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传记《高志远传》
谨以此书献给
英雄的冀东抗联
英雄的冀东人民
英雄的冀东大地
高志远画像
(注:高志远变卖家产抗日,担任冀东抗联总司令后掌管巨额资金,却没有花钱为自己照一张相。此像为根据与其面貌最为相像的次子高继远照片经电脑合成制作。)
自序
高志远,原名高翔云,字腾霄,出生于河北省滦县第三区多余屯(今属河北省滦南县马城镇)一个富裕农家。
在日本侵略、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时代,高志远挺身奋起,抗日寇,除强暴,拯弱民,是当时冀东地区置身于火热抗日救亡斗争的人们中的杰出代表。
高志远天性豪爽慷慨,朴质坚强,强项不屈。当日本侵略冀东、侵占华北、意图灭亡中国,抗日成为时代主题,驱除敌寇,保卫乡邦,拯救同胞,成为高志远内心最为强烈的愿望;一念所至,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为它而生,为它而死。
然而,为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救国救民立下卓越功勋的高志远,在离开冀东到平西不久,却以“私通吴佩孚,企图投敌叛变”的罪名,被抗日的冀热察挺进军处决。对处决高志远,当时即有争议,很多资料、书籍对高志远的为人、行止做了记载,亦多有不同。但这些资料、书籍,或则不文,或则不实,或则不尽,或则诬枉。
多年以来,作为生于高志远桑梓之地,有志于地方史志、地域文化研究的作者,对于这种情形,一直甚感愧憾,亦一直想写一部比较系统、完整,更为贴近于高志远所处的时代和高志远这个“人”,更具有历史研究、甚至学术研究意义的高志远的传记,以通过历史的考察、思考,感受和展示真实历史、历史真实的力量。
在本《传》的写作过程中,有一些想法和问题,在此略作交代,读者或可留意,亦可延伸阅读有关资料、书籍,加以察查:
一、高志远一生以抗击日寇、除暴安良、保卫乡邦为志,在1938年冀东人民抗日武装大起义中,成为“冀东抗日联军”总司令兼第一路军司令,为冀东大暴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却被以“企图投敌叛变”的罪名处决。长期以来,部分高志远的战友、部属、高志远的乡人、后人,一直为其抱届鸣冤,奔走呼号,以期为高志远“平反”。但本《传》志不在此。本《传》意图仅在尽量贴近高志远所处的时代、环境,还原高志远其人其事。平反,应该是“组织”的事。
二、在有些资料、书籍中,对高志远的记截与史实多有舛误,甚至相去甚远,如纪实文学《李运昌》(云献智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年1月第一版),倘使此书不以“纪实文学”名,或不以人物真名实姓记事,或无所不可,但既以人物真名实姓记事,又冠以“纪实文学”,则当以接近史实、不大诬枉为是。著名宋史研究专家邓广铭先生认为,“不论述写任何类型的人物传记,全都是属于史学领域的工作,即全应恪守史学研究方面的一些准则,决不允许肆意编造”(邓广铭《岳飞传》(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自序)。所以,写作本《传》,是本着“要把它写成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著作”(邓广铭《岳飞传》(修订本),自序),而搜寻、收集、使用史料,且对贬低、贬斥高志远的资料,也并不一味排斥,而是径直铺排,以更有利于辨证史实、识清面目。
三、本《传》引文较多,在引用时,凡电报、书信、证明文件等均以原文出现,不做取舍、改动;《传》中引用人物语言,均为原语,并注明出处,而非作者创作。
四、作者写作本《传》的愿望是:通过本《传》,尽量勾勒出高志远、当时的冀东地区所处时代的轮廓,尽量搜集、整理有关于高志远生活、成长、战斗、被杀的资料、史实,使他的情感、观念、思想、形象尽量得到真实的展现,并对其做出尽量正确公允的评价。
但高志远生活、战斗的时代毕竟已远去80年,而作者的究史功力、论史视野、文字水平都十分有限,所以,《传》中的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希专家、研究者,特别是高志远的、也是作者的故乡人给予指明和教正。
冀东地区
悲哀啊!?!只有当事人和陷害他的人知道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