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前言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逐渐形成,在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过程中,是充满了曲折、艰难的。
其中,刘少奇同志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确定和维护毛主席核心领导的地位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正如毛主席曾说的:
“我一离开北京,都是他代理我的工作。这已经十多年了,从延安开始就是如此,现在到北京已经是10年了。”
毛主席简单的两句话,将他与刘少奇的革命情感和两人之间的绝对信任便展现了出来。
毛主席和刘少奇都是湖南人,革命初期,刘少奇便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开展了工人运动。不过,由于两人的工作任务有所不同,交集并不多。
直到刘少奇留在延安后,他才逐渐成为了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解放战争时期,青年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句话是毛主席说的。
刘少奇的儿子刘源在后来被问起这句话的真实性时,还这样表示:“这个说法我也听到过。毛主席肯定说过,而且不止一次。不过,这句话是在哪里说的,具体情况如何,我就不是很清楚了。有一段时期,这句话还遭到过重点批评呢,但毛主席始终没有否认过。”
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也多次号召领导干部们学习、看书。他之所以这样评价刘少奇,实际上是称赞刘少奇不断学习、善于阅读,对他的学习精神和渊博的知识表示肯定。
刘少奇从小便展现出了对于读书、学习的强烈兴趣。小小年纪,别的孩子都喜欢打闹、玩游戏,而刘少奇却整天抱着书读。
这一点,周围的邻居从小便知道,因为他在家中排行老九,所以大家又给他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刘九书柜”。
求学期间,刘少奇更是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1921年,刘少奇赴苏留学,进入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
刘少奇的同窗好友萧劲光曾这样评价他:
“到了莫斯科东方大学后,少奇同志当时一心扑在学习和工作上。”
“少奇同志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天,也不随便上街。我们不住在一起,但看到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
1922年,刘少奇回国,投身于革命的滚滚洪流之中。此后,他长期领导工人运动,成为了工人运动的领袖。大革命失败后,他又在白区继续开展地下工作。
无论是生死一线的工人运动中,还是在风雨如晦的白色恐怖中,刘少奇在开展革命工作的同时,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书籍。
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文化就搞不好革命工作。”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少奇在华北沦陷区积极开展工作,有力推进了各地党组织发动群众支援配合八路军,展开华北游击战等一系列问题。
1938年3月,刘少奇回到延安,根据毛主席建议,刘少奇留在中央继续指导华北的工作。此后,华北各地的所有革命工作直接向他报告。刘少奇在华北沦陷区的工作经验为我党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不久后,刘少奇被派往华中工作,兼任中原局书记。在他的有力领导下,中原局的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1939年底,在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期,刘少奇仍然每天坚持阅读。
一天深夜一点多左右,新四军支队司令员张爱萍看望刘少奇。他走进屋后,发现刘少奇正端坐在桌子前认真看书,再走近一看,书上面各种圈圈点点,有些地方还批了字。
刘少奇不仅学富五车,他更擅长从实践中学习,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刘少奇大胆探索,敢于提出见解。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学习毛泽东”口号的人。
此外,针对第一次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刘少奇指出:“是由于党内忽视理论学习,一味照搬苏联模式,不顾中国革命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身兼数职,变得更加忙碌,但他仍然狠抓自己的学习。书架上摆满了各种马列著作、毛主席的著作,还有大量历史书籍。
工作人员经常能看到刘少奇翻阅这些书籍。尤其是在因病休息的时间里,他更是将这作为读书的好机会。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刘少奇是唯一一位代理过中共中央主席的人,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得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评价。
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代为主持中央工作1944年11月,毛主席在枣园接见了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代表、后来的美驻华大使赫尔利,经过两天两夜的会谈,双方就成立联合政府、中共给国民政府的五点建议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署了相关协议。
