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对光能利用的研究

君子务农安根 2024-06-06 08:00:13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茶树原产在低纬度地区,对光照有一定要求,是一种短日照作物。据Barua试验,当冬季有6个星期时间白昼短于大约11小时15分时,灌木型茶树就要通过一个相对休眠期。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北纬:16-18度以北和南纬16-18度以南的地区。

茶树是一种喜湿耐荫的作物,多数学者认为,茶树性喜散射光(包括漫射光)。据日本原田重雄氏研究,单株茶苗的光补偿点为O.03卡/厘米2·分钟,光饱和点为0.4-0.5卡/厘米2·分钟。其饱和点大小与环境条件、树龄等因素有关,如成龄茶树可达0.7卡/厘米2·分钟。群体的光饱和点比单株高,据酒井慎介氏研究,在采摘条件下,茶树群体的光饱和点变化在,0.5-1.0卡/厘米2·分钟之间。中山仰氏(1972)认为,茶树群体不存在光饱和问题,因为当上层叶感到光饱和时,中下层叶的光合效率反有增加,所以整个群体的总同化量并不减少。

不少人研究指出,茶树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中午有降低现象。村田氏指出,中午时叶片含水量降低及气孔开度缩小,可能是导致中午光含作用强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在自然情况下,世界上不少茶区夏季晴天中午的光强超过1.2卡/厘米2·分钟,这个数值大大超过茶树的光饱和点。因此不少学者认为需在茶园内种植遮荫树来调节光强。但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遮荫程度不同,时期不一,其效果是不同的。看来,应注意因地制宜并合理选择遮荫树树种及密度等是很重要的。

在自然界,到达地面上的太阳能是很丰富的,但茶树的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多数地区不到1%。据N,K.Jain(1977)计算;在印度托克莱地区的条件下,茶叶的理论产量可达25,00公斤/公顷(即1,667公斤/亩)。据我国王立(1982)计算,在浙江杭州条件下,茶叶单产可能达到1,388公斤/亩。

但目前全世界茶叶平均单产还达不到100公斤/亩,我国茶叶平均单产不足50公斤/亩,只有理论产量的1/10-1/20。由此可见,提高茶叶单产的潜力是具备的,

提高茶树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很多,其中改进栽培措施与选育优良品种是主要方面。Hadfield发现,叶小并呈半直立叶型的茶树(称作E型)比叶大并呈水平叶型的茶树(称作H型)光能利用好,由于夏季午后叶温较低,E型茶树有更多的太阳辐射能进入茶丛内部,因而有效叶面积指数较大。所以他认为,E型茶树在低纬度阳光充足的地区生长好,而H型茶树,在这些地区栽培需要种植遮荫树来调节光照。

(安根团队摘自黄寿波:茶树与气象)

安根团队,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

0 阅读:0

君子务农安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