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在中华文明中,感受人类对美的追求

绿蕊历史谈 2024-07-14 13:14:44

久闻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直至最近得空读它,也终于明白为何他的这本著作能得到无数人的认可。

李泽厚先生以历史发展顺序,对中国五千年华夏之美进行了梳理,其实这也算得上是一部中华文明史,因为中国之美与文明密切相关。值得一提的是,李泽厚先生的视野广阔,内容考据,文字却又如行云流水一般,读之不可谓不畅快。

远古时期,古人对美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器物的纹饰上,还体现在图腾与神话之中,这种原始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是一种狂热的活动。

从陶器纹饰的演化来看,是由写实的、生动的、多样化的动物形象演化为抽象的、符号的,规范化的几何纹饰,这似乎也说明了美是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金文、书法等亦是如此,都体现了人们对美有意识的追求。

先秦时期,各派倾向于理性精神,《诗经》的《雅》《颂》都含有具有审美意义的片段,《国风》中的“民间”恋歌与氏族贵族们的咏叹,奠定了中国诗的基础及以抒情为主的基本美学特征。这种理性精神还体现在建筑上,具体表现为对称结构,以展现严肃、方正、井井有条。

魏晋时期,人的意识开始觉醒,对死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可以从《古诗十九首》中真切感受。而“文的自觉”本就是美学概念,并非单指文学。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也有这种自觉,它们展现为讲究、研讨、注意自身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

隋唐时期,伴随宗教的兴盛,以佛为主题的壁画、雕塑等风格发生明显变化。佛像和蔼可亲,具有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壁画更为华丽绚烂、线条圆润流利,构图丰满柔和,充满热闹欢乐的氛围。这种变化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的提升,人世的生活战争了天国的信仰。而盛唐时期诗词的兴盛,更是展现出诗人自由、飘逸的极致追求。

宋朝,由于经济繁荣国家稳定,其艺术也大放光彩。苏轼就是这一文艺思潮和美学趋向的典型代表,他诗、文、书、画无所不能。而宋元时期,中国绘画艺术达到高峰,尤其是山水画超越其他艺术部类,人们的审美兴味和美的理想从具体的人事、仕女牛马等转到自然对象、山水花鸟,这是历史发展、社会变异的曲折反映。

明清时期,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是对世俗人情的描绘,最主要的特点便是真实,对人情世俗的津津玩味,对荣华富贵的羡慕渴望,对性解放的企望欲求,其中一个流行的题材是普通男女之间的性爱。如此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得《红楼梦》《桃花扇》《聊斋志异》等重要杰作诞生。

不得不说,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人们对美的追求有着密切关联,李泽厚这本《美的历程》就是对中华五千年美的巡礼。

0 阅读:0

绿蕊历史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