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最后的安魂曲——刘公岛之役,丁汝昌是应负主要责任的

奇谈史话 2020-04-09 19:26:45

黄海大战后,北洋水师仍有实力,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手握北洋舰队直接指挥权的丁汝昌不敢再战,一直坐等全军覆没。可以说,北洋水师最后的安魂曲——刘公岛之役,丁汝昌是应负主要责任的。

丁汝昌本身并不以知兵名,更不懂海战。他原本是长江水师出身,后入淮军李鸿章而受到李的赏识。北洋建军即受领督操之职,后正式授提督重任。他确为北洋水师付出了不少心血,但他确又不懂海军事务,平常的训练演习都委托刘步蟾主持。长期以来,丁汝昌受李鸿章“保船制敌”战略思想的影响,一直不敢言战。 他的出身使他一直小心谨慎。在李鸿章“保船”方针的影响下,丁汝昌多次出巡无功,被震怒的光绪革职“戴罪立功”,从此他更加谨小慎微。

丰岛海战前,丁汝昌没有控制大同江,受到李鸿章的斥责。黄海大战中丁汝昌带伤不退,他是抱定必死之心的。战后李鸿章认为“以北洋一隅之功,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坚持“守口”不战的方针。这更影响了丁汝昌。 李鸿章的分析不能说没道理,但也有视北洋水师为家底的思想作祟。当时日军开始登陆作战,清军转为全面防御。李鸿章在当时提出了“多筹巨饷,多练精兵”的持久战战略但未被清廷采纳。慈禧不愿打仗影响祝寿,光绪抱负很大,但他没实权,只是名义上的武装部队统帅。

日军在海军护航下开始登陆后,竟未受到北洋水师的任何阻击。在花园口登陆后日军推进实际很缓慢,但丁汝昌率舰队由威海抵旅顺,竟未敢袭击日本登陆部队。日军占大连湾后,丁汝昌竟率队又回威海,李鸿章曾予以严斥。丁汝昌又回旅顺,但一天之内又返回威海。数日后旅顺即失守,进而辽东半岛大部失守。这时李鸿章亦被“革职留任”。

此时,清廷最高统帅部估计日军必会逼山海关攻取北京。所以在京畿屯兵计200余营约10万军队,山东半岛布署40余营约2万人,且散落成山至登州500里长之地段。荣成仅4营1400余人。实际日本却是虚晃一枪,兵锋直取山东半岛。 当时只有威海卫守将戴宗骞是聪明人,他向李鸿章提出了“宁力战图存,勿坐以待困”的良策,即陆、海军皆可出奇兵袭击。但李鸿章怕出击有失,仍取防守之势,令陆、海军“效死”坚守。

1895年1月20日,日军2万人登陆成山角,1400守军不支而退。这时李鸿章才明白“守定不动之法”误了大事,但他不愧是久经战阵的兵家,于23日急电丁汝昌“出海拼战”,“即战不胜,或能留铁舰等退往烟台”。此时若按李鸿章的电示办,或尚可挽回危局。但丁汝昌却拒不执行,回电表示“惟有船没人尽而已”,他认为“屡催出口决战,惟出则陆军心寒,大局难设想”。

这一拖便失去了宝贵的7天,日本陆、海军攻占南帮、北帮炮台,至此陆上据点皆失。日军利用南帮炮台终日炮轰北洋舰队,日本海军则完全封锁和围住了北洋水师。 当李鸿章知南帮炮台失守,再次急电丁汝昌,令他“挟数船冲击……勿被倭全灭”,或“事急时将船凿沉”,但丁汝昌竟仍然拒绝执行,又失去了宝贵的7天!

2月5日至6日,日本鱼雷艇连续攻毁北洋数舰。7日,又全部俘获突围的北洋12艘鱼雷艇队。9日,“靖远”被击沉,刘步蟾自杀。10日,丁汝昌才令沉船研究突围,但为时晚矣。在一片大乱之形势下,不得不服毒自杀。余存的10艘舰船和大量军械皆被敌所获。 现已查明,以丁汝昌具名的降书是洋雇员伪托的。

丁汝昌大节不亏,但自卑心理太重,优柔寡断,不知兵不善战,而且拒不执行正确的命令(错误的他倒坚决执行,甚至加以发挥),最终成了断送北洋水师的直接责任者。尽管他殉了国,却不是英雄。

0 阅读:11

奇谈史话

简介: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带你深入品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