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救”不起成龙电影票房?

科技声音有点响 2024-08-03 10:08:53

由成龙主演的电影《传说》,上映7天票房7000万,比起网传的3亿制作成本,这个票房成绩显然并不理想。

原本备受期待的AI技术还原的“27岁年轻成龙”,却成了不少观众口中的最大槽点。

1

期待幻灭

电影《传说》还未正式上映前,许多网友对其期待颇高。

其一,作为电影界的传奇人物,“成龙主演”这个字的影响力依然在线。尽管成龙近几年的作品口碑不尽如人意,但仍然还是有许多观众对成龙的电影满怀期待。

其二,《传说》是《神话》时隔18年的续作,从筹备之初就备受关注,金喜善与成龙的再度合作也将《神话》粉丝们的好奇心拉满。

其三,这部电影号称是全球首部由AI塑造的数字明星主演的院线电影,后期制作中运用了全新AI技术,创作出了“年轻成龙”这个角色,也就是通过AI换脸,让“27岁的年轻成龙”重返大银幕。

这是官方放出的对比照:

本以为这部电影能通过AI技术再现成龙年轻时期的风采,带给观众惊喜,谁曾想惊喜变“惊吓”,AI换脸的效果大大翻车:

“这AI换脸做得还没电视剧和up主做得好,侮辱AI也侮辱了成龙。”

“AI出的成龙表情僵硬,眼神空洞。事实证明,AI是无法取代真人表演的。”

“AI换脸出来的年轻成龙,完全是把观众的审美放在地上狠狠地踩。”

……

从观众们的吐槽中不难看出,AI技术下的“27岁成龙”无疑是失败的。

2

“AI回春”失败

《传说》中的剧情分为现代和古代部分,现代部分是由真实的成龙出演,饰演一位考古学家陈教授,古代部分则是由“AI回春”的成龙出演,饰演一位汉代将军。

古代部分的剧情占比较大,“年轻成龙”在电影中出演量达70%以上。

然而戏份越重,“年轻成龙”暴露出的问题也就越多,“表情僵硬”、“眼神空洞”、“尴尬出戏”……

说起来,AI技术在影视作品中并不少见,此前《流浪地球2》利用AI加工还原出了年轻时期的刘德华和吴京,呈现效果自然,大受好评。

同样是AI技术处理,《传说》中“年轻成龙”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虽然都是AI技术,但《流浪地球2》与《传说》在运用时还是有一些差别。《流浪地球2》是由演员本人表演后再经AI加工,还有艺术家大量的手动辅助修正,最终达到观众看到的演员“年轻化”的状态,也可以称为“AI减龄”。

《传说》中的“年轻成龙”并非成龙本人表演,而是由演员郑业成的身体与AI学习成龙的影像资料后,模拟成龙的动作习惯生成的3D头像组合而成。

3D头像局限很多,比如没有眼神、转头不能超过90度、面部不能有遮挡等。尽管还原了成龙年轻时候的长相,但给人的感觉却很僵硬、不真实,呈现在大屏幕上,任何细节问题都被观众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AI成龙”被观众吐槽是必然的,导演唐季礼也坦承,AI技术有很多局限和不足。

3

仍需进步

国内影视作品中有不少AI换脸的例子,电视剧中就颇为常见,使用场景要么是演员陷入负面舆论需要被替换,要么是涉及角色变脸、减龄或增龄等情况。

这些AI换脸效果往往十分粗糙,甚至有种惊悚片既视感。

电影中运用的AI技术不会如此简单粗暴,但也容易失去人物面部表演时的细节,影响电影的真实感和艺术性。

所以在AI换脸的基础上,电影工作者们又发明了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面部三维重建技术(CG 技术),着重跟踪和记录演员的面部表情数据,从而在计算机内实现面部三维重建,以达到更真实的减龄效果。

比如《双子杀手》中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通过动作捕捉重建面部三维,细节到毛孔、汗毛、肌肤纹理,几乎做到了以假乱真。

国外电影中这样的例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比起“换脸”,动作捕捉显然更为真实,当然也更贵。

如今有了《传说》的错误示范在前,以后导演们在运用AI换脸技术时更需要谨慎选择,平衡好投入成本和艺术呈现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我国电影AI数字人的形象依然还有很大的迭代空间,想要达到逼真的效果,恐怕还有一段路要走。

0 阅读:0

科技声音有点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