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耀湘兵团在错过了最佳的逃跑时机后,被东北野战军主力层层包围。几天内,东野成功吃下了国军在东北的10万精锐部队,辽西会战以我军的全面胜利告终。
现在,东北大局已定,只有卫立煌震慑的沈阳国军还在负隅顽抗,辽沈战役即将到来尾声。
然而就在此时,一支意想不到的部队抢先占住了营口出海港,沈阳10万守军又有了逃跑的条件。那么,辽沈战役的收尾阶段究竟有哪些变数?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1日,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和政委特别下达命令,要求前线部队务必捉拿蒋系青年军第207师师长戴朴,于是他也成为整个辽沈战役期间唯一被专电缉拿的国军高级将领,野司电文中说明:“207师师长戴朴极端反动,已令其部署焚烧物资,望各部注意清查逮捕,以便战后依法处办”!说明一下,青年军各师是辖有旅级单位的,所以等同于之前整编师的级别。
攻占营口,国军插翅难逃当时,国军52军军长刘玉章一直奉杜聿明指示,率部镇守沈阳以南的辽阳地区。但辽沈战役开打后,52军一直按兵不动,刘玉章也没有想着如何效命,他的眼里似乎只有营口。
从辽沈战役一开始,刘玉章就心心念念营口的海上撤退路线,让他上战场他不动,反而一直在等沈阳的撤退消息。
刘玉章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24日,黑山阻击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刘玉章向杜聿明请示,让52军先行拿下营口,算是给国军准备好一条退路。杜聿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同意了52军的行动方针。
短短两天时间,刘玉章便拿出了解放战争中国军行军的最快速度,日夜奔袭跑到了营口。但是,刘玉章没有把这种速度拿到战场,而是用在了逃跑上。这也能侧面看出,东北国军的士气,早在一开始就已经散了。
26日夜,52军抵达营口,并呼叫舰船准备从营口撤离。
同样接到消息的还有中央军委以及东野指挥部。27日,毛泽东发电报批评林彪,辽西决战中早就让东野派几个师先拿下营口,可是独立2师却调头围歼廖耀湘兵团了,现在让52军钻到空子,一旦让沈阳的卫立煌部队逃跑,这该如何是好?
其实,林彪也没有料到刘玉章会绕过卫立煌,直接向杜聿明请示军事行动,52军能够抢先来到营口,也纯属意外。但事实就摆在面前,27日,林彪下令:让少数部队清理辽西战场,其他纵队向沈阳、营口同时进发。
这是最后一场战斗了,拿下这两个城市,辽沈战役就算是彻底胜利了。
接到命令后,最苦的还是东野九纵。这支部队在拿下锦州后,日夜兼程跑到黑山参与围歼。刚抵达黑山,廖耀湘的部队就基本投降完了,九纵战士们还没等喝上一口汤,又要跑向营口。
4天4夜的行军,还没打上一场仗,实在是有些难受。但是军令如山,九纵的战士们没有半点怨言,立刻从黑山南下营口,又多了两天两夜的急行军。
在奔跑过程中,战士们已经很疲惫了,有的战士甚至学会了跑步时睡觉的技能。炊事班都坐在卡车上,做好饭后用饭勺一点点分给正在奔跑的战士们。战士们只能边跑边吃,但想到营口还在敌人手里,战士们的心里就又卯足了一股劲儿,拿下营口,我军就获得全面胜利,现在苦一点,算得了什么?
