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玩价格战,德国人破大防了

车联中国 2023-07-19 08:35:21

作者丨潘磊

图源丨图虫创意

对于中国的电动车价格战,德国的老百姓终于忍不住,破大防了。一个名叫“Peter Eich”的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痛骂大众汽车集团没良心。Peter说,ID.3在德国的售价最低为3.999万欧元,但是在中国,配置几乎相同的ID.3最低只卖15230欧元。“大众汽车在跟德国人开玩笑。”Peter说。另一个老外从另一个角度继续怒斥电动车。“我常说,电动车就是个骗局!什么核心技术都没有,却卖的那么贵”。他说,只有“德国白痴”才会买电动车。“德国人支付了差不多4万欧元去买ID.3,以此去补贴中国人——他们只需要支付1.6万欧元就能买走那辆车”。德国人的吐槽,很快就传到了中国,并很快就成为“中国车崛起,德国车没落”的又一个名场面。现在的问题是,ID.3价格到底是怎么让德国人动作走形的?其实大众方面的解释已经很准确,那就是成本完全不同,决定了终端价格。

中国人造车,就是便宜

事情的起源来自于不久前,上汽大众的一些经销商,将ID.3的价格直降4万元,以大约12万元的价格向市场销售。这个价格换算成欧元是1.5万左右,这就是德国人对大众汽车发泄怒火的最大原因。但大众汽车真的错了吗?

大众汽车方面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在汽车制造、能源方面均有显著优势。这个说法也能从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那里获得证实——在欧洲制造一台电动车,所需成本要比中国高出40%。从制造业这个行业的特点来看,这种成本差距根本无法弥补。具体到ID.3这款车,其所涉及的产业链均在中国,而德国并不具备类似条件。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中国建立了从锂矿采选到动力电池制造,再到智能驾驶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而且也实现了规模效应。对于以燃油车为主的德国车企来说,这就不是一两天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欧洲人不懂价格战

对于德国人来说,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他们不太了解,也难以理解的。比如在汽车领域,德国人甚至欧洲人基本上不知道还有“价格战”这种玩法。这其实完全符合逻辑。因为欧洲是一个高度成熟的汽车市场,经过充分竞争之后,实际上也就留下了几家本土车企从事汽车制造业务,能称为“汽车城”的地方更少,比如大众所在的沃尔夫斯堡(俗称狼堡),等等。但在中国,自称“汽车城”的城市有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欧洲车企之间当然也有竞争关系,但相对于中国车企的那种竞争烈度,欧洲车企的玩法基本就是过家家式的风花雪月。别说打价格战了,他们甚至连价格战这个说法都极少提及。这让欧洲本土车企没有降价的动力——即便车子销量不佳,他们也要确保利润,有的甚至把电动车视为一个改善财务报表的机会。所以在欧洲,绝对不会看到大众、雷诺赔钱卖车。大众汽车集团CEO贝瑞德就说了,业务盈利最关键,不会为了短期销量增长参与“不健康的市场竞争”。但是在中国车市近乎疯狂的价格战环境中,不少车企都在赔钱为用户提供高品质产品。而中国的经销商们,经营模式则更为灵活——考虑到自己是从上汽大众“进货”,然后卖出去才能获利的运营模式,ID.3在手头积压的越多、时间越长,自己的资金链就越不安全。所以他们选择降价抛售ID.3。只不过德国人不知道也不能理解的是,这种价格战的背后意味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心里不平衡可以理解——他们毕竟自己花了大价钱,却不一定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汽车。

德国人要习惯以前不习惯的玩法

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战不会平息。此前,有行业组织自作聪明地搞了一个“不降价联盟”,结果因为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而沦为笑柄。即便没有这出闹剧,也有相关企业在“不降价联盟”刚合影完毕,就开始降价,打脸啪啪的。至于特斯拉的降价逻辑,更是没有秘密——只要成本降低,那么就将一降到底。所以尽管很多人说特斯拉割韭菜,但用户还是认这个牌子啊。不用说,汽车方面的价格战带头大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特斯拉。这也决定了一件事——德国的买车人,会越来越多地看到中德之间汽车价格倒挂的现象——他们要学会习惯以前不习惯的情况。他们可以继续在网上骂大众,表达各种不满,但改变不了这种趋势。或许他们可以从生活方式角度转换一下思路——德国人到点下班,无论有没有订单;但到了中国,只要有订单,生产车间里就总是有人在上班。

中国人害怕没订单,德国人害怕订单多。这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事情,但就是事实。

0 阅读:2

车联中国

简介:深度论车,新锐汽车文化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