弱、成花率低,其切花数量和质量偏低。因此,促成栽培的切花芍药一般至少为三年生壮苗,且要求花芽充实饱满、根系健壮、无病害、株型紧凑。起苗时,剪除上部干枯茎秆,保留根部芽头,至少保证有 8 条以上肉质根系。由于芍药根系肉质、性脆,起苗时注意不要损伤根系。

2 入盆培养

利用温室设施对切花芍药进行促成栽培,主要采取无土盆栽和地栽两种模式 。芍药在经过多次采切后,所产生的鲜切花品质将逐年下降,需要重新栽植种苗。在地栽模式下,若重茬种植芍药,土壤中缺少充足的微量元素且易滋生有害病菌,不利于新栽植的芍药生长;而在无土盆栽模式下,切花芍药在栽培管理和换茬方面较地栽模式更为方便。因此,在温室设施中,最好选择无土盆栽模式进行促成栽培。

2.1 基质准备

适宜的无土栽培基质是提升促成栽培芍药切花品质的关键。芍药根系为肉质根,生长发达,扎根较深,宜采用透气性强、保水保肥性好的栽培基质。无土盆栽基质的配比可以选择草炭∶蛭石∶珍珠岩=3∶1∶1或草炭∶炉渣∶珍珠岩∶蛭石=3∶3∶1∶1,并混合适量有机肥。栽培基质使用前需经过杀菌处理,具体方法是将所有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后,先在塑料薄膜上铺大约 10 cm 厚一层,洒多菌灵 800~1 000 倍水溶液充分润湿;然后再铺上大约 10 cm 厚并再次洒多菌灵水溶液,重复操作直至处理完所有基质;最后用薄膜密封2 d,之后曝晒 2~3 d 至干燥、无味。

2.2 上盆养根

芍药植株起苗后,原有的根系结构发生改变,植株毛细根减少,若此时直接进行促成栽培,切花芍药的成花率和成花品质将会受到影响,且不利于多年连续采收 。因此,芍药植株起苗后最好先入盆定植进行养根,经过一个生长周期,待根系在容器中充分生长后,再利用温室设施进行促成栽培。

上盆前,先对芍药根系进行适当修剪,剪除病腐根和过长根;然后将根部放入稀释 500 倍的百菌清和甲基托布津杀菌液中浸泡 30 min,取出晾干表面水分后,再用 50 mg/kg ABT 生根粉浸泡 20 min。综合考虑切花芍药根系生长情况和盆栽芍药的整体重量,宜选用直径 35 cm 的塑料花盆。上盆时,先在盆底部铺一层约 2 cm 厚的浮石和陶粒,防止基质散漏,提高基质透气性;然后手持芍药苗,保持芽尖朝上将芍药苗放入花盆中心,再慢慢倒入准备好的栽培基质(注意要稍微晃动芍药苗,确保根系和基质充分接触),直到基质高出芍药根部芽位置 1~2 cm,距盆口 2~3 cm 时,将基质压紧实;最后,用稀释 1 000 倍的百菌清水溶液浇透基质,完成切花芍药的定植。

3 休眠破除

芍药在正常的生长周期中需要经历温度较低的冬季,具有较长的休眠期。调控切花芍药的花期,实现芍药鲜切花提前采切,关键在于打破芍药休眠,而低温冷藏配合赤霉素处理是目前最有效的破除切花芍药休眠的方法 。

利用低温冷藏打破芍药休眠需要注意所期望的芍药鲜切花产出时间,根据芍药鲜切花产品产出时间倒推冷藏的具体日期。由于春节、元旦、情人节期间花卉市场火爆,芍药鲜切花需求量和利润空间都比较大,促成栽培芍药鲜切花产品多选择在这些时间节点上市。不同品种的切花芍药冷藏时间有所差别。一般来说,促成栽培早熟品种的切花芍药全部培养时间在 90 d 左右,需冷藏处理 30 d 左右;中熟品种全部培养时间在 100 d 左右,需冷藏处理 35 d 左右;晚熟品种全部培养时间在 110 d 左右,需冷藏处理 40 d 左右。