经过昼夜奔袭,九纵在29日夜抵达营口外围。可是狡猾的52军已经在城外部署了三方面兵力做好防御。
10月30日,营口战斗正式打响。由于九纵在星夜兼程中丢下了重武器,所以前期攻势十分缓慢。与此同时,海上运兵船已经抵达营口港,52军正在一批一批向海上撤离。
时间紧,任务重,留给九纵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就在此时,我军独立2师也杀马赶到,从营口东北侧开始向52军展开进攻。有了友军的支持,营口攻势开始朝我军有益的方向发展。
此时已经有两艘运兵船离开了港口,第3艘运兵船正在上人,52军撤退眼看就要成功。然而,一场突发意外却打乱了整个进攻节奏。负责防守营口的52军部队突然调转炮头,将炮弹重重砸向第3艘运兵船。不一会儿的功夫,运兵船就搁置在浅滩上,海滩上几千人的部队瞬间出现大量死伤。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52军的防守部队在独立2师赶到之后,就立刻产生了哗变。炮兵指挥官大骂刘玉章不是个东西,让他们垫后,自己却拍拍屁股要逃跑了。指挥官们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就调转炮筒,向曾经的部队展开攻击。
这种现象让九纵和独立2师都很意外,见过叛变的,可也没见过叛变这么快的。但炮兵们的“好意”,我军自然会慷慨收下。一时间,52军防御部队全体向我军投诚。营口的进攻进入一边倒的阶段。
下午,营口成功解放,国军只跑了两艘船,共计1万人,这样的损失我军还是可以接受的。现在,营口已被收入当中,全东北只剩下沈阳还没有解放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九纵和独立2师攻打营口时,沈阳攻城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沈阳攻城战,卫立煌逃跑10月29日,卫立煌在沈阳“剿总”司令部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隆隆炮声。他没想到,前脚廖耀湘兵团刚被歼灭,后脚东野就来到了沈阳外围。速度如此之快,让卫立煌也感到措手不及。
29日上午,沈阳外围战斗已经打响,东野战士们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敌军。其实此刻,沈阳的防守部队已经没了士气,用不着我军大规模进攻,一些防御阵地就开始准备缴枪投降了。
卫立煌坐在指挥室内,心中五味杂陈。
根据后来他的回忆,他当时无比感叹毛泽东的战略眼光,称毛泽东打仗就跟写诗一样,奇计频出、环环相扣,蒋介石乃至整个国军怎可能是其对手?毛泽东的指挥,只能用艺术来形容。
10月30日,沈阳的战斗开始进入攻坚阶段,可是卫立煌却还在思考要不要撤离。后来有人说,卫立煌当时是仓皇逃上飞机的,也有人说卫立煌在司令部内反复挣扎,打算“以身殉国”,后来被身边的人强行架上飞机的。但不论怎样,10月30日,卫立煌都是乘飞机逃跑了。
主帅逃跑,沈阳内的守军士气大败,他们再也没有反抗的动力,除了少数顽军还在抵抗之外,沈阳的枪声已经越来越稀少了。
此时南京,蒋介石已经接到了卫立煌逃跑的消息,他慌忙之中让周福成顶替卫立煌的位置,让他不惜一切代价,死守沈阳。周福成受宠若惊,他知道,自己的仕途本来已经很渺茫了,现在临危受命,真的有可能经此一战直接变成蒋介石的心腹。
老话讲“即使杆子再油腻,可是杆子就在那里”,周福成一时被功名利禄冲昏了头,直到这个时候还想拼了命地往上爬。
接到指示后,周福成招来53军的几个师长,让他们拿出必死的决心守住沈阳,做好与城共存亡的打算。但是沈阳城内已经遍地都是东野战士,周富城没有醒来,53军的师长们已经醒来了。他们奉劝周福成:不要再想蒋介石的加官进爵了,现在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在廖耀湘兵团于辽西地区全军覆灭之后,东北国军的老巢沈阳已经是熟透的柿子,在东野各纵向沈阳进军之时,蒋军沈阳守备部队中只有青年军第207师特别顽固,在其他部队纷纷派出代表,试图联系东北野战军准备起义的过程中,该师仍然拒不投降企图负隅顽抗。因为这个戴朴是黄埔和陆大毕业的双料嫡系,出身于陈诚的土木系部队,所以思想非常反动。
面对汹涌的“申请起义”浪潮,为减小部队进城的阻力和牺牲,辽北军区政委陶铸特别请示林罗首长,要求批准将这些部队的行为按起义对待。但是林彪和罗荣桓两位首长不太认可,因为在东北野战军大军压境并且先头部队已开始攻城的情况下,沈阳守军的这种做法只能算“投诚”,但是毕竟事关重大,于是再电请西柏坡决定。
西柏坡也认为确实不够起义标准,但是辽北军区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指示,而前线又是情况紧急,遂自作主张答应了对方,弄得林罗首长非常被动,只好再电西柏坡解释:“辽北军区不待我们批准,已经答应,造成已成事实”。也就是说,沈阳守军有相当一部分算是“主动起义”的,但是,其最高指挥官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却拒绝了部下们的起义请求。
