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个部位出现疼痛,可能是“血栓”前兆!7类人要格外注意

忆因聊健康 2024-01-06 04:45:01

62岁的孙先生因左下肢肿胀1个月前往医院门诊就诊。

就诊时,自述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肿胀,伴有疼痛,且每次久站或劳累后较为明显,而在休息及抬高患肢后,症状会有所好转。

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史,平时饮食、睡眠尚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减轻。

医生在了解了孙先生的基本情况后,查体发现左下肢均匀一致性肿胀,皮温高于对侧,皮色略红,胫前指压痕(+),腓肠肌握痛(+),足背动脉搏动可及。

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D-2聚体等检查,提示存在急性期血栓,完善彩超提示左侧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血栓形成,结合孙先生的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建议及时住院,通过手术清除血栓。

经过孙先生及家属的同意后,决定采用介入微创的方法清除血栓,在局麻下行下腔静脉造影滤器植入,通过左下肢静脉造影完成AngioJet机械吸栓术。

孙先生的手术顺利,术后症状明显缓解,下肢肿胀、疼痛消失,造影显示左侧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血栓完全清除。

医生提醒:下肢静脉血栓,尤其是左侧髂总静脉及髂外静脉血栓患者,建议在血栓急性期(2周)内尽早清除血栓,以改善临床症状,预防远期并发症。

所以,出现静脉血栓时,患者要及早就医并积极治疗。

一根水管如果不注意清洁,就可能会被杂质、沉淀物堵住导致水无法流出,时间长了水管就会生锈。

而我们的血管也是一样,把全身所有的血管连起来,全长约有96000公里,可绕地球两周半,这么长的血液管道,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造成堵塞,形成血管病变。

无论是哪里的血管堵了,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凶手”——血栓。

血栓就像游走于血管内的“幽灵”,让人谈之色变,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一旦出现堵塞,会导致血液运输系统瘫痪,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健康。

血栓在脑部血管产生会导致脑梗,血栓在冠状动脉产生就形成心梗,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

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血栓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51%,远远超过肿瘤。

99%的血栓发生时可能毫无征兆,只有当血管堵塞到一定程度才会被察觉。

血栓一般较为钟爱两条路线,分别为动脉和静脉,前者多发生在心脑血管和四肢,后者则多发生在下肢和肺部,其中腿部血栓最常见,而肺栓塞最危险。

警惕身体这5个地方痛

01 胸痛

肺栓塞是临床常见的可导致急性胸痛的疾病,是一类因循环中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导致的疾病综合征,在肺栓塞基础上发生肺组织坏死者称为肺梗死。

肺血栓形成的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疼、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胸痛多因胸膜刺激引起,有些患者还会伴有晕厥、发热、咳嗽、胸闷、心慌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患者死亡。

如果是血栓形成在冠状动脉中,会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出现心悸、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塞。

如果发生胸痛时,千万不要硬扛,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治。

02 剧烈头痛

有一些脑血栓患者会出现头疼的表现,尤其是房颤导致栓子脱落引起脑血栓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先兆症状。

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而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和偏瘫等感觉、运动功能障碍。

另外,部分患者在脑血栓发病之后,由于颅内压增高,也可能会引起头痛,而这种头痛性质剧烈,需要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才能缓解,同时还可伴有恶心、喷射性呕吐。

03 下肢活动性疼痛

间歇性跛行是血管堵塞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腿部血栓的常见表现。

间歇性跛行主要是指行走一段时间后,下肢出现疼痛、酸胀现象,休息一会儿,下肢的疼痛就会缓解,然后再继续行走,又会出现疼痛,继续休息又缓解,周而复始。

导致间歇性跛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下肢动脉血管栓塞,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下肢肢体缺血、缺氧,活动以后,缺氧加重,出现疼痛。

休息时缺氧情况会逐渐减轻,疼痛也会慢慢有所缓解。

另外,如果血栓发生在下肢深静脉,患者多会出现下肢不对称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等典型症状,其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胀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症状可能提示血管出现问题,如腿脚冰凉或两条腿温度不一样,腿部苍白等,这些症状多是急性的下肢缺血表现。

04 腹痛

当腹部脏器血管发生血栓,可出现消化道缺血的症状表现,如门静脉血栓可表现为肠梗阻、消化不良、腹胀、腹痛、日渐消瘦等,而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可表现为腹痛、腹胀、便血,及急性消化道出血等。

其中,门静脉血栓的症状临床变化较大,特别是很多患者早期表现是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而腹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腹痛多为局限性,少数为全腹弥漫性且呈间歇性绞痛,但不剧烈,可持续较长时间。

05 脐周剧烈绞痛

多见于房颤和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形成的血栓栓子堵塞了肠系膜上动静脉,患者可出现脐周剧烈的绞痛症状。

此外,15%~25%肠系膜动脉血栓患者可无腹痛,表现为静息性腹胀,可一旦发展为肠坏死后,疼痛转为持续性胀痛。

这7类人最容易“栓”住

1

肥胖人群

过度肥胖的人群出现血管血栓的可能性会增高,因为在过度肥胖的情况下,体内可能已经有过多的脂肪物质堆积,导致血液流动起来较为困难,而长时间处于坐姿则更会增加患血栓的风险。

2

吸烟者

抽烟对全身多种脏器和组织都有损害,抽烟可以形成体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造成血管的痉挛、血压升高,进而形成高血压、血管痉挛、动脉硬化等改变,此种改变易于形成血栓。

3

孕妇

随着胎儿的生长,孕妇腹部的血管和骨盆压力增大会压迫下腔静脉,从而使下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整个下肢的血流速度就会变慢,容易出现血栓。

另外,妊娠期间血液中流动的雌激素增加,也易导致血栓形成。

4

服用雌激素者

长期服用避孕药的人,患上血栓的可能性会增加3~4倍,原本健康的女性会因此而出现眼部肿胀、气短、胸痛等不适症状。

5

感染或有炎症性疾病的人

如果有严重的疾病或感染者也需要提防血栓,如卵巢癌、胃癌、肺癌,及糖尿病、艾滋病或炎症性肠病也会增加得血栓的风险。

6

有血栓家族病史

血栓虽然并不是绝对遗传,但具有家族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血栓患者,其兄弟姐妹孩子比其他人患血栓的风险要高。

7

以前得过血栓的人

如果以前有血栓疾病史,再次复发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一般情况下,一旦得过静脉血栓或肺血栓的人群中有1/3的人群在10年内会再次可能复发。

如何预防血栓?

1. 运动锻炼:定期进行活动和锻炼,如散步、腿部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尽量避免长时间的静坐或卧床。

2. 维持健康体重:肥胖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减少血栓形成。

3. 注意穿着:避免长时间穿着紧身衣物,特别是紧身袜和裤子,尽量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

4. 均衡饮食:饮食有助于控制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建议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健康蛋白质,限制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5. 戒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戒烟可以降低血栓形成。

6. 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尤其是交叉腿姿势,会限制下肢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7. 充足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8.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极端温度环境中:长时间暴露在极端寒冷或极端炎热的环境中会影响血液循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9. 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对于高风险的病人,如有静脉曲张血液高凝状态等疾病史,医生可能会建议服用一些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

10. 定期检查:对于有血栓形成风险的人群,如长期卧床的术后的病人、孕妇等,定期检查下肢血流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血栓问题。



,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

18 阅读:10928
评论列表
  • 2024-01-07 15:57

    下肢出现胀痛跛行该看哪个科?如看骨伤科是不是误诊呢?

忆因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