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龙兴:我在洛阳带孙子

张哥文化 2024-08-23 15:36:53

我在洛阳带孙子

夏龙兴

八一前夕,在京城的几位战友要在一起聚聚,有点约定成俗的意思。但凡没有比战友聚聚更为重要的事,我们这帮老兵都有“若有战,召必回”的高度自觉性,谁都不想缺席,早早把手头的活处理好,留出空档迎接一年一聚的日子。

想起去年的战友聚会,我当了一回召集人,有感而发写了《请喝金坛雀舌茶》的小文章,在《洮湖》文学杂志上发表。想不到有位叫马建青的小老乡,看到我的署名文章后,特意跑到编辑部要了我的手机号,兴致勃勃地跟我打来电话。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部队当教员时,曾教过他军事地形学,对他有过关照,算起来我们快有二十年没见面了。用这位小老乡的话,一边读着我写的文章,一边品尝雀舌茶,简直回味无穷。我们加上微信后,随即看到他发来的一首短诗:

“可喜曾经成师生,

不忘当年受训导。

更期廿年春秋在,

一杯清茶代酒行。”

看得出,这位在文联工作的小老乡也是性情中人。一篇小文章,续上了战友情,印证了“文以载道、诗以言情”的道理。不过今年的战友聚会,我恐怕要失约了。失约原因,不因别的,只因我和老伴在洛阳带孙子,哪儿都去不了。

在这里,我得多交代几句。老伴去年七月退休,我是今年四月退休,孙子去年十月出生,现在有九个月大了。洛阳人讲,九个月大的孩子最难带,我倒不以为然。

我家孙子一般在早上五、六点钟醒,在床上跟他妈妈互动一阵子,此时我在隔壁屋里已洗漱好,就等孩子送过来。六点二十分,小区隔壁的部队大院响起嘹亮的起床号,我已推上婴儿车,带着孙子到街心公园溜达去了。

溜达回来,老伴把做好的鸡蛋羹放在餐桌上,这是孙子的早餐,这会儿他妈妈要去上班了,有时我们也会在小区里迎头碰面,教孙子跟他妈妈说再见。

早餐后,我开车去四公里外的早市采购一天的食材,老伴在家照看孙子,哄他睡觉。从早市回来,我一般先把菜洗好,然后搞搞卫生,待孙子一醒来,我就接上手,先给他喂上九十毫升奶粉,然后在爬爬垫上逗他玩。这段时间老伴一直待在厨房里,忙着一天最重要的活儿。

午饭后,我们一家人开始午休,什么时候起床,要看孙子什么时候醒,有时他会睡到三点多。孙子醒来,先给他喂点水,或是奶粉,然后弄苹果、红枣和胡萝卜泥,说是对婴儿睡眠有益。差不多下午六点钟的晨光,开始喂辅食,有时是红枣小米粥,有时是牛肉或鸡肉或鱼肉面条,里面加些剁碎的菠菜、西兰花等绿叶菜。孙子还在哺乳期,他妈妈每天会提前一小时回家喂奶,有时是上午,有时是下午,我和老伴视情做好饭菜,调整喂辅食的时间。

喂完辅食,也就是在晚饭前一小时,我又推着婴儿车,带孙子溜达去了。有时在晚饭后,我和老伴还有儿媳,带着孙子一起去溜达。相对来说,上午时间紧张,下午要宽裕些。晚上时间基本上就交给儿媳了,洗澡、喂奶、哄觉,我和老伴这才腾出手来忙自己的事。我大多是在阅读经典小说,老伴关注健康养生的视频,给出第二天的食材清单。

忙碌了一天,颇有倦意,九点半不到,眼皮开始打架,我就洗洗睡了。但在早上、傍晚带孙子溜达,却是雷打不动的,即使遇上阴雨天,只要不是狂风暴雨,撑起一把大伞,照常推着婴儿车,我戏谑这是爷孙俩“放风”,每天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

