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琼华,“渣男鼻祖”郭沫若的发妻,独守68年空闺

读史局 2024-04-19 19:23:24

我守了68年活寡,一辈子只见过郭沫若2面,结婚5天后他不告而别,如果问我这辈子有什么愿望,我希望郭沫若永远得不到爱情。

或许是我的愿望被上天听到了,直到1980年我病逝前,郭沫若一生娶了4个女人,但都未能得到白头偕老的爱情,这就是我想看到的结果。

后人总爱拿朱安一生孤苦,嘲笑鲁迅先生的薄情寡义,但在我看来,朱安是幸福的,她至少得到周母的肯定,鲁迅虽不爱他但结婚后给了她离婚的选择,在朱安拒绝后依然选择供养了她一辈子。

相比之下,郭沫若才算是名副其实的渣男,我们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接受过先进的教育思想,自然看不上我这个农村妇女。

但他在父母面前想做个虚伪且孝顺的儿子,却让我用一生的等待承担了他所有的不满。

1912年,20岁的郭沫若在当地已是出了名的人物,一是他从小聪慧无论在哪上学都是学校里尖子生,同学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二是他在上学期间接受了三民主义后,开始反抗传统的封建教育,动不动就带头罢课,反对教师专制,多次被学校开除成了问题学生。

父亲觉得他缺乏管教,为此打算让儿子回来成婚,结了婚有了责任便不会在像现在一样瞎胡闹。

先成家后立业是印刻在中国家长骨子里的传统,就这样多方打听下,郭父打听到了我的贤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个从未见过的陌生人就这样定下了一辈子的纠葛。

婚后郭沫若得知我没上过学,对他引以为傲的三民主义更是听都没听过,嫌弃的表情仿佛是刚占好领地的狗,前脚刚走后脚领地被更大的狗所占一样,敢怒不敢言。

新婚夜他径直拿上被子枕头走出了门,徒留下刚揭了一半盖头的我,我伸手去拉他,说道:“今天是我们大喜的日子,你这是要去哪?”“撒开,不用你管。”他甩开我的手“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第二天父亲问他为什么从书房出来,他借口在看书应付过去,本以为他消气后就会跟我好好过日子。

没想到新婚第五天,他不告而别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去向,甚至连他敬重的父亲都不知道他的打算,婆婆看着站在角落眼中含泪的我,面无表情地说到:“男人当以事业为重,作为他的妻子你应该理解他。”

既然已经嫁为人妇,我就应该担当起我的责任,做饭、照顾公婆、苦等丈夫归家就是我的日常。

时隔两年后,郭沫若给父亲来信,说自己即将远赴日本留学,说他已经找到人生的方向,让父亲不要为他担心,在信中问候了母亲的身体,却对我——本应最关心的妻子,未提只言片语。

我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长大,对丈夫忠贞是妻子的第一要义,孝敬公婆是做儿媳的日常准则,即便这些并非我所愿。

我生活在封建的桎梏下,做了众人眼中最得体最标准的儿媳,但对郭沫若的恨意,在我的内心深处,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在无人问津的潮湿阴沟里疯狂滋长。

