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磊 2024年10月06日
第一节 平阳为何分县
老平阳县在西晋太康四年(283 年)建县。1981 年平阳、苍南分县之前,全县面积 2312 平方公里,境内除东北部有小块平原外,大部分为山区。交通不便,从县城昆阳镇到最南端的霞关镇,公路长达 100 多公里;人口众多,近 160 万人,为全国人口特大县之一。当时全县有 13 个区、3 个直属镇、137 个公社(后改称乡、镇)、1754 个行政村、1591617 人;再加上建县以来出于军事、政治安全上的考虑,县城位置偏北,离瑞安县城仅 10 公里,而离本县最远的乡镇有 100 多公里。
靠近泰顺的天井乡,从乡里到最远的一个村还要走一天山路。山高路陡,挑担根本上不去,农民要背箩筐才能上。由于许多乡村不通公路,交通条件极为落后,一些偏远乡村,县领导从未去过。加上通信条件极为落后,所以领导和管理不便,行政指挥不是那么便捷,鞭长莫及,对广大山区,特别是西南部山区的发展极为不利。在过去政治高于一切、农业上自给自足的年代,尚能马马虎虎过日子;而到了改革开放、重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代,就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于是,平阳分县摆上了议事日程。但是,这仅是在少数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中酝酿,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是不清楚的。
1981老平阳县地图
到了 1981 年初,中共温州地委根据上级指示,开始分县工作。中共平阳县委召开书记办公会议,讨论分县方案,正式决定分县。县委书记张维森要求县委常委兼两办主任(县委、县革委会)刘晓骅具体负责起草报告,并布置我代县委起草一份上报的正式报告。为保密起见,报告起草后,由刘晓骅一人负责修改、校对,然后连夜叫两位文书打字,最后送张维森审阅,草稿当场销毁。报告除了陈述分县的理由外,提出分县的方案,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分,二是新县的县名怎么叫,县城所在地放哪里。
当时老平阳大体可分为昆(阳)鳌(江)、江南、南港、北港四大块。根据宜粗不宜细、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怎么分有三种意见:一是把昆阳、鳌江片和江南片合并为一个县,仍为平阳县;把南港片和北港片合并为一个新县。二是一分为三:昆鳌片和江南片为一个县,南港片为一个县,北港片为一个县。三是昆鳌片和北港片为一个县,仍为平阳县;南港片和江南片为一个县。记得中共平阳县委在讨论时,时任中共温州地委书记郑嘉顺也到平阳指导工作。他的意见是,第一种方案不行,分出一个贫困县来(因为南港片和北港片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一些);第二种方案除了分出贫困县以外,县划分太小。于是采纳了第三种方案。
1984年开始办公的苍南县政府大院(陈红卫 摄)
分县方案正式定下来后,县委书记张维森已经调走,平阳县委工作由新任书记李长茂主持,他交待在原报告基础上,由我起草一份中共平阳县委关于向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省人大常委会要求平阳分县的正式报告,由县两办主任刘晓骅审阅定稿。报告定稿后,李长茂书记正带领县委工作队在钱库区新安公社蹲点,要求我将拟好的分县报告直接送到新安公社给他签字。1981年3月6日,《中共平阳县委关于要求分县的报告》上报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省人大常委会。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省人大常委会经研究后,很快上报国务院审批。1981年6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苍南建县。
2012开始办公的苍南县行政中心(陈义华摄)
第二节 苍南地名来历
至于分出的新县名,当时也有几个意见:一是灵江,取灵溪和江南合并之意,但与邻省福建一个县名同音,容易搞混;二是灵溪,以县城所在地的镇名为县名,这在全国也不乏先例;三是苍南,取玉苍山以南之意。新分的县名叫什么,颇费了一番周折。后来,出生在苍南附近的福建省福鼎县(今称福鼎市)前岐、曾在苍南一带打过游击的时任中共温州地委书记郑嘉顺极力主张“苍南”这个县名。他说,南港片和江南片合并,都有一个南字,又在浙江省南部,玉苍山以南,县名还是以“苍南”为好。于是就定下了这个县名。至于县城,自然就考虑了灵溪镇,因为它是个交通要道,104 国道经过这里;位置适中,历史以来都是周边的集散中心。当时龙港还是一片江涂和一个小渔村,谁也不会想到在龙港建县城。
玉苍山(网络图片)
现在看来,这种分县方案也不尽完美。我想,如果按第一种方案,昆鳌片和江南片合并,说不定早就批下一个城市来,而不会成为现在划江而治的局面,出现许多互相牵肘的毛病,阻碍了鳌江两岸的交流和融合发展。南港片和北港片人们语言、生活习惯、观念比较接近,传统上交流比较密切,融合也更容易。如果按第二种方案,虽然县小一些,但在全国来说,四五十万人口一个县,也算一个中等县,全国十多万、二十多万人口的县比比皆是。地区之间互相竞争,可能发展得更快。至于分出一个贫困县问题,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证明,南港片和北港片发展很快。可以讲,现在水头镇、灵溪镇,交通繁忙,经济繁荣,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已经成为平阳、苍县两县老百姓生活富裕的地区之一。
那么,如此分县的原因何在呢?我想,这也与当时的指导思想有关,因为那时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发展观念,靠行政指挥系统来促进发展,自然那样贫、富均搭有利均衡发展;如果是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观念,那就另当别论了。
附录:苍南建县文件
一、中共平阳县委关于要求分县的报告
(县委〔1981〕20 号、平革〔1981〕43 号)
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省人大常委会:
平阳县位于浙江最南端,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靠泰顺、文成,北连瑞安。全县东西宽 75 公里,南北长 107 公里。土地总面积 2312 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占32.9%,山地占 63.66%,河流、湖泊占 3.44%,集体耕地面积 820066 亩。其中水田620318 亩,旱地 199748 亩。海岸线长 110 公里,总人口 1591617 人,其中畲族27000 人,回族 3000 人。行政区划分设 13 个区,3 个县属镇,137 个公社(其中镇公社 4 个),1754 个大队,14511 个生产队。县城设城关镇。