同年12月,毛主席会见了包瑞德,并有力批驳了国民党此前提出的三点建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蒋介石的三次邀请下,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跟国民党展开谈判。
8月27日,毛主席亲自起草了电报内容,并正式向外宣布:
各局、各区党委:
抗日阶段瞬将完结,争取和平建设的新时期已经开始,国共关系必须调整,避免内战。中央决定毛、周赴渝谈判。在毛离延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并增选陈云、彭真二同志为候补书记。
中央
未感
此后,一直到1946年春,中共中央的工作均由刘少奇同志负责。
根据毛主席离开延安前制定的计划,中共中央初步决定在广东、河南、江南、江北分批进行让步,而在陇海路以北争取优势。至于在东北的工作如何开展,还没有来得及确定下来。
8月28日上午,刘少奇等人送毛主席离开后,便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刘少奇不仅要指导全国各地党组织开展接下来的各项工作,还要配合毛主席在重庆的谈判工作,同时指挥着各地军队的协调行动,以便能够形成最有利的战略态势。
这一时期是刘少奇最为忙碌的时期,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他认真谨慎地处理着各方面事务。
由于此前没有确定下关于东北的战略发展方针,刘少奇尤其密切关注着东北的形势发展和变化。他要求山东、晋察冀和华中方面迅速派部队和干部出发,向东北进军。
重庆谈判期间,国民党的行动也从未停止过。向我解放区调集了37个军的兵力,企图攻占华北后打开通向东北的通道。
除此之外,蒋经国更是奉蒋介石之命,跟苏联方面进行谈判,企图在苏联军队撤出东北后迅速占领。
不过,苏联在研判形势后,虽然公开要求已经抵达东北的部队撤出,但私下,斯大林的特使米高扬却对中共方面表示“苏军愿意在桌子底下给予中共帮助。”
很显然,苏联不愿看到由美英支持的蒋介石集团占领东北,从而在日后对苏联构成威胁。
与此同时,在刘少奇的迅速安排下,中共方面已经在东北地区开展工作了。
9月14日,负责东北地区工作事务的曾克林同志乘坐苏联专机抵达延安,向党中央直接汇报了东北的形势。
刘少奇在听取了曾克林的工作汇报后,立即意识到我党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迅速地、坚决地争取东北。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刘少奇坚定指出:
“东北是战略要地,东北北靠苏联,东接朝鲜,西面是我们自己的抗日根据地冀热辽地区。这里有山区,有平原,进便于攻,退便于守,可以作为我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基地。”
随后,他信心十足地对曾克林说道:
“这是千载一时之机。我们的部队先进去了,就站住了脚,就可以控制东北,我们掌握了东北,就可以加速中国革命的进程。”
当晚,刘少奇又通过电报将情况向正在重庆开展谈判工作的毛主席、周恩来作了汇报。刘少奇的建议最终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认可。
据此,中共中央作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
从现实看,刘少奇对于东北地区重要性的剖析十分正确,我军得以快速开辟了东北的大好局面。
从政治上看,我党我军在解放东北后,就可以立足于此,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使得党中央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战略大后方。从而粉碎敌人对我军实施南北夹击的阴谋,摆脱我军长期被包围的不利局面。
从经济角度讲,东北地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发达。此外,还有丰富的粮食,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够为解放军提供物质基础。
军事上看,蒋介石统治集团在东北的力量也最为薄弱。日本投降时,国民党在这里没有什么兵力,更缺乏群众基础。其主力部队又远在西南、西北,距离远。
反观我党,不仅解放区与东北相邻,而且我党与东北人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群众基础良好。基于此,刘少奇才认为我军应首先力争控制东北:
“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
此后,为了实施这一战略决策,刘少奇先后下达多项命令,将我军兵力调往东北。
10月11日,毛主席结束在重庆的谈判工作返回延安,由于连日来过度劳累,身体出现状况,决定休养治疗。刘少奇便继续代替毛主席主持中央工作。
在发现我军已率先进入东北后,蒋介石惊慌不已,随即向东北运送了8万多兵力。在这一形势下,刘少奇连发三份电报对东北局下达指示。其内容大致可概括为八个字,即“让开大路,占领两厢”。
历史已经证明,刘少奇不仅有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更善于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看透本质,从而准确把握形势发展的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先后两次完成代理主席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定于1949年12月初访问苏联。访苏期间,由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
从1949年12月6日至1950年3月4日,刘少奇圆满完成第二次代理主席职务。
