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视经常听到一句台词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封建社会,传宗接代被认为是孝道里面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算自己生不出儿子,从兄弟亲戚家抱一个,那也行啊,一定要有儿子继承香火。
这才是最大的孝,但如今的人把这个看得相当淡了,活在当下,过好自己的一生,儿孙自有儿孙福,有的甚至不结婚,做丁克,不想着有后代。只能说多元社会,人们的思想也是多元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孟子说的。
那还有其他两件不孝的事情是什么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
第一个叫阿意屈从,陷亲不义。就是父母做坏事,做儿女的不仅不阻拦,反倒是支持甚至做帮凶。这就是一不孝。
第二种是家贫亲老,不为仕禄。就是说父母年纪都很大了,你还不出去上班找工作,待在家里啃老。这是二不孝。
如今这个啃老族好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对孩子太过宠溺,孩子习惯待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生活,不敢走出家门,去社会闯荡,其实父母也有很大的责任。当然家里有矿,孩子有得啃那也无可厚非。
第三种最严重的叫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这种只恋爱不结婚、或是不恋爱不结婚、或是确实因为身体等各种原因生不出小孩。出家做了和尚,在古代算是最大的不孝了。
为什么在封建社会孝道会被看得这么重?
这是强大的父权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比如类似于孝道的价值观。
另外,在没有社会养老体系的情况下,孝道是让人老有所依的保障底线。老人都没有退休工资,老了干不动了,就指望着儿女来养老。
这也是为什么不孝子孙在过去很多人看来都是戳脊梁骨的事,因为不孝会让全社会都一致的谴责和鄙视。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基督教在许多地方激起民愤,原因之一就是它在事实上解除了教民尽孝的义务,造成了许多老人孤苦无依。
而宗族之类的社会力量或是官府想惩罚那些不孝子,教会却会为这些人提供保护。
总之,孝道纵有千般不是,但在传统社会却又离不开它。
如今再不强调孝道,那是因为社会有完善的养老体系,有的老人有退休工资,有的有低保等来兜底,基本不用子女操心,条件好的老人直接送到养老院。条件差的,像农村的老人子女轮流赡养,在一家住个一周或半个月,都不是办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