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给中国企服传递的三个象征意义

人称我踢客 2024-09-14 04:33:24

飞书的发布会我看了。

网上吹飞书的很多,我就不跟着吹了,我只想谈谈这次飞书发布会后,我观察到的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1、飞书发布会的象征意义

飞书的这个发布会,说起来源远流长。但9月4号这个,是飞书裁员消息以后,真真正正的第一个发布会。

有别于以往,这一次飞书搞得挺大,还请了很多牛人。

媒体端,ToB企业服务的大大小小的媒体肯定是都到了。顶级的管理咨询大拿陈果、刘润老师去了。创业公司墨问东西的CEO池建强去了。客户那边更是把蔚来李斌都请来站台了。这个阵仗,通过我例举的名字,你就能感受到,飞书的PR是做了充足准备。台上台下把整个企业服务圈、管理咨询圈、技术圈、创投圈的各种有关联性的大佬都拉出来,主打一个一应俱全。如果你看看前阵子钉钉的发布会,能明显感受到飞书的狠劲,这个嘉宾无论级别还是数量,都朝着断崖式领先的方案去做的。

意味可以说是非常明显了。

在所有人意料之外的,谢欣又在这个会上又公布了飞书2024的预计ARR将超过3亿美金。退一步讲,飞书上一次讲过收入了,这一次再讲,其实没有新意。但谢欣继续这么干,而且还是在这么多大佬面前讲这个数字。只能理解为,飞书必须要给自己和业界来一剂强心针。

飞书讲自己收入的逻辑我之前讲过了,3亿ARR对字节不算多,但对整个行业也不算少。讲3亿,既是对之前2亿美金收入的闭环回应,又巧妙的告诉圈内,飞书现在这个体量竟然还有50%的收入增速。

当然,还有飞书的收入量级是什么档次。

整个企业服务端,一众公司对收入都是讳莫如深的。无它,数字太难看。谢欣不遗余力的在收入数字上打明牌,其实是在量化PR这个团队在国内市场的站位。纵向业务对比,抛开两大巨头用友金蝶,如果你有兴趣看看企服的上市公司,行业顶端也基本在20亿左右。横向业务对比,如果你有兴趣看看钉钉企微,再拿飞书的收入量级毛估一下,飞书做的怎样大家心知肚明。都知道中国企服难做,但谢欣告诉你飞书收入在增长。都知道飞书3月份刚裁员,但谢欣告诉你飞书收入在增长。这么巧,9月开发布会讲新的厉害的产品功能,谢欣想告诉你飞书收入还能继续高速增长。

这股子心气,已经不能说努力了,简直是刻奇。

所以飞书开发布会,是不是要开,值不值得开?裁员了还要抛头露面大张旗鼓?大家都有答案了。

2、飞书的产品思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有业内的朋友这次评价,说飞书这么大的发布会,PEOPLE是半个字都没提。

这个角度其实比较清奇,但我觉得并不意外。

飞书一贯的产品口碑,都是文档留下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对飞书的文档赞不绝口。在这个基础之上,飞书又发力做了PEOPLE相关的业务。

我之前也解读过,飞书为什么要做这些业务。但现在一看,飞书其实是回复了正常。

多维表格,不新鲜。低代码平台,也不新鲜。

但飞书拿出来,放在久违的发布会上去讲,从旁观者的角度,飞书对整个企业服务的理解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阶段一是单点突破,做文档。这个大家都懂,你不做文档,就不存在协同。IM做的已经五光十色的同时,飞书也必须从文档工具入手去跟企微和钉钉做差异化的竞争,赢取用户口碑。

阶段二是矩阵突破,所以飞书做了那么多的效率工具和业务工具。企业IM竞争之外,必须有更高的附加值,把口碑塑造成护城河,也是通过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去获取更多用户的手段。

但现在飞书可能意识到了,垂直条线的效率工具做到最好,也不能帮助拉新。从企业和岗位的运转逻辑上,这个事情我想不用再解释了。产品矩阵本身是流量消耗者,飞书的垂直工具做的很好,但第一不能高速拉新,第二有适用性问题,要带动飞书的增长,只能等待。

阶段三,就是飞书的多维表格和低代码平台了。

我对飞书做这件事的理解是,阶段一是以个人用户为中心,阶段二是以岗位用户为中心,阶段三是以项目用户为中心。

个人用户拉动企业用户增长,这条路径在初期是存在的。钉钉和企微已经走通了。但这个阶段已经迅速被跨域了,再重复这条路,走不通了。

岗位用户拉动企业用户增长,这条路径是飞书企图做的差异化竞争路径,老实说,没有明显的效果。岗位工具的专业性价值让它不能免费普及,也不能让岗位用户决策把企业用户带进来。

项目用户拉动企业用户增长,这个路径的逻辑是闭环的,就看飞书怎么做了。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在这么实践。我相信在看的诸位不少都已经在公司用企微内部沟通,个人用飞书撰写各类文档。这个路径,缺乏的是多人协作,真实的项目组还是没能长期活跃在飞书上。多维表格和低代码平台,贡献的是这个价值,飞书版的庖丁解牛。

所以飞书9月4号的发布会讲新的多维表格和低代码平台,本质上是在讲,飞书对于用户和企业效率工具的理解,在什么档次。

行业思考者的档次。

3、飞书描述了一个新的客户范式

如果你有心观察,可以看到飞书在这个会上,讲了几个客户。

蔚来、中国生物制药、茶百道、宁德时代、影石。

给你们揭露下他们的共性,制造和零售厂商。

企业服务这个圈子,惯常的做法,是把那些耳熟能详的大logo贴出来,当典型成功案例。成不成功不一定,但logo一定要家喻户晓。什么行业不重要,但logo一定要家喻户晓。核心目的就是,这些家喻户晓的大公司用了我的产品,所以我的产品一定是得到行业巨头认可的,一定是质量过硬的,一定可以覆盖行业尾部的需求。

这个逻辑放在融资年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是大家惯常通俗的做法。

但飞书这次放出一堆制造和零售厂商,如果炒二级市场的,应该知道这些公司,在现在这个时代,有多么珍贵。

如果还在大讲故事、融资飞奔的年代,讲大logo的成功案例,会得到很好的背书。

但现在是什么时期,那个负面的词我不想讲,就用平稳来代替,大家没有意见吧。

制造和零售厂商,可以说每一分钱都是从各个细枝末节里抠出来的。而在一个平稳发展的年代,要想从各个细枝末节里抠出来更多的毛利 ,效率和组织是真的需要精细化的提升和演变的。

飞书一直讲效率,这次是真的讲到了刀刃上。

茶百道出来说飞书多维表格怎么帮助他们8000家门店精细化的运营,举的是巡检要点的例子。蔚来出来说飞书怎么帮助他们提高建换电站的效率。中国生物制药出来讲怎么通过飞书搞定销售方差的问题。

核心业务的效率提升讲的有血有肉。

我一直讲,中国的企业服务在宣传方面,都很傻,以为自己做了个系统,就能帮客户管好业务,以为只要做了大logo,不管是外包还是什么小业务,就赶紧贴出来。

如果你真的讲出来都是有血有肉的场景,解决的真实客户问题,你的产品价值,一定会被交口称赞。

这个道理不难懂,但真的做出来,很难。

回过头去看发布会,飞书当然还在艰难前行。但顶着这个时间节点这个经济形势,飞书在产品端的思考,还在不断深入。如果中国企服在粗放的规模化和收益之外,还能有个通过业务思考真实裂变出产品创新的精细化增长案例,那我觉得是行业之福。

思考者永远是稀缺的。

0 阅读:1

人称我踢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