在毛主席访苏期间,刘少奇夜以继日,认真工作,有效保证了新生政权的稳定和全国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他一方面跟在苏联访问的毛主席随时保持联系,并就一些重大事情向毛主席请示,另一方面,他又努力协调中央各部门、各省市之间的联系。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华南、西南作战,刘少奇多次强调要注意团结起义将领,不急于求成。四川解放后,刘少奇便立即开始考虑和平解放西藏的问题。
除了关心军事外,刘少奇还主持开展了土改工作。在汲取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拟定了建国后土改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针对土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刘少奇多次与毛主席进行电报往来,他主持的土改工作获得了毛主席的有力支持。
1953年12月下旬,毛主席在杭州养病,并主持起草宪法。离开北京前,毛主席提出由刘少奇临时主持中央工作。这也是刘少奇第三次代理中央主席。
实际上,每逢毛主席不在中央,相关的工作便会交由刘少奇主持,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从1953年12月24日至1954年3月17日,刘少奇在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主要针对“左”倾偏向做了一些纠正。此外,他还带头作了严肃的自我批评。
在刘少奇的带头作用下,党内40多人也都纷纷响应,做了不同程度地自我批评。这对于维护党内团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少奇戏称自己是“非常时期大总统”在先后三次代理中共中央主席后,刘少奇于1956年开始主持中央一线工作。
1954年,毛主席先后多次提出不再担任下届国家主席职务,而将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到研究、思考国内、国际的重大问题上。
1956年,众人在北戴河召开的高层会议上对毛主席辞去国家主席的问题开展了讨论,大家同意了毛主席辞去国家主席的请求,但并不同意他辞去党中央主席的职务。
“八大”后,刘少奇开始主持中央一线工作。1958年12月10日,中共八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不作下届主席候选人的建议获得了通过。
但是,由谁来接替毛主席呢?同年12月29日,朱德正式提出由刘少奇同志作为国家主席候选人。
1959年4月5日,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邓小平代表政治局提出由刘少奇同志担任这个职务更为合适。
在毛主席看来,刘少奇曾先后三次代替自己主持中央工作,其表现可圈可点,令人满意。为了让党内外人士对这一决定放心。毛主席还曾在第十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亲自作了解释说明:
“朱德同志是很有威望的,刘少奇同志也是很有威望的,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那个?因为我们共产党内主持工作的,我算一个,但我是不管日常事务的,有时候管一点,有时候不管。经常管的是谁呢?是少奇同志。……以他担任国家主席比较适合。同时朱德同志极力推荐少奇同志。”
1959年4月27日,刘少奇在第二届人大第一次会上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结果一出,毛主席高兴不已,更是第一个站起来为自己的老战友鼓掌,很快,笑声和掌声便充满了整个会场。
刘少奇同志当选国家主席可谓众望所归。但是,其妻子王光美却在后来透露:在当选主席的那天,刘少奇同志并不开心,脸上也没有笑容。
会议结束后,刘少奇回到家里,大家听说他当选为国家主席后都十分高兴,向他表示祝贺。但令人不解的是,刘少奇却始终一脸严肃。这不禁让人好奇,他是不开心吗?
后来,王光美才说出了原因:“当时,全国经济极端困难,自然灾害也已经开始,全国的老百姓生活困难。这个时候,刘少奇同志被选为国家主席,可想而知,他肩负着整个国家的期望和信任,这怎么能笑得起来呢?”
无论当时的环境多么艰苦,刘少奇同志始终奋战在一线,关心群众生活,制定出各项方针政策,帮助国家渡过难关。他更是戏称自己是“非常时期大总统”。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毛主席虽然才过八斗,但仍然谦虚过人,这就是伟人的宽广胸怀。
刘少奇主席主持一线工作后,取得巨大的成绩,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深受全国人民的拥戴,威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刘主席永远活在世世代代中国人民心中!
伟大领袖毛主席人人平等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永远比我们早看50年,目标远大,永远走在正确的大道上,宁愿慢一点,只要是正确的大道上,人民生活在公平正义的社会里就会团结奋斗。
少奇同志永垂不朽!
刘主席心系百姓!是治国理政的卓越领导人!是深受人民爱戴伟大领袖!
毛主席是中共中央主席,一至是最高领袖,作者说刘一把手故意让人听的别扭,误导人!
刘主席一生为民,大公无私
刘主席真伟人
刘主席心系百姓
毛泽东思想光照千秋
毛主席在重庆期间,中共军队主要由朱总司令负责,非刘少奇。
刘少奇同志 实事求是 坚持真理 一心为民
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精英汇集,群星璀璨!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务实的国家领袖!
刘当过一把手?
了不起的伟人
总之是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理人之一。
都是伟人
刘少奇一心为民的好主席!
致敬
老革命家都是真心为民谋利的。老百姓也都是真心喜欢的。
刘少奇主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
都是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