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1+N”政策体系(6):长钱长投,前景可期

情怀不该 2024-10-14 21:43:08

摘要

长钱长投制度正式落地

9月24日,国新办就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1],对于如何支持长线资金入市,以推动长线资金支持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发行更多长期限权益产品”;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加快投资端改革,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2],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同日,为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3],我们认为《指导意见》是监管首次针对长期资金入市发布综合性、系统性的专项制度文件,标志着A股长期资金入市进入大力支持与系统引导的新阶段,具体制度要点包括:

► 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鼓励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严厉打击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行为。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中长期资金交易监管,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

► 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包括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以提高投资者回报为导向,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募基金,丰富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推动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对私募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权益类私募资管业务占比。

► 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对保险资金,强调打通影响其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丰富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完善权益投资监管制度、优化国有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机制。对社保和养老金,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对银行理财和信托,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A股市场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长期资金投资体系,未来长期资金入市仍有提升空间

长期资金主要包括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部分公募及私募资金、部分银行理财及信托等。2000年以来,各类长线资金在政策指引下不断加大A股投资,其投资范围、投资比例、考核制度等亦跟随制度改革而不断演进,较多偏长线资金均有专项制度文件,其投资A股也有不同的比例安排。具体来看:1)社保基金,2001年12月,财政部和原劳动保障部公布实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4],规定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2023年12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起草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5],拟规定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可达40%和30%;2)基本养老保险,2015年8月,国务院出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股票、股权类产品的比例,分别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20%[6];3)企业年金,2020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布《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7],规定企业年金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含股票专项型养老金产品)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40%;4)保险基金,2020年7月,银保监会出台《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8],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设置八档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最高权益资产投资比例可达45%。

政策加码有望打破A股资金面紧平衡环境。年初以来A股资金面呈现紧平衡。供给端方面,宽基ETF的申购资金和保险资金为今年市场增量资金的主力,其他资金流入A股较少。需求端看,自去年8月IPO和再融资、减持制度优化以来,A股股权融资、减持规模明显回落。展望后市,我们认为不同类型长线资金在影响市场资金面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作用,其中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入市节奏与规模与市场行情相关,其部分产品作为长期资金作用的发挥可能有赖于未来投研能力与投资理念的优化;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这类典型长期资金有望在政策引导下,持续稳步提升其投资A股的规模与比例。

长期资金入市将对A股市场生态与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长期资金将对资本市场表现、市场生态与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认为长期资金入市制度的落地,有望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从而改善A股资金面,提振市场情绪。长期资金具备稳定性、专业性和可持续性等优势,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升市场定价效率、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塑造健康良性的资本市场生态。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角度看,长线资金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提高实体企业治理能力,长期资金通常不需要在短期内面对大额意外兑付压力,具备长期属性和投资耐心,更有能力和意愿投向周期偏长、回报短期面临不确定的创新行为,有利于进一步支持创新企业,助力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从当前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的持股情况和行业配置来看,较多长期资金资产配置具备重视绝对回报、投资期限偏长、重视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等特征。根据Wind不完全统计:1)保险资金持仓可能偏好于高股息、大盘蓝筹资产(银行、公用事业、消费股等行业);2)社保基金持仓也或偏好银行、非银金融、交运等行业;3)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持仓或较为多元,医药生物、基础化工和汽车等行业有相对配置;4)信托资金或较多配置金融板块。

结合长期资金的配置偏好,我们认为偏大盘蓝筹资产和部分创新领域有望受益于未来长期资金入市。中长期来看,一方面长期资金偏好的大盘蓝筹可能受益于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布局需要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发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引领性和全局性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龙头也有望受益于长线资金的支持。

正文

长钱长投制度正式落地

9月24日,国新办就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9],对于如何支持长线资金入市,以推动长线资金支持资本市场持续稳健发展,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鼓励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发行更多长期限权益产品”;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加快投资端改革,推动构建‘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10],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同日,为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11]。

证监会指出[12]“近年来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到今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了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从17%提高到22.2%”。但“当前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认为《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是监管首次针对长期资金入市发布综合性、系统性的专项制度文件,标志着A股长期资金入市进入大力支持与系统引导的新阶段,内容涵盖建设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发展权益类公募私募基金、完善长期资金入市配套制度等方面,具体制度要点如下:

► 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鼓励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严厉打击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行为。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中长期资金交易监管,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推动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良性互动。

► 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包括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以提高投资者回报为导向,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公募基金,丰富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快速审批通道、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降低行业综合费率、推动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对私募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权益类私募资管业务占比。

