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行
【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开篇闲适怡人,信马由缰,诗人心中全无挂碍,谛听着山间生机勃勃的万千声响。虫鸣鸟啼,花落草长。山间万籁奏成一曲和谐的交响乐,自然活泼,生机盎然。而夕照时的山峰更有一种肃穆之美。光影切割出线条,山峰像雕塑一般静默无言,如天地观照山间生命的欢悦与消长,以沉默包容一切声响。“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其中融入了诗人对世界的领悟,静穆中包含活力,而真正的活力又是静穆的,万物喧腾,天何言哉。领会了这一点,诗人对山间艳丽的色彩、满缀的果实、扑鼻而来的花香就更能感到天地间的大美了。
然而明朗的欢悦总会被触动心弦,如同绚烂的西天暮色渐沉。也许是山村原树引起了乡愁,也许还有别的什么。但无论是什么原因,人们情绪跌落的瞬间被诗人不经意间捕捉了。“何事吟余忽惆怅”,“忽”字真实地表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情绪的颠簸,没来由的,只是在突然之间。诗人的“野兴”褪去时,忧伤的底色自然浮起。也许这就是生活。真实的每一天不正是在“野兴长”和“忽惆怅”之间徘徊来去、此消彼长吗?
寓意
【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全诗写了分手后淡远的忧伤,想写信致意又动力不足的心情。然而写得绵渺清雅,铅华尽去。
诗歌首联借用乐府诗句“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钱塘苏小歌》)表述与情人分手,未再相逢。“峡云”出典于宋玉《高唐赋》,巫山神女自云“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峡云无迹”便指情人离散,旧情难续。有趣的是诗人的态度,“任西东”,由着她去向何方。“任”字的潇洒、不执着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与后文的“淡淡”“溶溶”“几日”“一番”,一起构成诗歌轻倩的风调。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一联,既写眼前的花月晚风,也是回忆中与情人相见时的景色。过去的幽情与眼下的感伤,相互引发,相融一片。这不着痕迹又无处不在的感伤如何排解呢?借酒消愁吧。但几日下来,酒意伤人,愈感寂寞。举首翘望,寒食节因为禁烟而没了往日的热闹,只一番萧索景象。想将这心绪说与人听,音信却不知寄往何处,水远山长,哪儿都相同。尾联可用晏殊自己的词句来做笺注“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现代人想想古人的旅途,一定是很乏味的。不论乘车还是乘船,一日不过行数十里,没有数码产品可以解闷,沿途风景整天里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如果再赶上阴雨天,心情会更加郁闷。
但苏舜钦给我们看到了古人旅行中的乐趣。他遭到政敌的打击,被剥夺官职,离开京城,乘船沿运河南下。黄淮大平原上,在野外可以看出很远,一直看到极远处的地平线。此时正是春天,不过不是阳光明媚的天气,而是阴云密布,笼盖旷野。沿河青草弥望,看得久了恐怕会让人发困,宁可躲在船舱里睡觉。但诗人不觉得单调,随着船的行进,他饶有兴味地看着河的两岸,有时会看到一两株开满鲜花的树,在阴暗的天空下,让他眼前一亮。
船至犊头,日晚停泊,孤舟古祠,风雨大至。诗人也不因荒凉孤寂而愁苦,而是看河中潮水上涨,安闲自若,似乎连刚刚遭遇的政治陷害都忘了。
反而是我们现代人,由于有了更便捷的交通工具,帮助我们更快速地赶路,却也让我们忽略了旅途中的风景。
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日近中天,云淡风轻。淡与轻是天气,更是心境。诗人穿越花草,擦身柳条,跋涉前川,触目皆是游春之乐。这快乐看似源于春日风物,其实由内而外,源于一颗哲人的“心”,因而诗人说“时人不识余心乐”。程颢以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风云花木,是天地之仁。若能超越万物区别之心,便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仁、有美。哲学的思力终将回归生活,返璞归真,外发为一派少年般的快乐。
这与曾点相似,孔子问学生们的志向,他最喜欢曾点的回答:“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程颢赞美曾点说:“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他认为,曾点的“乐”源于充盈饱满的内在和对大道周流的领会,“胸次悠然”,“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程颢的快乐心境与之相似,“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乐其日用之常”。明道先生用诗歌来表达快乐,凡人如你我何不用生活来践行呢?