冷藏温度设为 0~4 ℃。冷藏处理结束后,将芍药带盆移入温室,配合使用赤霉素打破芍药休眠。一般来说,早熟和中熟切花芍药品种赤霉素施用浓度为 200 mg/L,晚熟切花芍药品种赤霉素施用浓度以400 mg/L 为宜。

4 温室准备

选用自用加温日光温室作为促成栽培温室,温室规格与普通生产温室基本一致,覆盖材料为聚乙烯无滴膜。

为降低芍药病虫害发生概率,在将切花芍药移入温室前,需对温室进行熏蒸和药剂杀菌消毒等处理。熏蒸选用硫黄粉加干锯末或者特制的烟熏剂,一般在芍药移入温室前 7~10 d 进行熏蒸,熏蒸时保证温室密闭,熏蒸时间不少于 12 h。药剂杀菌可用稀释 600 倍的多菌灵、高锰酸钾溶液混合液或者过氧化氢银离子复合消毒剂,喷淋于土壤表层及温室内表面。

5 盆栽入棚

温室准备好后,将冷藏结束的芍药带盆移入温室。由于设施内空间有限,具有较高的保温保湿效果,切花芍药盆栽移入温室时应设置合理的盆栽密度 。一方面,切花芍药栽培过密会导致整体的蒸腾作用增强,温室内相对湿度明显提升,容易滋生病菌,管理成本增加。同时,栽培密度过高,芍药个体间通风透光性将会下降,植株对光照和生长空间的竞争加剧,不利于切花芍药生长发育。另一方面,盆栽密度过低时,芍药鲜切花的产出会较低,难以获得理想的收益。通常芍药切花促成栽培的盆栽密度以 3.75 株/m 2为宜。

6 温室环境调控

6.1 温度控制

促成栽培温室的温度管理是花期调控的关键,通常在促成栽培温室中设置增温装置,铺设加热管(约2~3 m 铺设 1 条,以 10 m 宽温室为例,约铺设 4 条)。

低温冷藏后的芍药不能立刻搬入栽培温室中,应先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区域 5~7 d 进行缓苗。芍药搬入温室后,温度控制采取逐渐增温的方式,前期(约 10 d)白天温度控制在 17 ℃ 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 6 ℃ 左右,有利于芍药根系生长;中期(约 15 d)白天温度控制在 19 ℃ 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 10 ℃ 左右,以满足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后期(约 25 d)白天温度控制在 23 ℃ 左右,夜间温度控制在 15 ℃ 左右,这一时期较高的温度有助于促进切花芍药提前成花。

培养温度过高容易伤苗,当温室内温度超过28 ℃ 时,应及时采取通风降温措施。通风时间一般在每天早晨 8:00 左右,方法是在温室两侧卷出大约30 cm 的缝隙,每次通风时间不超过 30 min。

6.2 湿度控制

温室封闭性较强,植物蒸腾产生的水汽不易排出,而较高的相对湿度会为病原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导致病害发生,影响芍药生长发育。因此,在促成栽培芍药的过程中,应注意温室内湿度的调控,前期温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 50%~80%,中后期温室内相对湿度白天控制在 45% 左右、夜间控制在 60% 左右。

温室湿度控制主要采取设置合理的栽培密度、通风除湿和设备除湿等方法。合理的栽培密度有利于通气透光,使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相对稳定;通风除湿成本较低、操作简便,但容易降低温室内温度,不利于切花芍药生长;利用除湿设备进行湿度调控时,除湿设备选用工业除湿机,一般每 300 m 2 加装 1 台,具有见效快、温室内温度变化小等优点,缺点是成本较高。因此,促成栽培切花芍药时,温室内的湿度调控常以设置合理的栽培密度为主,通风除湿和设备除湿为辅。

6.3 光照控制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光照强度对切花芍药各器官的生长分化、生物量积累以及花期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利用温室促成栽培切花芍药过程中,须采取调节自然光和控制人工光源的措施保证温室内光照充足,以利于芍药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自然光的调整一方面需要控制合理的盆栽密度,保障植株个体的空间资源,使其能接受充足的光照;另一方面可铺贴反光膜,反光膜设置在芍药株行道以及墙面上,墙上铺贴高度为 1.5~2.0 m。切花芍药温室内的光照强度主要靠人工光源进行调控,方法是增设补光装置,通常采取均匀悬挂普通节能日光灯的方法,也可利用高压钠灯进行光源调节。一般来说,温室内光照时间控制在 13 h/d 左右,光照不足时靠补光灯进行人工补光。