在同乡人带着有关郭沫若的口信给公公时,有意避开我,我躲在暗处听到原来在遥远的日本他娶了一个日本女人。

郭沫若去了日本学医,在医院他遇到身为护士的佐藤富子,富子是日本当地有名的佐藤家族的二小姐。

因不满父亲强制为她选定结婚对象,而偷偷跑到东京当了护士,郭沫若那天恰巧到医院给朋友取片子,遇到了貌美如花的佐藤富子。

随后他利用自己出色的文学功底,经常写信向富子表白,本就反抗封建婚姻向往自由恋爱的富子,在郭沫若的不懈追求下,毅然决然地跟郭沫若在一起了。

得知郭沫若家里早已娶了封建残余的我,更是对郭沫若爱得死去活来,她公然声称没有爱情的封建婚姻根本不算数,并宣告自己是郭沫若的妻子。

佐藤家族得知富子的行为,强行将其带回家,富子为表明自己坚贞的爱意,和家族断了关系。

就这样两个反抗封建婚姻的斗士,甜甜蜜蜜地在一起了,他们带着自由恋爱的崇高开启了同居生活,郭沫若还为富子取了中文名字叫郭安娜。

随后他们生下5个爱情的结晶,安娜在家相夫教子郭沫若挣钱养家,一家人生活的很是甜蜜,郭沫若从未想过遥远的中国有一个女人,因他的不辞而别而忍耐着孤苦的独居生活。

1921年,郭沫若曾短暂地带着郭安娜和孩子们回过上海,还公然将郭安娜以妻子的身份介绍给朋友们。

他还寄回一张他们一家七口的照片给公公,公公常拿出来偷偷念叨郭家有了后,只可怜身上却留着日本人的血。

他始终觉得自己藏的很好,我对此事肯定一无所知,但他忘了他一直将我视为郭家的免费劳动力,他的屋子事无巨细都是我收拾的。

我知道他房间衣柜夹层里,放着他儿子给他寄回来的所有信件,虽然不识字,但我认得照片,认得照片上那个带着眼睛看似文质彬彬,实则毫无感情可言的郭沫若。

我每每想到他的容颜,都气得胸口发闷,每一个不眠之夜我都在祈求上天给他降下报应。

如果对于我,郭沫若对外宣称我们没有感情,或许还会得到先进知识分子的同情。

可接下来他对安娜的做法,真想叫人得而诛之。

1923年,他将安娜和孩子们送回日本后又回到国内,并未给安娜留下傍身的钱。

他走后,安娜由于和家里人断绝了关系,只得将孩子们安置在家里自己出去找工作,一个女人要养活五个孩子谈何容易,母子六人一度吃不饱饭。

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娜依旧坚持等着郭沫若回去,一个人苦苦支撑了5年。

1928年,国内北伐失败,郭沫若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到日本,他多方打听才找到安娜母子。

安娜对一身狼狈的郭沫若没有丝毫嫌弃,而是细心照顾了多日,在国内经历过战火的郭沫若,难得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那段日子他们又找回了新婚的感觉,一家人甜甜蜜蜜,郭沫若发现从来没关注过的孩子们都长这么大了,安娜也已不再光鲜而是充满疲态。

如果说郭沫若的作品大多充满浪漫主义情怀,不是因为他内心感性对爱情有独特的理解,而是因为他经历的女人够多。

1937年,国内抗战爆发,郭沫若从日本不辞而别,带着些许便装便从日本坐船回了国。

像当初跟我结婚后,不辞而别一个样,安娜也和当初的我一样,期待着、盼望着这个男人有一天能在回到自己身边。

只是这么多年的等待,缓缓而过的溪流早就将我内心的磐石,侵蚀出千百万条沟壑,安娜却不像我,她始终爱着郭沫若。

也是很久之后我才得知,郭沫若之所以不辞而别选择回国,是因为他在日本爱上了一名进步的中国女子于立忱。

于立忱是一名记者,接受过先进的教育,由于身体不好在日本养病,期间得知郭沫若在日本。

经常去找郭沫若询问国内情况,于立忱钦佩郭沫若的才华和见解,当时的郭沫若对于疲态尽显的安娜早已没有了激情。

反而对与疾病抗争而显得脸色苍白,身段柔弱无骨的于立忱萌生爱意,因而对其猛烈出击。

于立忱坠入爱河,据说还怀了郭沫若的孩子,安娜得知后大闹一番,于立忱对于自己的处境既羞愧又矛盾,本就身体虚弱的她在精神的折磨下,选择了上吊。

于立忱去世后,郭沫若不告而别回了国。

郭沫若回国后,国内已是艰苦的抗战阶段,战场的惨烈并未浇灭他疯长的爱意,安娜的坚守和于立忱的死亡也没让他收敛。

1939年,郭沫若再次结婚了,47岁的他娶了23岁的于立群,主持婚礼的周总理郑重地说:“希望这是你最后一次结婚。”

一生只爱过一人的周总理,可能永远无法理解郭沫若的多情,他怎么会对这么多女子动情?

1939年,公公病重,离家27年的郭沫若再次回到乐山,得知他回来家里人像过年一样忙活起来。

就连卧床多日的公公,那天还特意让人搀他出门去,我依旧穿着平日的粗布衣服,在厨房里忙活。

中午刚过他回来了,坐在堂屋里,大人小孩亲戚邻居挤满了院子,我吃完饭收拾好碗筷就回房了,对见他我没有丝毫欲望。

如今我早已年老色衰,如果当年他说出不喜我,让我回家去,我想如今的我也该儿孙满堂了。

他一句话没说,既没说如何待我,也没说如何回来,身为女人我只能等待,直到如今,他回来对我又有何用?

待到吃过晚饭,众人都回了家,我也打算回房,他拦下我,莫名其妙对我深鞠一躬,我没说话更没扶他说早已原谅他那些鬼话。

我只是绕开他回了房间,我们之间早已两散,何来原谅。

后来他便走了,和于立群过美满的日子去了。

听说于立群给他生了6个孩子、听说于立群得知姐姐于立忱因郭沫若而死大受打击,两人感情受到重创、听说于立群也选择了和姐姐一样的道路结束生命离开了郭沫若。

后来我实在年迈,耳朵也不好了再也听不到有关他的任何闲话了。

我这一辈子都耽误在了郭家,我守了68年的寡,我一直觉得恨他天经地义,恨他娶我,恨他不告而别舍我而去,恨他从不考虑我的感受公然与多位女子同居,恨他多情更滥情。

但我真的恨他吗,临终之时我还在问自己,或许并不恨,因为他始终不爱我,我亦未曾爱过他,不爱何来恨?

0 阅读:65
评论列表
  • 5666 5
    2024-04-20 00:16

    他就是渣男之最!

读史局

简介: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