秋日偶成
【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侧听鸟啼虫鸣,卧看云卷云舒。此刻,心中没有预设、没有成见、没有私心,万物与我浑茫为一。于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滔滔逝水、花叶生灭、四季流转,大自然的荣枯像是天道的容颜,展示着与人相似的哀乐与兴衰。因而程颢不除窗前的草,他要留下来观察造物生意,又用小盆养鱼数尾,时时观之,观万物自得意。
人与万物在同一片天空下,自然遵循着同样的法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放下“私”“智”,静观万物,便能感受到物我通灵,天人合一。庄生梦蝶、子非鱼、天籁之声,即超越万物的分别,在有形之外的风云、光影、声音变幻中领会世界运行的奇妙机理。
于是理解“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大公”之人“适道”而无私心,以欣赏的眼光、淡然的心境“物来而顺应”,自不会被物界的贫富、琐碎所左右,而有从容的定力与自信。但“到此是豪雄”的又岂止是男儿呢?
临平道中
【宋】道潜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参寥子尝在临平道中赋诗云云,东坡一见而刻诸石。”“宗妇曹夫人善丹青,作《临平藕花图》,人争传写。”可见当时人们对这首小诗的喜爱与赞叹。
农历五月是夏季最舒服的时候。微风柔暖,抚弄着山间万物,柔韧的蒲草在风中摇摆,猎猎微响。羽化不久的小蜻蜓在风中飞累了,想停在蒲草上歇一会。然而轻柔的风像在和它玩有趣的游戏,摆弄着小草,总不让它稳稳停下。看它稚拙而又有些着急的样子,参寥子像儿童一般感到了大自然生动的情趣。他就这样在山间小道上自得其乐地走着,一路玩赏着花草树虫,自由自在。峰回路转地走到山下,忽然一片豁然开朗,无边无际的荷花盛放满整个水面,甜美的色彩,荷风的清香,还有如此盛大而宁静清丽的美,让诗人无比惊喜、赞叹而又沉醉!
诗人以敏锐的细节捕捉了五月江南独特的美,细物灵动轻柔,远景宽广而又甜美。诗人还在行进中自然地带出路转溪头忽见的意外惊喜,节奏的变化构成诗歌的戏剧性。若非一颗超越凡俗的赤子之心,岂能将灵动流转的生趣写得如此自然浑成?不知佛家去执无我的修养是否有助诗人毫无成见地观察这个有趣的世界,至少南宋另一个诗僧志南也有如此玲珑的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二十七岁的诗人行船于襄邑道上,轻快闲适。这轻快由丰富的色彩可知,飞花的红,榆树的绿,满天的白云和天色的蓝,真可谓“光景明丽”,童趣盎然。
两岸飞花因船儿疾行而有些朦胧,色块的飞驰显出繁花的艳丽与浓密,照着船儿都泛出红光。诗人惬意地躺在船上,一抬眼便感到明媚与飞扬。
绿意盎然的榆树堤有百里之长,仅半日小船就疾驰而过了,不由让人想到李白的那句“千里江陵一日还”。与“百里榆堤半日风”一样,两句都以距离和时间对比来表现轻舟飞飏。而此诗的落点在“风”字,更多了一份触觉的想象。风吹满袖,皮肤感到簌簌舒爽。流水淙淙,风行水上,闭上眼,都能感到轻舞飞扬。
于是诗人童心乍起,满天的白云像在动,又不像在动。诗人揉揉眼睛,恍惚间云仿佛停了下来。“不知”二字充满了懵懂的妙趣,若换成“原来”,倒成了恍然大悟的清醒了。“不知”二字使读者明了实情,而诗人还沉醉在满天白云不动的孩童般的惊异中呢!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宋】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思念好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诗中率真任性的潇洒不由让人想到《世说新语》里的王子猷:“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四望皎然……忽忆戴安道……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诗人大概也向往六朝文人的随性洒脱,于是想象自己身着六朝名士喜爱的“纶巾鹤氅”在船头迎风而立。