进入夏天,我发现洛阳要比北京热得多,整天呆在空调屋里,对孩子和大人也不尽是好。推着婴儿车,带孙子到街心公园走走看看,跟人搭搭话,交流带孩子的最新感受,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自从孙子来到人间后,我甘当老伴的“小学生”,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从给孙子穿学步裤、把屎把尿,到洗脸擦油、喂水喂奶粉,渐至佳境,用职场上的经典金句,就是干什么、学什么、吆喝什么。我心想,退休就抱上孙子,是上天赐予我的最大的礼物,趁身体尚好,帮年轻人做点事,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儿。

说到这儿,我还得交代一句,我家儿子,也就是孙子的爸爸,上半年被选调去北京工作了,儿媳休完产假回到洛阳,年轻人两地分居。作为他们的父母,自然要分担他们的后顾之忧,尽到长辈的责任。当年我和老伴,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江苏,两地分居八年,那个苦楚,我刻骨铭心。带好孙子,兹事体大,不容我和老伴有丝毫的懈怠。所以我和老伴退休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以赴带好孙子,原先设想退休后周游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愿景,只能往后推一推了。至于八一战友在京城聚会,我也只好失约了。好在儿媳是现役军人,八一建军节这天,放假半天,老伴特意在食材清单上多了两道菜谱,做了六菜一汤的午餐,如同官兵过节要加菜似的。孙子看到穿军装的妈妈笑盈盈地站在门口,一张小脸笑得格外灿烂。我心头一热,一家三代人在洛阳过建军节,也蛮有意思的。

前面说到的街心公园,严格地讲算不上街心公园,但在我眼里,却是我推着婴儿车,带孙子溜达的好去处。先不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街心公园,倒不如透露一下我在洛阳的坐标。

众所周知,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是中国十三朝古都,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500年的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西周“何尊”的青铜器上,其铭文将洛阳平原称为“中国”。作家阎连科是洛阳嵩县人,他在《一个村庄的地理》里写道:“中国之所以叫中国,是在古代中国人以为中国是世界之中心——是世界的中心,因此才叫了中国的。而中国的河南省,原来不叫河南,而叫中原,那是因为中原是中国的中心才叫中原的。而我们县,也恰好正在河南的中心位置上。而我们村,又恰好在我们县的中心位置上。如此看来,我家乡的这个村,也就是河南、中国,乃至于世界的中心了。”我眼里的这个街心公园,地处洛阳城中心区域,套用阎作家的话,我溜达的街心公园,也就是河南、中国,乃至于世界的中心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发现。

一早一晚,我推着婴儿车,带孙子去世界的中心“放风”,不是谁都能这么想的,只有读了阎作家的《一个村庄的地理》,才会浮想联翩。其实我说的街心公园,是秦岭防洪渠北岸绿化带上的一处景观,中间被一条叫乐山路的城市大道隔开,叫它滨河公园再贴切不过了。但在“公园责任公示牌”上,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它有响当当的园名,一个叫瀚明园,四星级公园;一个叫锦瑟园,三星级公园,同属一个社区管理,管理面积达15840平方米,可是在百度上根本搜索不到,叫我有点费解。一早一晚,我推着婴儿车,带孙子去街心公园溜达,指的就是瀚明园。锦瑟园偶尔也去,里面有一块羽毛球场地,带孙子到场地周边溜达,主要是让孙子看会儿打球,因为孙子的爸爸酷爱打羽毛球,曾在我面前表达过,将来他要培养孩子打羽毛球,当世界冠军。要说起来,孙子坐在婴儿车里,两只眼睛转过来、转过去,全神贯注空中飞过来、飞过去的羽毛球,有时还会从小推车里站起来,咿咿呀呀地叫唤着,惹得打球的人挥舞球拍,朝我孙子做出逗笑动作。看到如此情景,我会拍成视频发给他爸爸看看。

虽说孙子的爸爸不在洛阳,但培养孙子对羽毛球的关注度可不能停。我现在居住的小区叫山水名邸,小区不大,只有七栋楼,每栋楼七层高,有四个单元,前后排开,楼与楼之间,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有一条三米宽的小径,因为小区是建在一片浅丘上的,坡地的小径就呈现出舒缓起伏。一早一晚,我推着婴儿车,带孙子迈向小径,在晨昏的光线中,起起伏伏走着,听着树林里的虫鸣声,越走越让人有行走在原始森林里的感觉。小径的两头通向车行道,车行道两侧又是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有规整的停车位,俨然像森林公园里的停车场。

