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亚洲为数不多的四个发达国家之一,很难想象韩国曾经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1948年建国之初,整个韩国仍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国民的识字率不过五分之一,手握工业优势的朝鲜将电闸一拉,整个韩国都黑压压的伸手不见五指。
在李承晚执政的1953年到1961年之间,韩国的国民收入增长率不足1%;李承晚下台时,
韩国的人均GDP是朝鲜的1/3。到1963年,韩国人均GDP也才不过100美元。
而仅仅15年后,韩国的GDP就以669.47亿升至亚洲第24位,年增长率保持着9.8%,韩国一跃成为了东亚贸易中心、东亚第二大工业国、“亚洲四小龙”之一。
而这一切都与一个人的名字紧密相连——朴正熙。
如果说李承晚构建了韩国的躯干,那么朴正熙就是赋予韩国灵魂的那个人。正是在他的手上,韩国的经济之迅猛如它们的母亲河汉江一般滚滚奔涌。
名为汉江奇迹的“韩国梦”出现了。
【一】自朴正熙发动“5·16政变”之后,他一直幕后操纵着韩国的发展,总统尹潽善沦为傀儡。
1963年,朴正熙从幕后走向台前,将尹潽善赶走,当选为新一任的总统。
作为一个依靠军事政变以及各种不光彩手段上台的领导人,朴正熙一如历史上的其他政变者一样,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独裁,保住自己手里的权利,不会被再被另一个政变者抢走。
他一上台就废除传统的内阁制,实行一院制,而非两院制度。
总统可以不经国会批准就直接任命总理,但总理不再参与行政权利分工,而是作为总统的辅佐而存在,类似于当年大明的内阁首辅。
朴正熙还把副总统职位取消,将全部权力攥在总统个人手中,张勉也因此成为了韩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副总统。
1961年6月,朴正熙成立了“中央情报部”,这一机构宣称是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其实职能类似于大明的锦衣卫,对政府部门、社会各界人士、新闻媒体、军队高层等等进行全面的监视和控制。最初成立时,部门人数仅3000余人,1964年时已扩大到37万余人。
朴正熙还为中央情报部配套了《革命裁判法》、《革命检查部法》等法律法规,但凡对朴卡卡有一丝的“大不敬之语”,立刻就会被扣上“反国家”、“反革命”、“反民族”的罪名关进小黑屋子。
电影什么的国民也别看了,万一有什么不合适的政治隐喻都会被查水表,韩国电影业随即跌入低谷。
这一套钳制舆论、压制民主的流程在世界范围内都屡见不鲜。
照理说,下一步就该出卖国家资源,搜刮民脂民膏了,但朴正熙与印尼的苏哈托、智利的皮诺切特等知名“虫豸”不同的是,他搞独裁真的是为了发展经济,让韩国富起来。
朴正熙以个人威权统治,建立了以层级分明的垂直型行政管理机构,同时建立了类似于军队的“上命下达”式的执行机制。
朴正熙一句发号施令,各层立刻听话贯彻,减少了不必要的执行低效,而普通国民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对政治的参与,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开发独裁”。
尽管朴正熙也任人唯亲,但学历成为了第三共和国的主要选拔手段,他将470名大学教授安插在自己政府手中作为自己的智囊团,帮助自己进行政策决策,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根据1971年的访问调查显示,在地方上,203个副道(省)级以上官员,100人为大学毕业生,72人达到硕士水平,官员面貌较之第二共和国已有极大的进步。
可以说,朴正熙实施的各项经济政策,并不是以朴正熙一人的喜好或主观想法为依据,而是在国内外专家进行分析和研究的结果之上达成的。
人事的框架搭建好了,该具体政策的颁布了。
尽管朴正熙始终把反共、反苏、反朝等口号挂在嘴边,但他也系统地研究过左派的经济理论。
1962年,他提出要开展第一个“五年计划”,要使韩国赶超世界先进工业国家。
1964年,他提出“出口第一”的口号,摒弃了此前韩国以满足内需为目标的经济政策,转而着眼于世界市场进行布局。
这一政策不可谓不大胆,要知道韩国资源极度匮乏,根本没什么能拿到国际市场上的制造业产品,国民自己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对外出口呢?