“纶巾鹤氅”并非实指,只是以高雅的装束来表现内在高尚的人格。诗人欣赏淡泊平和的僧人和“君子固穷”的儒生。“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在潦倒不遇的情况下,仍能有所坚守,保持气节不败,不像小人一样无所不用其极,这是诗人令人尊敬的品格。
在二月冻初融的季节,诗人一觉醒来,忽觉满溪春水,悠悠东流,绵延葱翠的绿意令人心旷神怡。诗人虽然客居异乡,却有诗书相伴,并不孤寂。在某个杏花飘落、春雨潇潇的日子里,收到来自好友的消息,更添了心神相契的愉悦。这两位人格高尚、淡泊名利的挚友,想想都觉美好,或者就出发去探访他们吧,正好只隔一条苕溪。高昂的兴致、恬然的诗意,想来三个君子的交谈一定风雅怡乐,“坐到更深都寂寂,雪花无数落天窗”。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江南的梅雨天是令人厌烦的,下起来没完没了,连绵不断。今年梅子黄时,居然日日放晴,实在难得。于是诗人兴致勃勃,前往三衢山中游玩。先乘船沿着一条小溪溯流而上,直到溪水变浅,船不能再往前行,舍船登岸,沿山路继续去往山的更深更高处。
山中植被茂盛,树木葱茏,虽是炎炎夏日,有树荫遮蔽,走在山道上,一定是凉爽的。诗人对于一路游玩的风景和心情没有明言,而是着眼于返回时的路程,与来时一样的绿树浓荫,比来时更有意趣的是,绿树荫中时不时传出几声清脆悦耳的黄鹂鸣叫。
人们记游时通常着重写去时路上的景色,对于返程很少再费笔墨,因为这时游兴已尽,身心俱疲。而曾几依然心情愉快,游兴不减,可见三衢山中的景色,实在美丽宜人。
宿甘露僧舍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甘露寺坐落于镇江北固山,北固山只有三个山峰,何来“千峰”“万壑”呢?想来诗人在湿漉漉的枕上,感觉到了缭绕千峰的云雾之气。风吹松声,诗人听到的是万壑齐鸣的气势撼人。这虽非实际景象声响,但未尝不是诗人心中的真实体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不真,但确是李白心中的气象格局。诗人将精神景观与实际结合,往往会产生比实际景象伟岸浩渺得多的诗歌意境。此时,读者看到的不只是客观世界,更是透过诗人之眼看到的精神景观。
曾公亮是宋仁宗、英宗、神宗时期的三朝元老,曾任宰相,主持朝政,向神宗举荐王安石。执掌大国的人胸中自有天风海阔、千岩万壑,绝不局限于眼前耳目之间。只是前两句诗中,诗人还有些压抑,“哀”字流露出诗人被动的,甚至有些惊恐的心情。但伟大的人不会甘于被动的局面,他们会化被动为主动,以主宰的姿态迎接更大的风涛。因此诗人说“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天浪不是涌进来,而是我放进来的。其中“要看”“开”“放”的主动态都显示了诗人面对惊恐迎难而上的豪迈英越之气,昂扬大气,令人振奋。
梦里不知身是客,此心安处是吾乡。
甲辰谷雨立节》 谷雨节气立, 今春又将离。 桃杏轻易去, 柳絮糊眼皮。 梨花白若雪, 海棠红欲滴。 月下蛙声远, 巢燕晨语急。 凭高原上望, 荒野田间移。 这岁均未见, 屋囚因有疾。
天远晴天篮,天高任鸟飞。 山高水远林子深。
第三首是名诗
甲辰二月二十四杏林醒记》 已然几日不卧家, 燕子早出飞闲暇。 眼前淮军公所旧, 只是没处望杏花。 自负身强体壮佳, 因何近时做拉垮。 膘肥偷去三十斤, 相见许惊毋须夸。
浮名厌倦茅山隐,世事超脱物外寻。轻舟戏水清风爽,快马巡山旭日晴。