粉碎“四人帮”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1979、1980 年集体粮食总产量与 1976 年比较,分别增加 31068 万斤和 28902 万斤,单产分别增加 412 斤和 395 斤。工农业总产值 1980 年共计达 35075 万元,比 1976 年增加 14191.9 万元。
但是,由于 30 年来经过两次大的折腾,特别是林彪、 “四人帮”的十年破坏,加之县大人多底子薄,我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远远落后于兄弟县,大大拖了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突出表现为:
(一)县大人多,行政领导力所不及。现在由于县太大、不利于县委、县革委会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行面对面的领导。特别是对一些边远山区、渔区,不能进行经常的指导。我县现有 1754 个大队,如每一个大队路一天,也要五年时间才能跑遍。加上交通落后,全县还有 39 个公社未通车船,给行政领导增加困难。
(二)经济落后,地区之间很不平衡。我县农业基础薄弱,虽然连年丰收,1980年平均亩产仍比全省低 200 多斤。社员人均口粮只有 489 斤。每人从集体分配收入 75.12 元,只有全省平均数的一半。1980 年工业总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8.10%,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交通运输、文教卫生和城镇建设欠账较多。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全县还有 23.19%的公社,26.40%的大队和生产队全年粮食亩产不到 800 斤。这些地方,建国三十多年来面貌改变不快,群众生活贫困。
(三)经济结构复杂,山海之利不能得到发挥。我县是综合性的农业经济区域。是我省 12 个重点支持的山区县之一,山地总面积达 2142000 亩,有 54 个纯山区公社,37 个半山区公社,这些地方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明矾、铁、铜、锰、锌、硫铁矿、石英、石墨、腊石、陶土等十多种,还有许多水力资源可以开发。我县又是全省 18 个渔业重点县之一,有全省著名的南麂渔场,有可养海涂 30000亩,浅海 5000 亩,淡水水域 50000 亩,有渔民 26759 户,114665 人。鳌江南北和飞云江南的平原地区有 30 多万亩肥沃的粮田,是我县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综上所述,虽然我县自然条件优越,但是由于区域辽阔,经济结构复杂,难以加强领导,致使自然优势和经济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四)人口众多,而且民族成份、语言(方言)构成复杂。县内流行的有温州语、闽南话、蛮话、金乡话和畲族话等五种方言,比较通用的是温州话和闽南话两6种。县里干部起码要会三种话(普通话、温州话、闽南话),才能到全县各地开展工作,给行政领导带来了不便。
(五)老区建设不快,群众生活仍很困难。我县是一个革命的老区,1926 年就有我地下党活动。1936 年,粟裕、刘英同志到华阳、五凤一带组织武装斗争。1939年,浙江省第一次党代会在我县的凤卧公社马头贡和内塘公社的冠尖召开。全县有 6 个区、69 个公社、953 个自然村,属于革命老区。这些老区解放 30 多年来,面貌变化不大。对此,老区人民反映十分强烈,他们说:“雷打山头,雨下平原,花开山区,果结城市。” “解放前依靠我们,现在忘了我们。”对此,我县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纷纷要求分县。为了加强领导,更好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发展经济中避免不利因素,发挥有利条件,加快我县的四化建设,我们经过多次酝酿,提出分县方案是:
(1)把万全、鳌江、麻步、水头、腾蛟、山门等 6 个区,加上城关、鳌江 2 个县属镇和南麂岛划为一个县,仍名“平阳县”,县城仍设城关镇。这个县有 6 个区、2 个县属镇、1 个岛、65 个公社、802 个大队、6244 个生产队,164032 户、669566 人,集体耕地面积 373935 亩。
(2)把灵溪、矾山、马站、金乡、钱库、宜山、桥墩等 7 个区,加上县属矾山镇划分为一个县。这个县有 7 个区、1 个县属镇,72 个公社,952 个大队,8267 个生产队,214443 户,922051 人,集体耕地面积 447445 亩。县城拟设灵溪镇(因该镇处于浙闽公路干线上,为我县一交通枢纽),县名拟为“苍南县” (因该县处于玉苍山以南)。按这个方案实施,基本上以玉苍山脉和鳌江中下游为界,北港和江北为“平阳县”,南港和江南为“苍南县”,两个县均靠海,有平原、山地,经济结构差不多;有各自的经济综合体,有利于经济平衡发展;有各自的水系,有利于水利资源的开发和水利设施的发挥,有利于港口码头的合理布局和交通建设。
以上分县方案,采取上动下不动的办法,区、社、大队和生产队一律按原来的建制不动。
当否,请批复。
中共平阳县委 平阳县革委会
一九八一年三月六日
抄报:地委、行署,省民政厅、地区民政局
二、国务院关于平阳分县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浙江省设立苍南县的
批复((81)国函字68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五月十一日请示报告悉。同意设立苍南县。苍南县管辖原属平阳县的矾山镇以及灵溪、矾山、马站、金乡、钱库、宜山、桥墩七个区的七十二个公社,县城设在灵溪镇。苍南县由温州地区行署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八日
抄送:中央办公厅、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军委办公厅、总参谋部,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家编委、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商业部、农业部、邮电部、国家城建总局、国家测绘总局、地图出版社。
▲中共苍南县第一次代表大会(萧云集 摄)
本文转载自苍南文史资料第三十六期《苍南地名溯源》,作者黄宝磊,版权归作者所有,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