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出身可以说五花八门,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是对于饭都吃不饱的朱元璋来说,实在是值得大疏特疏。封建王朝中,皇帝出身高贵的有世袭王公,如唐高祖李渊,隋文帝杨坚等。作为底层阶级出身的皇帝,中国古代封建大一统王朝来说有两个皇帝的出身最有代表性,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个就是本文的主角明太祖洪武大帝了。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明王朝作为中国倒数第二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现在社会,对明王朝的态度更多的是批判,黑暗专制,帝王昏庸无能,明王朝的统治简直就是祸国殃民。但是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创者,朱元璋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的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自古能军者,无人出李世民之右,其次则朱元璋”,千古一帝康熙也称赞他“治隆唐宋”,能赢得这两位的盛赞,朱元璋的能力绝对非同一般。更重要的是,朱元璋是从乞丐走向皇帝的宝座,可以说是尝尽了人间百味,他从农村老家出来,一路尸山血海,才一步一步迈向人间至高的位置。
朱元璋的老家是今安徽凤阳人,祖上都是以务农为生,由于天灾,加上元朝统治阶层的救灾的不利,朱元璋那贫困潦倒的家庭也变得支离破碎。他们作为社会最底层的苟活者,命运大多是悲惨的,他们颠沛流离,上无遮风挡雨之屋,下无养家糊口之地。连诗圣杜甫这样的高级人才都不得不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感慨,可想而知古代底层者的生活定极其艰难,他们被奴役,被剥削,遇到明君盛世还可以果腹,大多数时间,都只能勉强活着。在元朝生活的百姓更甚,元朝用铁蹄踏破中原王朝后,实行了残暴统治。据河南荥阳市出土的一块元朝石碑记载;
桑田变海,万民离散,未知陵谷迁变后,能得几人全家存焉。身不由己,哀痛感伤。遂随大朝兵马北渡黄河,前到元州寓居。诣於大朝戊戌,挈家老幼。”
大意是元朝大军攻占河南之后,田野都被肆意践踏,百姓纷纷迁徙逃难,一个家族能活下来的能有几人?即便是活下来的,也被强行征兵,或者成为他们的奴隶。从字里行间里我们依然能解读到元朝统治阶级并不重视底层群体,元朝的覆灭恰恰是这群不起眼的底层把他们推翻的,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存在不到一百年时间就是最好的佐证。
元朝疆域地图
元朝统治中原后实行了严酷阶层统治的手法,元朝文人谢枋得在《叠山集》中,对当时社会各个行业之人,作了一个划分,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从中可以看到,代表读书人的儒,排在第九,所以读书人又被称为“臭老九”!可见儒生在中华长达几千的历史长河中在元朝是最不得志的一群人。排名第八位的是歌妓,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读书人的地位比歌妓还低,仅仅高于乞丐,这也反映了元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能。当然这仅仅是个人对当时社会各界群体的划分,并不代表统治者的认同,但是文人谢枋说的肯定也是当时存在的一个巨大问题,要不然他也不会有如此感慨。
历朝历代,作为帝国的政治统治者,都是优先考虑文人士族阶层的地位和权利,他们某种意义上是与皇权共治天下的。元朝抛弃文人导致的结果便是一百年不到,强大的帝国便轰然倒塌。
元朝各界人物分层图
朱元璋的父亲就是给人当长工的一个佃户,也就是种地的。等庄稼熟了,十斤麦子中,地主各种理由要去6斤,交税1斤,剩下的别说吃饱了,全家人每人喝碗粥都不够,所以人生开局是上帝掷的骰子,我们无法决定,但是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就成了能力的一种体现。朱元璋就是在乱世时期中,紧紧的抓住了时代的潮流,利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不过对于吃不饱饭的朱元璋来说,他当时可没有如此的雄心壮志。幼年时,老家因为遭遇灾荒的原因,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相继死去。为了活下去,朱元璋只能离开老家,四处流浪乞食为生。他给人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很早以前有游戏界网友戏言:开局一个碗,说的就是朱元璋。因缘巧合之下由同乡好友汤和引荐当了大头兵,最后靠能力与智慧做了万人之上的雄主,这跟他的努力与体会人生百态是分不开的,可见磨炼是对生人高度最好的升华。