但当时天友公司总经理全泽珤(bǎo),向朴正熙详细讲述了“香港靠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贸易养活几百万人”的情况,朴正熙听后深以为然。
在与各界商讨之后,他认为韩国可以凭借现有技术、劳动力生产玩具、假发、衬衫、鞋类等简单商品,大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一五计划”的基本目标是为工业化和自主经济打下基础,尽管其中也出现了不少挫折,但为工业化和自主经济打下了基础,建立起了蔚山工业区在内的27个出口工业区。
出口贸易额也由1960年的0.33亿美元,增长到1966年的1.38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倍,年增长率达到7.8%。
看到“一五计划”的成功之后,朴正熙迫不及待地着手制定起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将轻工业转向重工业,并明确提出建设化学、钢铁、机械工业的进口替代,修订《外国投资法》,对外国企业直接投资采取更加宽松的政策,大胆地推行免税与利润自由。
朴正熙的经济政策还借鉴了日本的发展模式,集中资源培养部分大型企业,给他们提供大量的补贴性贷款,使其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通过他们积攒足够的资本和管理经验,作为韩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推动整个韩国实行现代化。
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先富带动后富”。
【二】不过朴正熙的做法相当值得玩味,他先是颁布《处理非法敛财特别法》,宣布逮捕一些官员和大企业家,表示韩国政府将严厉惩罚官商非法聚财。
吓得三星的创始人李秉哲逗留日本不敢回家,并主动表示愿意愿意把财产全捐给国家,其他大企业也纷纷效仿。
但朴正熙的惩罚又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把这些大企业家怎么的,反而把他们叫来开个会,组成了“全国经济人协会”,给他们许以利益交换,让他们心服口服地为自己所用。
在朴正熙的强力支持下,这些快速发展的企业成了后来“汉江奇迹”的主力军,是韩国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三星、LG、现代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壮大,后来成为了我们熟知的“财阀”。
俗语说:要致富先修路。
但当时修建高速公路还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发展中国家不仅修不起高速公路,而且修了也注定不会物尽其用,毕竟公路流通量有限。
但朴正熙敏锐地预见到,修建一条汉城到釜山的高速公路对于沟通全国市场的巨大意义。
他本想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修高速公路,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因为他们觉得韩国修高速公路注定是个赔本买卖。
朴正熙仍不死心,他号召全国各界募捐出资,用强硬手腕动员起893万人次投入这项大工程,其中还出动了3个营的陆军兵力;他还找到现代集团总经理郑周永,让他负责施工。
整个施工过程无假期24小时连轴转,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最终耗时两年半,以死亡77人的代价完成了这项不可思议的京釜高速公路。
尽管匆忙的修建造成了诸多路面隐患,但的确加速了韩国的南北物流运输,带动了沿线的一系列企业发展,成为汉江奇迹的象征。
两个“五年计划”的巨大成就使韩国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工业成为主导经济的发展方式。但这一过程也出现了不少缺陷,最主要的就是农村问题。
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无序地迁移,使农村人口由建国初的70%降到了1971年的46%,农村开始缺乏劳动力,机械化发展滞后,城乡差距逐年恶化。
于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朴正熙发起了所谓“新村运动”,用各种方式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发展农村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等等。
这些改革都成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典型案例。
这场“汉江奇迹”还带来一个重大成果,就是重塑了韩国的国家认同感。
韩国的历史总是伴随着屈辱和艰辛,在古代,这片土地是中国的藩属,国王的登基得先得到中国皇帝的册封。
在近代,韩国又遭受到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丧失了一切主权。二战结束后,又在美苏冷战的利益驱使之下,与同根同源的自家兄弟分家建国,还被亲兄弟胖揍了一顿。
这样生活在夹缝中的国家,最需要的就是有人能把他们凝成一股绳,而朴正熙用一场经济奇迹做到了,他常常将“工作”、“提高生产力”“出口”等词与“爱国紧密联系,将辛勤劳动者称为“祖国重建的战士”。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有不少韩国人追忆这位独裁者。
现在我们短暂地将视线看向国外,大洋彼岸的美国。
在朴正熙的经济模式取得成就后,美国兴奋不已,这是为什么呢?