说来也怪,从未看见有鸟屎落到车身上。我从北京开来的私家车,来洛阳快三个月了,没见过车身上“挂彩”,老伴跟我开玩笑说,这里的鸟儿讲道德。鸟儿讲不讲道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小区里有宣讲中华优秀文化的道德讲堂,在每条小径的边上,立有礼、静、诚等图文并茂的宣讲标牌。

一早一晚,我推着婴儿车,带孙子走在小径上,总会在宣讲标牌前停会儿,把上面的文字念给他听。当然孙子不可能听懂上面讲的那些道理,但我发现,他的眼光始终没有离开标牌,在我推着车离开时,他还扭着小脑袋往回望,一幅依依不舍的样子。我着实有些惊喜,便讲给老伴听。老伴说,别看孙子现在听不懂,等他到了听懂话的年龄时,你再给他讲上面的那些道理,他能很快理解的。如此看来,我带孙子的能力水平又上层次了。小区的大门朝东开,门前就是乐山路,往右走一站地,就到周山大道,再往南,就是周山森林公园。往左走不到二十米,是秦岭防洪渠上的周山桥,当然也是乐山路上的一座桥,但它不叫乐山桥,也不叫防洪渠某某号桥,这又是令我着实费解的地方。过桥往左,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瀚明园,公园入口处是城市停车场,中间有一条八米宽的水泥路,水泥路两侧的停车位,我数了数有102个。一早一晚,我推着婴儿车,带孙子去溜达时,发现停车场使用率不高,最多的时候只停放了20辆车,空置的地方却成了大人带孩子出来玩的“集散地”。你系着腰凳,我推着婴儿车,大家从周边的小区走出来,纷纷往“集散地”扎堆,像事先没有约定而一齐前来会合似的。一来二去,彼此之间就熟了起来。但我发现,大多不是洛阳人,有从甘肃来的,有从黑龙江来的,也有从安徽来的,还有从海南来的,说话南腔北调,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切磋育儿经。他们当中,有比我岁数大的,也有比我小的。比我大的,是女儿生了第三胎;比我小的,是提前退休回家带孙子。我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听我这么一说,就有人嚷嚷要建个群,群名都想好了,就叫“我们在洛阳带孩子”。立马有人响应,大家七嘴八舌,有说叫“外地人在洛阳”好,有说叫“瀚明园里的老顽童”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这帮六零后,八竿子打不着的,竟然因为来洛阳带孩子,建立了一个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的育儿群。有位跟我年龄相仿、从西安来的女士问我,孙子的奶奶,咋总不见呢?我呵呵一笑,说老伴主内、我主外,她在家忙着哩。彼此交谈的话题当然离不开带孩子的事,孩子长、孩子短地说一阵子。谁家孙子长牙齿了,谁家外孙会叫爸爸妈妈了,谁家孙女学会爬了,回家跟老伴一五一十地讲,也跟儿媳讲。我们一致认为,我家孙子是不胖不瘦,不哭不闹,不认生,生物钟有乱的时候,但可调理。到我这般岁数了,临到退休才升级,可是离开职场,还能做点啥呢?要论发挥余热的话,我看当好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最好。日本学者楠木新写过《退休后:50岁之后该如何生活和老去》,提到他的调查,不管哪种方式或年纪退休的人,在退休之后,80%的人都不满意自己的退休生活。其实如果你不满意现在,你就不会满意未来,如果你现在不快乐,你就永远不会快乐。这句话是纽约大学商学院Scott Gaillwayr的《快乐算法》里提到的。要说起来,我现在的退休生活,最满意,也最快乐。这不,一早一晚,我推着婴儿车,带孙子去街心公园溜达,给孙子现编了一段绕口令:“出东门,过大桥,桥头边上停车场。摇着蒲扇去点车,白车多,红车少。一台车、二台车、三台车、四台车、五台车、六台车、七台车、八台车、九台车、十台车;十台车、九台车、八台车、七台车、六台车、五台车、四台车、三台车、二台车、一台车。这是一个绕口令,一口气点完才算好。”

0 阅读:1

张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