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读书笔记社会流动社会地位与婚姻交换

昔年种柳 2024-05-04 16:01:23

今天读的是北京大学谢宇、刘雯的《社会流动、社会地位与婚姻交换》。

现在社会面临着大量的大龄“剩男剩女”,按照一些传统观念来说,“都这个年龄了,老大不小了,不要再挑了,凑合过就行了”。文章从家庭背景和个人自致经济地位两个维度分析,将单身男女分为2*2=4种情况。家庭背景和个人自致经济地位都高D、都低A,家庭背景高但是个人自致经济地位低C、家庭背景低但是个人自致经济地位高B。二者都高的那部分人是整个“婚姻市场”中的抢手货,而二者都低的那部分人则不会被他人关注,所以变成了常见的抢手货之间互相选择,都不关注的互相选择。而中间部分,家庭背景和个人自致经济地位各有一项好的人,互相选择,弥补自己方的不足。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公式,并且也算是一种婚姻配对的方向。但是现实好像并非如此。

生活在北方的18线城市,接触到更多的是,家庭背景高,个人自致经济地位低的人C是找相同情况的人,愿意向下兼容或者选择另一个互补条件的人很快就脱单,不愿意的人最后宁愿单身,也很少找家庭背景低,个人自致经济地位高的人。从小生活环境如此,再怎么互补,也不会将就。家庭背景低,个人自致经济地位高的人B则很少会倾向于找相同情况的人,而是倾向选择家庭背景高,个人自致经济地位低的人C,导致了B要和C群体一起“争”另一部分C,而C倾向于群体内互选,所以导致B自己依然单着。

阶层固化是绕不开的话题。大部分适婚人都是20岁到30多,我们这部分人的父辈,他们的经历是只要肯付出,好好学习,未来一定会前途无量。所以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未来一片光明。但当自己真的经历过后才发现,上升的通道确实时刻打开着,但过于狭窄,流动速度快和沥青一样了。越是这种几乎固化的情况,参与其中的人就会越保守,而保守的结果就是固化层度加重。经济不景气,阶层相对流动慢,就和资本市场一样。中产死于理财,富人死于信托。与其去冒险增加财产,不如存银行了保住本金,跑不过通胀,起码也不会破产。经济角度上考虑,找相同类型的人,磨合成本应该是最低的,双方的认知和环境相似,思考的角度也相同,成本最经济,风险也就相对最小。但也正是因为适婚人大都是家里的唯一子女,性格可能会相对强势,不仅不互补,还可能互不相让。导致最经济最稳妥的方式,成功率也提不上去。

谈婚论嫁现在成了谈判桌上双方掏出自己的底牌进行谈判,谈判成了就接着下一步,谈不成就拜拜。更有甚者,还要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接触了一些体制内的人,TA们的很多同事都说,另一半的职业一定要考虑在内并且可能是第一考虑因素。理由是等结婚以后和别人聊起来家庭,如果对方的职业“不体面”,那么会很尴尬。

虽然婚姻现在越来越是利益交换,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分析某个人是否适合交往、结婚,但是还是希望婚姻尽力回归本来的面貌。想结婚的时候恰好遇到了一个可以结婚的人,所以在一起了。而不是年龄到了,对方条件也还可以,结婚吧。别委屈自己,如果自己觉得委屈依然还是去结婚,对自己不负责,对另一半更是不负责。

0 阅读:0

昔年种柳

简介:准备论文过程中查阅资料的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