元末农民起义是一笔乱账,因为当时各路诸侯城头变幻大王旗,今天张大王,明天赵皇帝。怎能是一个乱字可以说得清,不过命运在这时候开始眷顾朱元璋,他从军后有幸成为元帅郭子兴的亲兵,由于幼年的乞讨经历,他比其他人更加有见识,而且勤于学习,舍得钱财,每次打仗的战利品,都要拿出来分给袍泽兄弟。再加上他有勇有谋,会打仗,所以大家紧紧地团结在他身边。元末割据势力图
郭子兴也很欣赏他,慢慢的有意栽培他,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养女马姑娘许配给他,这个马姑娘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大脚马皇后,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贤后之一。可惜在任何时候,农民起义都是非常难的。不仅仅是因为统治阶级势力的强大,更重要的是起义者的自身素质也存在巨大问题,当他们尝到甜头后,便不思进取,原地踏步,享受着当下的繁华,往往因为一点利益就大打出手,不顾全盘格局,太平天国便是最好的例子。
马皇后画像
郭子兴的起义队伍同样避免不了,内部明争暗斗,郭子兴虽说是集团董事长,但是在董事会上没几个董事跟他同心,再加上他本人嫉贤妒能,不久以后矛盾就彻底爆发,朱元璋看出这些人是不会成事的,为了今后打算,主动申请外出招兵。这样既能躲开权力争斗的漩涡,也能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可谓一箭双雕。朱元璋外出后招兵买马,小时候的伙伴纷纷来投,一时间朱元璋声势大涨,实力也得到巩固。后来郭子兴因病去世,朱元璋以他的能力跟声望接管了他的旧部,奉小明王为领袖,成为了一股独挡一面的势力。后来又加纳了徐达,常遇春等猛将,李善长,刘伯温等谋臣,可谓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在那个义军遍地的时代,朱元璋并没有被眼前的一些胜利冲昏头脑,他正确的运用了朱升赠送的九字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要知道称皇帝不过是一句话的事,但是能不能做成皇帝那可就是千难万险的征途。只要有了实力,不想当皇帝也不行,没有实力,想当皇帝也白搭。就跟那句流行语一样“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你要是脖子不好,给你顶皇冠你也得犯颈椎病。朱元璋就是个明白人,在各路诸侯狂热的白日梦中。他是众人皆醉己独醒,不争一时之长短,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赢得了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机会。估计到自己的实力已经可以上牌桌了,他先后发动进攻,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一系列地方势力,统一了整个江南。并准备好了登上决赛的擂台。直面最后的对手——元朝政府。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严明军纪,对百姓秋毫无犯;礼贤下士,对士族阶层礼贤下士;勤劳政事,兴修水利,关注民生。更重要的是,他志向远大,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小地主,他要的是整个天下。终于在平定了整个南方后。他在公元1367年命令手下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期望能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一统华夏。北伐异常顺利,毕竟像元朝政府这样作死的行为没有人不痛恨,一统天下的愿望指日可待。
北伐路线
这时,朱元璋的名义上的领导小明王非常配合的死于一场意外,于是在众望所归中,朱元璋登基称帝。从一个乞丐,到登上皇帝的宝座,朱元璋完成了人生最华丽的转变。作为社会底层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对于民生疾苦非常关注,为了提醒自己不忘本,他禁止奢靡,提倡节俭,鼓励生产,严惩贪官,休养生息,拉拢士人阶层。于是才有了后人称颂的“洪武之治”。朱元璋的经历再次告诉我们一个永恒不破的真理:想要过得好,撸起袖子干就完了。
嗯嗯
噢噢噢哦哦[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