决心起义的原东北军将领王理寰等人组织了“和平解放沈阳委员会”,并派代表劝说周福成领衔起义,然而这个出身东北军的将领却非常顽固,公然叫嚣还要焦土作战,代表们告诉他各部队已经接洽起义不再服从指挥,周福成狂怒反问“谁敢”?各军、师长们眼见他顽固不化,遂将其弄出司令部迁往一座银行大楼,以免周福成在期间起到破坏作用。
周福成
但周福成依旧不肯,他的命令越来越极端,扬言53军师长们违抗军令,要在战后避着他们。师长们左右相顾,他在这儿负隅顽抗,可别耽误其他人投降。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这些指挥官就一起把周福成绑了,把他关到世合公银行大楼内,他们自己准备率部出门投降去了。
就这样,沈阳攻城战也在国军的轰然倒塌下,进入到了收尾工作。
周福成被俘,沈阳和平解放由于大部分守军已经放下武器,因此东野各部进展很快,11月1日上午,二纵6师16团一连长黄达宣,率领全连战士搜索前进到达那座银行大楼,发现楼内楼外聚集着大批扔了武器的国军官兵,就问他们最大的官在哪里,散兵们指了指楼上。
东野战士们已经将大楼团团包围。其中有一名战士喊话,让楼内的敌人缴枪不杀,否则就炸楼了。
不一会儿,周福成缓缓从楼内走出,他放下武器,高举双手,目光不敢直视东野战士,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刚才还想誓死守卫沈阳城的将军,已经没有了几个小时前的威风。
二纵6师师长张竭诚来到大楼门口处,问周福成是什么官?“我姓周,叫周福成,福分的福,成功的成。”周福成如是回答道。
周福成
听到周福成的名字,张竭诚笑了,他说你放下武器很好,现在跟我们走吧。都到了这个时候,周福成还在嘴硬,他说“我是周福成,我们正在和你们商量投诚事宜”。周福成很明白,我军对起义部队和投降部队的待遇是不一样的,直到最后一刻,他也想要捞到最好的待遇。
这句话把张竭诚逗乐了,说哪有这样起义的部队呀。既然周福成认为自己是起义,那就命令还在浑河抵抗的207师投降。谁知周福成摇头道,207师号称是国军的“党卫军”,自己可指挥不动。张竭诚笑了笑,说那你就乖乖投降吧,喝令周福成及手下全部缴械,按俘虏待遇排队押出大楼,这其实是按“投降”处理的。所以投降和投诚仅仅一字之差,在战场上有时候也是很难界定的,总体而言,在我军包围和武力压迫下,没有进行抵抗而主动放下武器的可以算为“投诚”,而在我军开始攻击后,因为打不过被迫放下武器的那叫“投降”。
周福成被俘之后,207师也在不久后被我军歼灭。
在实际操作中,沈阳守军作战序列中原属东北军系统的第53军、新1军暂编第53师等部队,也是按“投诚”而非起义对待的,处理方式与长春的新7军相同,即部队开出城外在指定地区接受我军的改造和整编,反动军官被清洗掉,部分战士补入东野各纵,这绝不是起义部队的待遇。一直到40年后的1988年,有关部门才追认了上述部队的行为是“起义”。
而态度最顽固的青年军第207师,师长却不见了!原来戴朴中将眼见大势已去,已经丢下部队化妆潜逃了,而207师各部没有接到任何命令,就都蹲在地堡和工事里继续顽抗。11月2日,东野出动一个独立师围歼了该师最精锐的第1旅第2团,部分国军官兵逃至苏家屯后,企图以假投降来掩护逃跑,结果被我军识破一网打尽。
值得一提的是,207师确实是最后一支投降的部队,带自己的炮兵开始对他们开火前,他们仍然在抵抗。207师也算是整个辽沈战役中国军最“顽强”的部队了。
此时的沈阳城内,到处都是投降的部队,有的地方早就把汽车开成一排,上面的司机已经做好准备,随时接受我军首长的指示。有的部队更是放出“狠”话,说你们今天来收缴枪支也行,明天来收缴也行,反正我们就在这里,哪儿也不走。在东北野战军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青年军第207师其他部队不得不缴械投降,解放沈阳的战斗才彻底结束,期间共消灭国军一个兵团部、两个军部及7个师、3个骑兵旅134500余人。在被消灭的敌人当中,绝大部分属于“投诚”,否则攻克如此一个大城市,东北野战军不可能在三天内取得迅速胜利。一小部分则属于“投降”,但是零星的抵抗已无意义,根本不是东野大军的对手。
11月2日,沈阳完全解放。与此同时,辽西的侯镜如也率领兵团从海上撤离葫芦岛,整个辽宁就此解放。
到此为止,辽沈战役以我军的全面胜利宣告结束。东北国军45万主力基本被我军歼灭,东北全境解放。沈阳、长春、锦州到处都是欢呼雀跃的百姓,他们等这一天,实在是太久了。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辽沈战役虽然规模宏大,但是东北主要城市并没有遭到大面积破坏,战后复苏十分迅速。东北野战军不仅拿下了胜利、全歼了国军,还最大限度地保住了人民的财产,实在是可歌可敬。
辽沈战役不但奠定了东北的局势,更是让东北成为解放军的大后方。之后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军的家底儿能够越来越厚,几乎都有东北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