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倒挂之谜!

行家出国 2024-04-21 05:45:26

一、打榜!打榜!——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成常态

(一)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成常态

过往,现金理财产品在季末、年末等关键时点表现亮眼,银行理财通过新发现金理财产品,并在成立初期把7日年化收益率做高以吸引投资者购买,这已不是新鲜事。一方面,在季末、年末时点银行往往面临较大的存款时点压力,分支行会引导资金由表外理财转为表内存款,这造成了银行理财规模面临阶段性下行压力,为保理财时点规模,银行理财往往需要突击做高现金理财产品收益吸纳资金予以对冲;另一方面,现金类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季末、年末货币市场资金融出收益率往往阶段性走高,这也有助于现金理财产品收益阶段性提升。

今年以来,高收益现金类理财产品已成常态,长期霸榜各大银行APP。本该只大量出现在季末、年末的现金理财产品收益冲高现象今年以来已蔓延到了日常时段,打开各大银行APP理财界面,7日年化收益在3%以上、甚至4%以上的产品琳琅满目。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多为新发产品,持续霸占着各银行APP理财首页进行展示:例如某理财子“XXXX利18号”,于3月12日上线运作,上线后7日年化收益为4.19%,截至3月21日收益降至3.79%;“XXXX53号A”3月17日上线运作,上线后7日年化收益近期在3.5%左右;“XXXX利106号A”3月12日上线运作,7日年化收益近期在3.5%左右等等。

(二)市场存量博弈——股份行打榜引流积极

1.现金理财产品仍是存量博弈市场

尽管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层出不穷,但行业规模并没有有效增长。截至2月末,在银行理财整体规模较23年末增长了近1.32万亿元的背景下,同期现金理财产品的规模却下降了0.12万亿元(图1)。由此可见,现金理财产品市场仍是“存量博弈市场”。

图1:数据来源华西证券固收研究

2.股份行打榜积极,部分国有行现金理财产品规模降幅较大

随着代销模式的不断渗透,目前大行、股份制银行中除农业银行外,各行APP都引入了大量他行优质现金理财产品,行外优质现金理财产品同样能为本行带来优质的客源、可观的中收(通过收取销售服务费),所以很多银行对本行理财子公司运作的现金理财产品并无特殊照顾:例如某股份行APP在理财首页“活钱管理”有3个展示位,1个给了自己的集合快赎产品“朝朝宝”,另外2个位置展示则给了收益最高且还有销售额度的优质产品,3月24日首页展示的分别为“阳光碧乐活79号D”,7日年化收益为3.26%;“添瑞日日聚宝5号现金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为3.24%,这两只均为他行产品。

对于投资者而言,现金理财产品差异性并不高,投资时候往往愿意挑选高收益产品进行购买,现金理财产品只要在银行APP首页展示或者收益率靠前,就能吸引客户大量买入,这就使得各银行理财对高收益产品的发行运作趋之若鹜:银行现金理财产品生态陷入了一个怪圈,只有通过不断新发高收益产品揽客,那么管理规模才能有效保持,“打榜”现象就此形成。

由于市场是存量市场博弈市场,打榜积极的股份行管理规模表现要略优于国有大行:2024年前两个月份,股份行现金理财产品规模普遍持平或微增,只有兴业银行规模出现了约500亿的大幅度下滑;而大行中工行、农行规模都出现了400-500亿规模的下滑(表1)。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国有大行现金理财产品收益较为平稳,例如农行的现金产品收益在2.1%-2.4%之间,3月23日其APP最高收益的产品是“农银时时付9号”,7日年化为2.28%;工行的现金产品收益类似,收益在1.7%-2.3%之间,目前其APP最高收益的产品是“工银理财添利宝鑫享净值型理财产品”,7日年化为2.21%。相比股份行新动辄3%以上收益率的“打榜”现金理财产品,工行、农行等大行的产品似乎看起来缺乏竞争力。

二、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收益已大幅偏离资产水平,收益水平难持续!

(一)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收益已大幅偏离资产收益水平

根据普益标准发布的现金理财产品收益榜,观察近3个月收益排名前5的产品,收益水平均大幅偏离资产价格水平:2023年12月排名前5的现金理财产品平均7日年化展示均在4%以上,平均收益4.25%较1Y-AAA-CD均值2.59%高166bp;24年1月排名前5的现金类产品平均7日年化展示为4.06%,比同期1Y-AAA-CD均值2.43%高162bp;2024年2月,虽然高收益产品平均收益水平略有下降,但排名前5产品的平均7日年化展示仍有3.82%,较同期1Y-AAA-CD均值2.28%高154bp(表2)。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收益早已大幅偏离资产收益水平。

表2: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二)高收益难以持续,产品新发后收益往往快速下滑

选取表2中高收益产品观察其业绩表现,可以发现这些新产品在发行后收益往往会快速下滑,最后会掉到2-2.5%区间并保持稳定(图2)。如果观察万份收益也非常明显,稳享现金添利(惠享版)6号N、天天成长3号34期J万份收益在发行之初在1元附近,但在某个时点就开始迅速坍塌,阳光碧乐活55号G则通过定期释放浮盈的手段将收益率尽可能维持在合意水平,日盈象天天利84号则在产品发行后万份收益就开始持续下滑(图3)。

图2:部分高收益产品7日年化收益(数据来源:Wind)

图3:部分高收益现金产品万份收益表现(数据来源:Wind)

