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幼小衔接”旗号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是拔苗助长

才干王营评 2024-07-13 17:03:38

打着“幼小衔接”旗号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是拔苗助长

王营

当前,幼升小招生入学工作已经结束。这段时间以来,一些家长反映,他们在不少育儿群里,都收到了“幼小”衔接的广告,比如“紧扣一年级知识点,轻松入学”,轻松习得2000+汉字等。

在幼升小家长育儿群里,幼小衔接招生广告链接屡见不鲜。在一则广告中,对于“为什么要幼小衔接”,一家机构不惜歪曲事实制造焦虑,声称“一年级老师已经不读题了,你敢让孩子裸奔入学吗?”,目的就是推销他们的幼小衔接班。在这些暑期幼小衔接班中,所学项目覆盖了算数、拼音、识字、书写等小学一年级的主要知识点,有的还配有学科综合测试。

针对幼小衔接教育,早2021年4月,教育部官网就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的主要目标。

《意见》明确: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坚决纠正超标教学、盲目追赶进度的错误做法;幼儿连续用电子产品不宜超过15分钟;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不得设学前班;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坚持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许多家长认为,所谓的“幼小衔接”就是孩子在幼儿园里提前学习小学课程,以利于孩子进入小学后,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如果哪家幼儿园不教小学知识,则往往会被家长们吐槽,认为幼儿园对孩子不负责任。

为迎合家长这一需求,近年来,社会出现一系列五花八门的“幼小衔接班”,他们打着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号,开设了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数学等课程。一些长期研究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专家也表示,按照教材的编排,一年级上学期结束,数学才学到20以内加减法,结果有些培训机构为了吸引眼球,号称一个月的课就能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这显然与孩子接受知识的规律相违背。让孩子提前介入小学知识的学习,不仅难以达到幼小衔接的效果,反而违背幼儿成长发展的规律,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极大伤害。

禁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近年来教育部依据幼儿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对幼儿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科学的幼小衔接,其实更多的是良好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学习能力等素质的衔接。而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意见》进一步澄清了家长和教师在“幼小衔接”问题上的片面认识,明确指出:所谓“幼小衔接”,就是“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发挥幼儿园和小学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

其中,对“入学准备”的具体要求是:“根据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的特殊需要,围绕社会交往、自我调控、规则意识、专注坚持等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实施有针对性的入学准备教育。入学准备教育应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对“入学适应”的具体要求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作为幼小衔接适应期,实施与幼儿园相衔接的入学适应教育,合理安排一年级课程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强化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为每个儿童搭建成长适应的阶梯,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向课堂教学为主的转变。”可见,无论是入学准备教育,还是入学适应教育,皆无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的具体要求,反而要求小学阶段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零起点”教学。

为何幼儿园不得提前学习小学内容?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对孩子是否有好处?针对这一问题,国外早就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赞助了一项大型研究,在一段时间内,比较了五十个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和五十个以知识教导为主的幼儿园,发现虽然一开始知识教导会带来孩子学习上的增进,但到了四年级,无论用哪种方法比较,这些来自直接教导幼儿园的儿童的成绩,都低于来自玩耍型幼儿园的孩子。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在阅读和数学方面都更为落后,在交友和情感方面的适应性也更差。

美国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取得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其中一项由莉贝卡•玛肯负责的研究,专门关注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儿童,大多是非裔美国人。不出所料,她在343个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那些曾上过以知识性教学为主的幼儿园的孩子,在学习上一开始比那些接受玩耍型教学的儿童更有优势。但是,到了四年级末,这些先前的优势就被扭转了。比起那些来自知识性教育学校的孩子,来自玩耍型幼儿园的儿童学习成绩更好,在校分数高很多。

为什么不同类型学前班会造成这么明显的差异?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一个人幼年的学校经历是今后行为的准备和设定。在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里,儿童学会了自己设计游戏、和别人共同玩耍、自己解决争执,这些孩子可能在个人责任感和社交等方面培养了终身行为模式,在他们的童年和青少年期间会发挥很好的作用,表现在知识学习上则是主动性和探索精神的增强。

而那些来自强调学习知识的幼儿园的孩子,则培养了注重成就和竞争的终身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特别是在贫困的状况下,会引起和他人的摩擦,甚至犯罪,表现在知识学习上则是学习动力和兴趣的下降。

对此,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梁慧娟也指出:进入小学,基本上11月底最多不超过12月,(提前学的)这些孩子的成绩就已经拉平了。正常孩子来讲,那些提前没学过一年级这种课本知识的,他很愿意去倾听跟着老师走,所以学习的投入度,专注度、倾听能力、任务意识、学习品质就优于那些提前学的。

由此可见,让孩子在幼儿园提前介入小学知识学习,看上去好像是对孩子负责,实则是揠苗助长,结果很可能使孩子的感情和心理受到挫折,进入小学后,学习成绩也不见得会特别优秀。

因此,幼小衔接绝不是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而是对孩子进行小学“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让孩子在有意义的玩耍、游戏中,主动学习,帮助孩子在感情、人际交往等方面发育成熟,完成初步社会化的过程,从而引导孩子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这是幼儿教育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律,违背了这一规律,就是对孩子“好心办了坏事”。

0 阅读:1

才干王营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