► 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树立长期业绩导向,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对保险资金,强调打通影响其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丰富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完善权益投资监管制度、优化国有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机制。对社保和养老金,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对银行理财和信托,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图表1:国新会一揽子政策或对A股基本面、政策面、长期投资价值有望产生积极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证监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2024年9月26日,长钱长投制度正式落地

注:数据截至2024年9月27日资料来源:Wind,中国政府网,证监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3:9月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4:近年来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有所提升(自由流通市值口径)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A股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长期资金投资体系

长期资金主要包括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部分公募及私募资金、部分银行理财及信托等。这些资金一般具备负债期限偏长,短期内可能不需要面对大额度兑付,投资运作专业化程度高,稳定性强,被认为拥有长期投资的耐心,并更倾向聚焦基本面因素,注重企业盈利增长贡献的收益,对于平抑市场短期波动、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000年以来,各类长线资金在政策指引下不断加大A股投资,其投资范围、投资比例、考核制度等亦跟随制度改革而不断演进,较多偏长线资金均有专项制度文件,其投资A股也有不同的比例安排。具体来看:

► 社保基金方面,2001年12月,财政部和原劳动保障部公布实施《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13],是第一部全面规范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作的重要法律文件,规定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2023年12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起草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14],拟规定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可达40%和30%,相比《暂行办法》中社保基金的权益投资比重有望增加。

► 养老金方面,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分别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每个支柱体系投资资本市场均有相对应的制度规则。基本养老保险方面‌,2015年8月,国务院出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15],规定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投资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股权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20%。企业年金方面,2020年1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调整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16],规定企业年金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含股票专项型养老金产品)等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40%,投资比例上限提高了10个百分点。个人养老金方面,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17],个人养老金具备个人自愿参与、账户制、封闭期积累、个人自主投资决策、税收优惠等特征,投资范围涵盖公募基金、商业养老保险、银行理财等。

► 保险基金方面,2004年10月,中国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18],允许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市,规定投资股票总比例不得超过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按成本价格计算)。2010年7月,《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19]发布,规定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2014年1月,保监会颁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20],将保险公司投资资产(不含独立账户资产)划分为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等五大类资产,并将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提升至30%。2015年7月,保监会发布《关于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蓝筹股票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21],规定投资权益类资产达到30%比例上限的,可进一步增持蓝筹股票,增持后权益类资产余额不高于上季度末总资产的40%。2017年1月,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22],规定保险机构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2020年7月,银保监会出台《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23],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设置八档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最高权益资产投资比例可达45%。近两年,保险基金相关的制度规则不断完善,以推动保险基金更加充分地发挥其作为长线资金的作用。2023 年 9 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24],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调低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票的风险因子。2023年10 月,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25],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 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202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6],指出“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图表5:中国养老“三支柱+保障储备”的模式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6:保险资金投资股票资产的比例上限

注:2020年7月后,保险资金设置八档差异化的权益类资产投资监管比例,图中未做全面展示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各类长线资金制度体系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A股长期资金入市未来仍有提升空间

政策加码有望打破A股资金面紧平衡格局。年初以来A股资金面呈现紧平衡。供给端方面,宽基ETF的申购资金和保险资金为今年市场增量资金的主力,其他资金流入A股较少。需求端看,自去年8月IPO和再融资、减持制度优化以来,A股股权融资、减持规模明显回落。展望后市,我们认为不同类型长线资金在影响市场资金面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作用,其中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入市节奏与规模与市场行情相关,其部分产品作为长期资金作用的发挥可能有赖于未来投研能力与投资理念的优化;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这类典型长期资金有望在政策引导下,持续稳步提升其投资A股的规模与比例。

► 公募基金:新发基金仍待回升,宽基 ETF是市场增量资金的主力。根据Wind数据,年初至今(截至9月27日)偏股型公募基金发行仍然偏弱,合计发行1481亿份;同时,二季度公募基金整体资产规模继续扩张,资产总值由上季度的 31.8 万亿元升至 33.4 万亿元,股票资产规模较上季度有所下降,由 5.8 万亿元降至 5.7 万亿元,股票占资产总值比重较上季度下降 1.3 个百分点至17.1%。根据我们所构造的新发基金成本指数,当基金指数超过成本指数,即市场具备赚钱效应以及基民获得感提升阶段,新发偏股型基金往往迎来显著回升。当前基金指数仍低于成本指数,我们预计未来偏股型公募基金发行改善有望借力近期投资者情绪回升。我们认为ETF资金仍有望成为市场增量资金的重要来源,年初至今股票型ETF净流入超过7000亿元。