以上样本产品基本能展现现在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的普遍现状:“新发产品——高收益揽客——收益迅速下滑”。由于总有一部分客户会把现金理财产品仅当作流动性管理工具,对收益后续变动并不敏感,这就会形成一部分客户留存下来。理财公司通过滚动新发高收益产品,就能不断吸引并留存这部分顾客,达到规模稳定的效果。

(三)两极分化——虚假繁荣下现金理财产品收益中枢整体下行

在高收益产品表现亮眼的同时,现金理财产品整体的收益中枢则呈现下行走势。这有两个原因:

(1)2024年以来,随着资金面的整体缓解,资产端收益水平整体下行,以1Y-AAA-CD为代表去考察货币市场资产收益水平,其收益从2023年12月高点的2.67%已下行至当前的2.25%水平(图4),现金理财产品主要配置货币市场投资工具,随着之前配置的高息资产逐步到期,其整体收益水平也会趋于下降;

(2)监管对于现金理财产品的一些投资行为正在进一步规范,例如其大量嵌套投资的保险存款已经纳入同业存款管理(参考金融研究监管研究院《定了:保险资管公司存款纳入同业存款!》),“保险存款”的溢价将快速消失,这类资产的退出也将推动现金理财产品的收益中枢下行。

图4:1Y-AAA-CD走势图,数据来源:Wind

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2024年以来现金理财产品的收益中枢整体出现了一定程度下降,平均收益仅略高于2.2%(图5)。

图5:数据来源:普益标准

事实上,银行APP货架上的现金理财产品收益水平“两极分化”的特征非常明显。例如某股份行APP目前有148只现金理财产品在销售(当日已售罄产品也纳入统计),3%以上的高收益产品仅有10只占比6.76%,2.7%-3%收益次高的产品有14只占比9.46%,2.3%-2.7%收益偏高的产品有21只占比14.19%,大多数产品收益集中在2%-2.3%区间有82只占比55.41%,2%以下的产品有21只占比14.19%(图6)。绝大多数现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是在2%-2.3%区间,这和当前可投资资产的收益水平基本匹配。

图6:某股份行APP现金理财产品收益分布,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由此可见,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仅仅是货架上的少数,由于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发行后收益往往快速下滑,所以平均来看投资者很难获取持续偏高的投资收益。

三、数字游戏——客户多难以获取展示收益

(一)7日年化收益展示规则

现金类理财产品的业绩展示规则是7日年化收益率,即用近7日的收益水平(每万份收益,Ri)计算出的一个平均年化收益率:

这种收益展示对于现金理财产品有一定合理性:

(1)现金产品多是摊余成本法计量,其收益水平和市场行情波动无关,理论上通过滚动计算7日计提的收益表现更能真实反应客户买入后产品的未来收益水平;

(2)客户往往把现金产品当作活钱管理工具,持有期限本身可能很短,很少有人通过现金理财产品来做长期投资,所以偏短期限的7日年化收益率展示更能服务投资者的决策。

2023年11月,银行业协会颁布了《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行为准则》,指出“除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外,任意过往业绩展示区间均不得低于1个月”,由此可见,现金理财产品业绩展示“万份收益+7日年化收益”是标配,理论上不用披露其他计算维度的业绩。

(二)数字游戏——新产品(或份额)利用7日年化业绩展示规则高收益揽客

但是,在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揽客常态化的行业现状下,7日年化业绩展示的短期性被部分银行理财充分利用,作为了高收益揽客的手段。现金理财产品有很多手段可以做高产品短期收益,例如:

(1)在产品成立之初,利用产品规模小的优势,投入高息资产短期拉高收益,随着产品规模的增大这部分高收益存量资产也会被迅速摊薄,收益下降;

(2)运作平稳的产品短期卖出浮盈债券,集中拉高7日年化收益,当客户真正买入时收益释放已经结束;

(3)还有些方法甚至利用了收益展示的“特殊规则”,例如老产品成立新份额,新份额的收益只会从份额运作日开始计算,份额成立前母产品的低收益不被纳入计算,如果在份额成立的初期拉高收益,则新份额的7日年化收益展示会偏高,但这仅仅是展示偏高,投资者实际能拿到多少收益还要看产品后续如何运作。

因此,7日年化收益展示规则容易成为一个“数字游戏”,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要仔细甄别,关键是要去看哪类产品真正提供了较为稳定的偏高收益,也可表现为稳定偏高的万份收益,这类高收益现金理财产品还是值得投资的;对于那些利用7日年化收益展示规则,新发产品或新成立份额后,收益会从高位迅速下滑的产品,也可表现为万份收益迅速坍塌,这类产品往往仅被作为短期高收益揽客的工具,在实际投资时要注意规避。

四、亟待破局——莫让现金理财产品变了味

显然,目前现金理财产品的行业现状已经变了味,在存量博弈的大环境下银行理财被迫不断新发产品或份额揽客,而投资者很多时候看到的只是“7日年化”收益展示规则下的数字游戏,高收益产品难以持续,投资这类产品难以获得稳定的偏高收益。

进一步看,行业不断新发产品,也对现金理财产品管理难度提出了挑战,如果高收益产品规模冲高后迅速回落,在面临大量赎回时对于流动性管理能力欠佳的机构也会埋下潜在的流动性风险。行业的亚健康状态,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投资者来讲是一个欠佳的结果,这种状态亟待破局,优化现金理财产品业绩展示规则、对新产品新份额加强监管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莫让现金理财产品变了味。

1 阅读:879

行家出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