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哒哒哒,河水哗啦啦。周五晚七点,乘坐老同学家的“黑骏马”,向千里之外的黑河出发。是夜大雾弥漫,抵达预订的民宿,已经是次日零点了。
还是在2021年秋,同学w哥自黑河驱车,专程来富裕看我。晚饭后我们先是到家中小坐,然后步行去宾馆,平均年龄半百的六个同窗,手拉着手走在午夜的富裕大街,此次黑河之行,算是践行他三年前别后的热情相邀。
我们首先来到瑷珲历史陈列馆,在门口参观完第十四届中俄文化大集“俄罗斯油画精品展”后,大家移步展厅。刻有江东六十四屯名字的石头,分布在甬路两侧的松树下,一直延伸到陈列馆的广场。入门左侧的创意城墙上是大型铜浮雕《美丽富饶的黑龙江》,右侧五面风墙悬挂着大小不等的1858个风铃,其寓意是1858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
在一幅幅黑龙江流域原住民族生产、生活及历史发展的系列文物图片前,w哥家嫂子当起了讲解员,她表述准确,丝毫不逊专业讲解,惹得游人驻足倾听。馆展中,海兰泡惨案的介绍通过半景画还原真实场景,沙俄军人对江东六十四屯数千百姓的屠戮,惨绝人寰,使人震惊,游人中一个奶奶拉着孙子叮嘱:好好学习,落后就要挨打!
漫步十里长堤,在知青博物馆感受北大荒精神后,已近中午,我们驱车去坤河乡富拉尔基村喝柳蒿芽汤。坐在副驾上的龙哥,讲起当年如何同w哥辗转乘车去齐齐哈尔。总以为岁月漫长,可时间从不为谁停留,屈指算来,我和龙哥已经是31年没有见面,当初的帅小伙已经变成中年大叔。
一桥连两国。站在黑龙江大桥公园的观光塔上,红色的桥身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近看大桥下,是宽敞的停车场,公园里,红蓝色塑胶步道,绿色草坪、黄色花海,色彩鲜明;远眺中俄“双子城”,两岸美景尽收眼底,突然间脑子里蹦出八个大字——不忘历史,开拓未来!
在旅俄华侨纪念馆,我结识了黑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杨加国,杨兄挥毫为我的两个孩子分别题写了“清气若兰”、“积健为雄”四字横幅,他的行草收放自如,隶书取法张迁,质朴厚重,都非常可观。饭后w哥拉着我们全家,观赏了大黑河岛和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主题公园夜景。夜晚的大黑河岛无疑是非常美丽的,而且凉爽异常。在主题公园地砖上看见“齐齐哈尔”四个字,儿子又喊又叫,像发现了新大陆。
上午九点出发,车子在绿海林涛中穿行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新生鄂伦春族乡。入口处迎宾大门是撮罗子造型,左右两侧各有一只长箭,站在前面就能感受到这个与山林为伴的古老民族的传统气息。在岭上人博物馆,我们了解到1953年9月,鄂伦春人下山定居,从原始社会一步跨越千年,进入现代社会。村中随处可见仿撮罗子的鄂伦春新居,仿白桦林的围栏,弓箭造型的路灯,民族符号把新生乡装饰一新。馆名隶书写得非常有趣味,但不知出自何人之手。
归来,路过中俄民族风情园。在这里,我们品尝了酸奶糕,酸酸甜甜非常好吃。漫步园中,原始、古朴、粗犷、神秘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给人带来穿越时空的感觉。以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拍摄地为基础的影视风情区,再现了前苏联农庄所特有的传统的木制风格建筑,直刺云空的高炮和弹药库,更是让人把思绪带到二战时期硝烟弥漫的苏德战场。
临别,我们先逛俄品多,后去俄罗斯商品街。牛肉罐头、酸奶、巧克力,塞满了后备箱。临行前有朋友说,黑河不大,一天就能逛完,两天的黑河之行,我却感到意犹未尽。在与w哥、龙哥拥抱告别的那一刻,就期待着与这座边境小城再次相遇。
作者简介乔增童,生于微末,长于泥泞之间,家母故后以“拾蒲堂”颜其居。喜欢书法、篆刻、摄影,均一知半解;迷恋爬格子,偶有“豆腐块发表”,自娱自乐而已。执教三十余年,做印刷工十载,现供职于富裕县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