► 私募基金:市场情绪改善或推动私募基金仓位回补。截至8月末,根据基金业协会数据[27],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规模为5.03万亿元,较2023年底5.72万亿元的规模有所回落。根据华润信托公布的私募基金产品仓位,7月样本私募基金仓位为58.12%,较1月48.2%的低位有所提升,但仍位于偏低水平(vs.2015年以来历史均值68%),我们认为随着政策加码、市场情绪回升,私募基金较低的仓位有望带来较大资金回补空间。

► 保险资金:近两年是A股增量资金重要来源,仓位仍有提升空间。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8],2024年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0.9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3.8万亿元,占可运用资金的12%,低于历史均值水平。我们认为未来在政策支持下,保险资金仓位仍有提升空间。

► 社保基金:根据社保基金会[29],截至2022年底,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约2.88万亿元,其中,直接投资资产约0.96万亿元,委托投资资产约1.93万亿元;境内投资资产2.6万亿元,占比达90.23%(社保基金未详细披露权益类资产规模)。

► 养老金: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局,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养老金[30]产品期末资产净值2.4万亿元,其中权益类资产期末净值1285.5亿元,占比约5.5%,低于政策规定的30%的比例限制。企业年金方面,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国企业年金基金[31]投资资产净值约为3.36万亿元,其中含权益类组合资产金额为2.9万亿元(企业年金未披露详细的权益类资产规模)。

► 银行理财: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32],截至2024 年6 月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0.56万亿元,同比增长10.32%,其中权益类资产余额0.85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2.78%。由于客户传统上风险偏好较低,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其权益资产投资比例可能低于监管要求上限(固收类不高于 20%,混合类不高于 80%,权益类不低于80%),未来可观察是否会通过创设新产品或提高存量产品风险偏好等方式鼓励资金入市。

► 信托: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33],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7%,其中投向股票、基金的金额分别为5921.4亿元和3335.1亿元,占比分别达3.4%和1.9%。

图表8:政策加码有望打破A股资金面紧平衡格局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证监会,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前期市场交易情绪明显降温,近期出现反转迹象

注:数据截至2024年9月26日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0:截至二季度全部公募基金中股票市值为5.72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1:截至二季度全部基金资产中股票占比小幅下降1.3个百分点至17.1%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2:当前偏股型基金指数仍低于新增资金成本指数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3:2024年初以来ETF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4:年初以来私募基金存量数量和规模有所回落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5:市场情绪改善或推动私募基金仓位回补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6:年初以来保险资金成为增量资金重要来源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7:保险资金仓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长期资金入市将对A股市场生态与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长期资金将对资本市场表现、市场生态与实体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认为长期资金入市制度的落地,有望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从而改善A股资金面,提振市场情绪。长期资金具备价值投资、稳定性、专业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有助于推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升市场定价效率、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塑造健康良性的资本市场生态。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角度看,长线资金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提高实体企业治理能力,长期资金通常不需要在短期内面对大额意外兑付压力,具备长期属性和投资耐心,更有能力和意愿投向周期偏长、回报短期面临不确定的创新行为,有利于进一步支持创新企业,助力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从长期资金的持股情况和行业配置来看,较多长期资金资产配置具备重视绝对回报、投资期限偏长、重视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等特征。具体来看(以下重仓持股信息部分基于Wind对基金二季报及上市公司中报的不完全统计整理):

► 保险资金持仓或偏好于高股息、大盘蓝筹资产(银行、公用事业、消费股等行业)。剔除部分险资控股的金融机构部分后,截至2024年二季度,保险账户持股市值合计5239.7亿元,其中持仓占比前二的行业分别是:银行业市值2337.9亿元,占比约44.6%,超配33.7 ppt;公用事业市值424.9亿元,占比约8.1%,超配3.5 ppt,两者配置比例合计52.7%。此外,险资配置比例居前的行业还包括食品饮料(4.4%)、通信(4.3%)和房地产(3.5%)。

► 社保基金持仓或偏好银行、非银金融、交运等行业。截至2024年二季度,社保基金重仓持股市值合计4219.1亿元,社保基金超配银行、非银金融行业,两者占比共计达57.5%;社保基金重仓的银行业市值1997.1亿元,占比约47.3%;持仓非银金融市值430.4亿元,占比约10.2%。除银行、非银金融外,社保基金配置比例居前的行业还包括交通运输(4.8%)、基础化工(3.9%)和有色金属(3.4%)等。