【三】美国此前一直认为李承晚和张勉政府是烂泥扶不上墙,这么多年了,花了这么多钱,养活这么人,结果比朝鲜还穷,所以美国一度打算削减甚至撤销对韩国的投资援助。
可看到朴正熙的经济政策搞出名堂之后,美国当即帮助韩国制定了促进轻工业品出口和重工业品进口替代相结合的发展战略,鼓励美国企业涌入韩国投资,加大与韩国的贸易合作。
这些资助显然是不够的,但美国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美元霸权的地位出现了极大动摇,美国朝盟友们发出求援出兵的号召,结果没一个国家搭理。
眼见义父有难,朴正熙当即表示——“愿为义父效犬马之劳”,我们韩国最不缺的就是人口了,于是当即派出1个步兵师和1个陆战旅加入越战。
后来的短短8年里,韩国共派出32万多人到越南参战。
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大喜,夸赞朴正熙是“亚洲伟大的领导人”,许诺愿意将驻韩美军维持现有水平,并支付赴越韩军的所有费用。
还奖励韩国企业对越南的投资,追加1.5亿美元的发展贷款;同时将一大批军事订单项目承包给韩国,提供军火生产的技术设备,加速韩国军工企业发展。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朴正熙通过迎合美国的战争需求,为韩国提供了无数就业岗位与发展资金,第二个“五年计划”也得以顺利开展。
但代价则是5000多人死亡、10000多人受伤,以及无数的越南平民惨遭韩国军队屠杀。
1971年4月27日,韩国举行第七届总统选举,朴正熙毫无例外地连任了。
但这次大选却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他的得票率仅仅51%,而新民党候选人金大中在顶着各种舞弊手段的巨大困境之下,仍然获得了44%的支持率,朴正熙差点就选不上总统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汉江奇迹下的韩国民众太苦了。
朴正熙曾经说过:“对于一个面临饥饿的人来说,民主权利是毫无意义的。”在他看来,只要能摆脱韩国旧有的穷困局面,其他的都不重要。
但随着“汉江奇迹”的名头越来越响亮,不断加大的贫富差距,畸形的财阀集团,社会的不公平待遇都深深刺痛着韩国民众。
1970年,韩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每周工作52.5小时,忍受着极度低廉的工资做着强度极高的工作,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
同时,随着乡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地产商的炒作,韩国城市出现了大片的棚户区,因为一抬头就能看到月亮,所以这类房子也被称之为“月亮房”。
所有人都肉眼可见地看到,这个国家正在以火箭般的速度向前发展,高楼大厦平地而起,翻翻账面,人均GDP达到了301.8美元。但每个人却又都疲惫又困窘,几乎每天都有人跳下汉江大桥自杀......这就是充满着血与泪的“汉江奇迹”。
在民众们一次又一次携起手来向朴正熙政府示威时,招来的是朴正熙一次又一次的铁腕镇压。
最终,1970年11月13日,一位名叫全泰壹的22岁青年工人手举《劳动标准法》手册,高呼着:“我们不是机器!让我们在星期天休息!不许剥削工人!”
随后点燃身上的汽油化作一团火球。
全泰壹的自焚引发了韩国全社会的意识觉醒,各种具有战斗性和反抗性的工人团体纷纷涌现,动摇着朴正熙的根基。就在朴正熙当选的同时,韩国社会也正经历着一系列的动荡,“二五”计划的急于求成造成了国内物价持续上涨。
在野党指责朴正熙舞弊,学生、工人反对政府的运动不断爆发,给了朴正熙巨大的压力。
在国际上,中美、中日先后实现邦交正常化,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推行“关岛主义”,大幅度减少驻韩美军,韩国俨然一枚美国遗弃在东亚的弃子,国防安全失去了保障,半岛局势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风浪越大,鱼越贵”,朴正熙决心用个人意志解决一切,他打算彻底将第三共和国的瓶瓶罐罐都砸碎,保证没有任何人能质疑自己的无上权威。
但朴正熙怎么也没有想到,此时此刻,23名曾经愿意誓死效忠于他的士兵,正怒气冲冲地全副武装朝青瓦台逼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朴正熙的项上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