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几句三字经》2:人性善恶论

鳝堂集庆 2023-12-27 06:35:34

同为儒家,对于人性的观点,三位大师的看法都不一样。

孔子是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孟子是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是人性本恶。到底哪个说法对呢?这个没有正确答案,主要看个人的理解。

孟子认为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有不忍人之心,就是见不得别人受苦受难。

我们现在刷视频能看到很多那种路上街边卖菜卖水果的老年人或是身体有残疾的人,拍视频者不由分说,上去就把卖的菜包圆了,或是来个100斤水果,也不管自己能不能吃得完,带的走。

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为,就是见不得那些比自己还可怜的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同情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能也有另一种目的,就是为了点击率播放量而故意为之,这种视频的阅读量通常都会很高。

当然,不论作者的想法如何,他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善举,是值得学习的。用孟子的话说就是恻隐之心,就是不加不加辨别地同情别人。有了恻隐之心,就是仁的开端。

另外还有羞恶之心。羞是恼怒,也就是恼羞成怒。李清照说,包羞忍耻是男儿,这里的羞也是这个意思。恶是厌恶、讨厌。

羞恶之心就是羞耻心。就是礼义廉耻的耻。人活脸树活皮。人是要面子的,如果不要脸了,那跟禽兽也没什么分别。有了羞恶心就是义的开端。

另外还有辞让之心。人不是什么都要贪着站着,孔融让梨,大让小、老让幼,自古就是传统美德。

就像坐公交车,坐地铁都会有老弱病残孕的专座,就算你坐的不是这些老弱病残专座,你看到那些老年人、孕妇也会主动让座,除非是你自己刚跑完马拉松,累的不行了,那就别让了,这也无可厚非。

这是辞让之心,是礼的开端。

人是有判断力的,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知道杀人放火不能做,黄赌毒不能沾,开车不喝酒,礼让斑马线,别人的东西不能拿。

心里要有个是非对错,这才是成熟的表现。这就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

这就是孟子的”四端说“,也叫”四心说“,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1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