7 栽培管理

7.1 植株管理

为了提高芍药切花生产质量,在芍药生长阶段应做好植株管理工作。在芍药生长发育期间,应对花芽萌发、花枝生长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精细管理。切花芍药进入萌芽期后,保留强壮芽,摘除弱芽;展叶期,适时抹除花枝上萌发的新侧枝;现蕾期,为保证顶蕾营养充分,适时抹除叶腋间生长的侧蕾,并去除无蕾枝。同时,在芍药整个促成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及时去除和清理病枝、枯枝,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为了提高芍药鲜切花的直立性,改善花枝品质,在花蕾膨大期应搭设支架,每行芍药两侧设置若干支柱,在支柱距地面 40 cm 和 60 cm 处各拉 1 条细绳,以防花枝弯曲。

7.2 水肥管理

芍药为肉质根,具有喜干怕涝的特点,促成栽培切花芍药的栽培基质含水量以 40%~50% 较适宜,不能低于 30%。浇水时要一次性浇透,但注意不要产生积水。通常切花芍药移入温室后立即浇一次透水,生长前期每 6 d 浇一次透水;后期芍药的需水量有所增加,切花芍药的基质持水量宜保持在 60% 左右。

芍药喜肥,施肥管理直接影响促成栽培芍药的生长和切花质量,一般可在基质中施用复合肥或者营养液。由于采用盆栽方式进行切花芍药促成栽培,花盆容量和栽培基质有限,在施肥管理上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芍药花芽分化期,植株生长较快,需要充足的养分,此时应进行施肥;展叶后,每 6 d 喷 1 次花多多或芸苔素内酯,以补充芍药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孕蕾期,施肥以速效肥为主,保证植株生长和花蕾发育有充足的养分,多施用复合肥或过磷酸钙 700 kg/hm 2 ;现蕾后至采切前,喷施磷钾肥进行追肥;采切后,追施复合肥或过磷酸钙,以补充因开花而损失的养分;8 月中下旬是芍药花芽生长的关键时期,也需要进行 1 次追肥,有助于切花芍药复壮,为下一次促成栽培打下良好的基础。

8 病虫害防治

设施栽培通风较差,温度和湿地相对较高,为有害病菌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芍药的肉质根比较脆弱,对基质的透气透水性要求较高,易感染病菌 。在促成栽培切花芍药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灰霉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等。在设施栽培中,病虫害防治首重预防,其次为药物防治。消毒杀菌可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可选用种苗浸泡消毒、冷库和温室消毒杀菌等措施。当病害发生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时,应及时通风除湿,并剪除病枝,以防病害蔓延。发生灰霉病时,可喷施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防治;发生炭疽病时,可喷施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防治。发生蚜虫危害时,可喷施 40% 氧化乐果乳油 2 000 倍液防治;发生白粉虱危害时,可采用 25% 扑虱灵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 倍液与 5% 啶虫脒乳油 1 000 倍液交替喷施进行防治。

9 采切后植株复壮

切花芍药采切后,植株须进行复壮处理,以保证来年促成栽培芍药的生长以及切花品质。具体方法是,在芍药采切后,浇施有机营养液,每盆芍药可用硫酸钾型复合肥(15-15-15)15 g 与水按 1∶10 比例混匀浇施,或每 15 d 交叉施用花多多 1 号和芸苔素内酯;1 个月后,将温室保温膜去除并喷施 1 次杀菌剂,注意去除温室保温膜后要追施肥水,通常盆土表层泛白即随浇水追施尿素或有机营养液;5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用 35% 的遮阴网进行遮阴,同时保证通风良好,进入雨季后每月喷施 3 次杀菌剂。植株复壮完成后,根据上市时间,提前将切花芍药带盆放入冷库冷藏。

0 阅读:3

秦柳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