► 基本养老保险的行业配置或较为多元。截至2024年二季度,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持股市值293.9亿元,与其他长线资金较为不同的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持仓比例前三的行业分别为医药生物、基础化工和汽车,持仓市值分别达42.9、26.9、26.8亿元,占比分别达14.6%、9.2%和9.1%,分别超配7.5 ppt、5.1 ppt和5.0ppt。除此之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配置比例居前的行业还包括电力设备(7.3%)、机械设备(6.3%)、电子(6.3%)。

► 信托资金或偏好重仓金融板块。截至2024年二季度,信托持股市值477.2亿元,重仓行业主要集中于非银金融和银行,持仓市值分别达291.0、151.7亿元,占比分别达61.0%、31.8%,分别超配55.1 ppt、20.9 ppt。此外,信托资金配置非金融行业股票的比例相对较低,比例居前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8.5%)、房地产(5.5%)、医药生物(4.7%)。

结合长期资金的配置偏好,我们认为偏大盘蓝筹资产和部分创新领域有望受益于未来长期资金入市。中长期来看,一方面长期资金偏好的大盘蓝筹可能受益于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的布局需要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发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引领性和全局性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的龙头也有望受益于长线资金的支持。

图表18:各类长期资金2024年二季度持股结构情况(部分基于Wind对基金二季报及上市公司中报不完全统计整理)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1]http://www.csrc.gov.cn/csrc/c106311/c7508374/content.shtml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233789187619885

[3]http://www.csrc.gov.cn/csrc/c100028/c7508981/content.shtml

[4]https://www.ssf.gov.cn/portal/zcfg/nbgzzd/webinfo/2021/12/1640743447258463.htm

[5]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3/1206/c1004-40133175.html

[6]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8/23/content_10115.htm

[7]https://www.mohrss.gov.cn/shbxjjjds/SHBXJDSzhengcewenjian/202012/t20201230_406915.html

[8]https://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17217&itemId=928

[9]http://www.csrc.gov.cn/csrc/c106311/c7508374/content.shtml

[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233789187619885

[11]http://www.csrc.gov.cn/csrc/c100028/c7508981/content.shtml

[12]http://www.csrc.gov.cn/csrc/c106311/c7508374/content.shtml

[13]https://www.ssf.gov.cn/portal/zcfg/nbgzzd/webinfo/2021/12/1640743447258463.htm

[14]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3/1206/c1004-40133175.html

[15]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8/23/content_10115.htm

[16]https://www.mohrss.gov.cn/shbxjjjds/SHBXJDSzhengcewenjian/202012/t20201230_406915.html

[17]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4/21/content_5686402.htm

[18]https://www.moj.gov.cn/pub/sfbgw/flfggz/flfggzbmgz/200504/t20050412_143878.html

[19]https://www.gov.cn/zhengce/2010-08/05/content_2603324.htm

[20]https://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_gdsj.html?docId=15060&docType=2

[21]https://www.gov.cn/xinwen/2015-07/08/content_2893671.htm

[22]https://www.gov.cn/xinwen/2017-01/25/content_5163271.htm

[23]https://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17217&itemId=928

[24]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309/content_6903254.htm

[25]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0/content_6912720.htm

[26]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9/content_6973835.htm

[27]https://www.amac.org.cn/sjtj/tjbg/smjj/202409/P020240927618061017640.pdf

[28]https://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1173738&itemId=954&generaltype=0

[29]https://www.ssf.gov.cn/portal/xxgk/fdzdgknr/cwbg/sbjjndbg/webinfo/2023/09/1697471208931405.htm

[30]https://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shbx_4216/shbxjjjg/qynjjd/202408/P020240830733085664780.pdf

[31]https://www.mohrss.gov.cn/xxgk2020/fdzdgknr/shbx_4216/shbxjjjg/qynjjd/202408/P020240830731324653942.pdf

[32]https://www.chinawealth.com.cn/lc_lcsj/lcbg/202407/t20240730_853852590.html

[33]http://www.xtxh.net/xtxh/statistics/49051.htm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10月1日已经发布的《“1+N”政策体系(6):长钱长投,前景可期》

伊真真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9030002 SFC CE Ref:BTT989

李求索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3070004 SFC CE Ref:BDO991

杜文欣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70018 SFC CE Ref:BTK674

法律声明

0 阅读:7

情怀不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