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炭疽病的防治

君子务农安根 2024-06-21 18:56:05

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目前,对茶树炭疽病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还需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①不同地区茶树炭疽病致病菌的鉴定工作虽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仍未弄清楚不同地区及不同生境茶园炭疽病病原种类特点;

②茶树炭疽病菌的关键发病因子尚待进一步研究;

③针对该病病原菌的检测技术尚未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还需要开发更实用简便的田间检测方法,以指导病害的防控;

④茶树炭疽病的防治仍未彻底解决,研究该病病原菌的致病机制及遗传多样性也是病害防治的关键;

⑤对于茶树种质对炭疽病的抗性机制还未进行系统研究,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全国各茶区均有茶树炭疽病的发生,部分地区发病特别严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但该病受重视程度不够,这与其病症多表现在成叶上有关,但是该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茶树的长势,还会在表现病症之前诱导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的变化,影响茶叶品质。因此,需加强对茶树炭疽病害的研究与防治工作的重视。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来抑制有害生物危害的方法。植物内生菌(Endophyte)是一种能够控制病原菌危害的一类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

有研究者认为,当病原物丧失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时,致病力降低或丧失成为对寄主没有明显危害的内生菌,并仍具有诱导植物产生抗病免疫反应,增加寄主对病害的抗性。内生菌与寄主长期互作共生,形成一种能协助宿主植物抵御病原菌侵染的特性,此类微生物被称为植物内生拮抗菌。目前,植物内生拮抗菌已成为病害生物防治中很有潜力的物种。

目前,内生菌的研究集中在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内生菌的生物学与生理特性、次生代谢产物、抗病机理等。茶树体内也存在这种微生物,有细菌也有真菌。曾如意等研究表明,茶树体内分布丰富的内生真菌,包括芒果球座菌、拟盘多毛孢菌和炭疽菌等,其中芒果球座菌的发酵液对茶炭疽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陈百文等从茶树中分离到对茶树炭疽病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认为这些内生细菌能够引起茶树炭疽菌丝畸变,抑制菌丝体产孢或抑制孢子萌发。洪永聪等从茶树体内分离到内生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能分泌多种抗菌蛋白或其它抑菌活性物质,并能诱导茶树产生多种抗性物质。

茶树内生菌对多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可将这些内生菌制成生防制剂接入茶树体内,从而提高其抗病害的能力,减少农药的施用,也可分离获得内生菌的抑菌代谢产物,制成炭疽病的生防药剂。经调查目前市场上已有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用于病害防治的生防药剂,数量有限,目前很少在茶树病害防治中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是未来病害防治的主流技术,还需进一步的挖掘和研究。

农业防治

茶树的长势与茶树的抗病性有关,加强茶园管理,提升茶树自身的抗逆性,可抵御病原菌的入侵或为害,应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茶树抗病力,避免单施氮肥。

另外,对于发病严重的茶园,可结合清除病叶集中烧毁;发病较轻的茶园可人工摘除病叶,以此减少茶园病原物基数。

开辟新茶园时结合当地情况适当选用抗病茶树品种,还应尽量避免茶树品种过于单一。对于成龄茶园修剪时要进行茶树修边、留出茶行间距,增加茶园通风,避免病原物滋生,有利于茶树健康生长。

(安根团队摘自刘威等: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安根团队,20余位各领域农业专家,提供成熟的土壤恢复集成方案、生态修复集成方案、农残解决集成方案和生态农业社会化服务。

0 阅读:0

君子务农安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